3月22日,由北京教育考試指導中心和北京大學人才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北京國學大講堂”在中國現代文學館開講。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資深教授金開誠以“中庸中和的當代價值”為題,向300余名來自教育系統、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講述國學的現代內涵。
金開誠說,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四”,自古以來“四”代表著完整、穩定。生活中以“四”為名的稱謂很多:“東南西北四方、春夏秋冬四季……甚至四大名旦、四大天王,他們有那么多粉絲崇拜。這個‘四’還真是奇妙。”聽到“四大天王”、“粉絲”這樣的流行詞語從年逾七旬的金老嘴里蹦出來,臺下聽眾都樂了。
3個小時的講座中,金老引經據典,古為今用,將“中和中庸”的處世之道賦予新的現代內涵。雖然聽眾都是各單位領導,但一到講堂全變成了學生,認真地記著筆記。北京聯合大學校長張妙弟筆記抄了足足有5頁。他告訴記者,學國學不是趕時髦,是隨著社會發展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有了新需求,今年起,聯大將為師生開設國學課。
“我更看中國學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北京六建黨委書記李乃萱介紹,以往的企業管理教材多借助西方理論,涉及民族傳統文化而易于職工接受的太少,能夠通過學習國學,有利于在職工教育、領導管理中營造和諧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