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日巴(1040-1123)
藏傳佛教噶舉派早期代表人物。生于貢塘(今西藏吉隆以北)。原屬瓊波家族,自其祖父定居貢塘后,稱米拉家族。幼時喪父,家產被伯父霸占,隨母過貧困生活。成年后,為報仇雪恥,習本教咒術,據傳曾咒殺伯父及其眷屬、親友30余人,并毀壞全村莊稼。后因懺悔殺人毀稼之“罪孽”,改宗佛教,拜噶舉派始祖瑪爾巴為師,矢志習受密法,注重實際修持,以苦修著稱。故人稱他為“米拉日巴”,意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據說他從瑪爾巴學到“拙火定”法,冬季只穿單布衣即能抵御嚴寒,一生為傳教遍游西藏各地,門徒眾多。晚年聲望很高,施主與追隨弟子更多。84歲時被人毒死。他的傳教方法獨特,常以歌唱教授門徒。后由其弟了收藏整理成《米拉日巴道歌集》,在藏族中廣為流傳。“道歌”雖屬佛教內容,但寫人敘事多采取比喻手法,文字清新流暢,對話生動雋永,對后世藏族詩歌發展產生過影響,在文學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