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23日 中財網
賈母是有原型的,何以見得呢?大家知道,曹雪芹的祖父是曹寅,曹寅的妻子姓李是李氏,是李煦的妹妹。李煦是誰呢?曹寅當江寧織造的時候,李煦當的是蘇州織造,兩人是江南金陵地區的兩大織造。而且康熙皇帝很寵愛他們,還經常讓他們兩個輪流分管當地的鹽政,有時候一塊兒管,有時候分開管,輪值管;并且康熙讓他們兩個當特務,除了他們本職工作以外,還要他們密報很多當地的情況,特別是明代的遺民有什么動向,當地的民間對朝廷有什么議論等等。他們關系很密切。曹寅的妻子李氏就是李煦的妹妹,那么在小說里面,我們就發現賈母這個角色,作者把她的真實姓氏李氏,化為姓史了,說明是經過藝術加工了。那么為什么說賈母的原型是李氏?例子很多,我不一一舉,我只舉幾個。
大家知道,在榮國府過春節的時候,鬧元宵的時候,賈母這個人是一個享樂主義者,她不但很會吃,很會穿,她也很會看戲,很會欣賞文藝。家里請了說書人來說書,她說你們都根本不行,她就破除陳腐舊套,給他們講書應該怎么說,又給她們講起當年她家里怎么演戲。她說當時我們家里唱戲有彈琴的場面,不來虛的。因為中國戲曲是大寫意,虛擬的,彈琴比畫幾下,表示彈琴就行了,她說我們不是,我們家演戲是真琴上臺,真的琴師上臺,她就舉例子,有時候湊起來演幾個折子戲,都跟彈琴有關。她說了一個《西廂記》的《聽琴》,這個是大家很熟悉的劇本,《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的作品,在明清非常流行,不稀奇。她又說了一個《玉簪記》的《琴挑》,《琴挑》是明朝高濂的一個劇作,當時也很流行,到處演,也不稀奇。她又舉一個例子,還有一個戲叫《續琵琶》,《續琵琶》是寫蔡文姬的故事,里面要一面操琴,一面唱《胡笳十八拍》,她說像這些戲我們都是請會彈琴的演員在臺上真的彈琴,那多好看啊。那么《續琵琶》是誰寫的呢?你去查中國戲曲史料,你很難查到。這是一個很不流行的劇本,是一個幾乎沒有公開演出過的劇本,是一個沒有繼續演出到今天的劇本。這個劇本是曹寅寫的,就是曹雪芹祖父曹寅寫的。而且查資料可以知道,只在曹寅自己家和他的親戚家,也就是李煦家演過這個戲。這個例子就證明,賈母的原型就是李煦的妹妹,否則曹雪芹寫這一筆的時候,不可能寫到這樣一出很偏僻的,曹寅寫的劇,而且是一出只有在曹家和李家演過的戲,這是一個例子。另外,書里面交代史湘云是賈母她娘家的人,書里面透露她有兩個叔叔,都是封侯的,地位很高的,一個是保齡侯史鼐,一個是忠靖侯史鼎,而且書里面也說得很清楚,史鼐是哥哥,史鼎是弟弟。也就是說,書里面有賈母的兩個侄子,書里面設定賈母姓史,所以他們也都姓史,他們一個叫史鼐,一個叫史鼎,那么你去查李煦家的家譜,你就會發現,李煦兩個兒子老大就叫李鼐,老二就叫李鼎。這不可能是巧合啊,哪那么巧啊?而且虛構的話,按道理,鼎應該當哥哥,因為鼐在鼎上加了個乃字,應該是老二,可是他一絲不亂地寫,可見他是有原型的,賈母的原型就是曹寅的妻子李氏。
那么賈政有沒有原型呢?更有原型,說起來就更有意思。現在大家想一想,有一件事情很古怪,很多讀者讀《紅樓夢》很粗心,不細推敲,也有人一推敲就畫了很大的一個問號,就是賈赦是賈母的大兒子,而且他還襲了爵,是一等將軍,根據封建社會的倫理秩序,他應該侍奉賈母,應該和賈母住在一起。榮國府這個庭院應該他來住,榮國府中軸線的建筑,那個院落庭院,就是后來林黛玉看到掛著皇帝御筆書寫的匾的那個庭院,應該是賈赦來住,他是長子啊,他又封了爵位啊,怎么現在住的是賈政啊?請問怪不怪?怎么解釋?你虛構,犯得上這么虛構嗎?這么虛構的目的是什么呢?怎么回事呢?你怎么不推敲不琢磨呢?讀《紅樓夢》不能當懶人,要當一個勤快人,要勤于動腦,要善察能悟才好,才能讀出味來。
書里寫的賈政,交代得很清楚,賈政根本就沒有襲爵,因為皇帝規定了,襲爵只能一家傳給一個男子,傳給你的長子。當然書里面也寫了,賈代善死了以后,皇帝立即就讓賈赦襲了爵,然后問還有沒有兒子啊,說還有,皇帝很高興。皇帝很顧念賈家在開國時的功勛,立即引見,一看賈政非常喜歡,那也不能給他封爵了啊,就賞了一個主事的頭銜,讓他入部習學,后來就讓他當了一個官,當了一個員外郎。什么叫員外郎,不大不小,不怎么大,我曾開玩笑說這官折合到今天,撐死不過是個副部級,結果有熱心的紅迷朋友就給我鄭重指出,工部的最高官員是尚書和侍郎,那才相當于部長副部長呢,員外郎撐死了也不過是個副廳局級罷咧。我很感謝紅迷朋友的指正,其實清代的官吏怎么能拿來跟今天的公務員類比呢?這么打比方,有些不倫不類,但我們之所以這么比方,目的只不過是想跟大家說,無論如何,書里寫的賈政,他的政治地位并不怎么高,應該是比賈赦要低。那么,他既非長子,又沒襲爵,官兒又不大,他怎么會在榮國府里占據中軸線的正廳正房呢?就算他非要那么住,賈母明明知道自己的大兒子是一等將軍,她丈夫的爵位是傳給大兒子了,她卻不讓大兒子跟她住,就說是偏心,能離譜到如此地步嗎?而且怎么賈赦對此也心平氣和,看那樣子,也是覺得賈政和王夫人在榮國府府邸中軸線的正房大院居住生活,是很正常的。這究竟怎么回事?根據封建禮法,你賈赦是老大,就該跟你媽一塊兒住,天天伺候你媽,你跑到另一個黑油大門里去住著,算怎么一回事兒啊?
而且我們越看越怪。第七十五回寫中秋,又一個中秋,當時賈家已經風雨飄搖了,賈母強打精神組織團圓宴,團圓宴你就發現座次很奇怪了,賈母的右邊坐的全是跟她直系的人物,坐的誰呢?是賈政、賈寶玉、賈環、賈蘭,怎么會沒有賈赦呢?賈赦應該坐在她右邊啊,第一個啊,他是老大啊。可是賈赦卻坐在她左邊,左邊除了賈赦是些什么人呢?當然有賈璉,有他兒子,另外就是賈珍、賈蓉,很顯然全是些個旁系的人物,是不是?這怎么回事?曹雪芹虛構,他藝術想像,他怎么想成這個樣子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曹雪芹寫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他過分地忠于生活原型,他太寫實了。這個謎,老早就被周汝昌先生經過嚴密考證,揭示出來了。這就是因為,曹寅這個歷史原型,在小說里面被淡化了,就是賈代善,只剩一個虛構的名字了;曹寅生了一個兒子,是曹,那么康熙皇帝非常喜歡曹家,曹寅死了以后,康熙還讓他的兒子接著來當江寧織造,這是一個肥缺,還讓他家當。但是曹很不爭氣,他倒是很有才能,聲譽也很好,但是他的健康狀況不好,沒有干幾年就病死了。曹寅的夫人,就是書里賈母的原型,不僅成了寡婦了,而且底下也沒有兒子了,再讓曹寅家的人當織造的話,就找不到男丁了。但是當時康熙實在是太喜歡曹家了,也特別喜歡李煦,喜歡賈母原型李氏她娘家哥哥,所以康熙就親自問李煦,說你看一看曹寅的侄子里面,有沒有好的,選一個過繼給曹寅,雖然這個人死了,但是還可以名義上過繼一個兒子,好讓他侍奉李氏,來接任這個江寧織造。后來李煦就很認真地幫他挑選,挑選出了曹寅的侄子曹,就把曹過繼給曹寅,也就是過繼給李氏,成為她的一個兒子,而且曹又生了一個兒子曹,就是曹雪芹,賈寶玉的原型--當然,曹雪芹究竟是不是曹生的,紅學界有爭議,也有人認為曹雪芹是曹的遺腹子,這里暫不討論--所以曹雪芹是根據自己家族的情況,他的父親是過繼給他祖母的,這樣的一種真實狀況,來寫書的。弄清了這一點,你再回過頭來看《紅樓夢》,你就覺得它太寫實了,他寫賈母和賈政的關系非常淡薄,賈母喜歡她的孫子,因為根據封建社會的觀念,兒子如果不是親生的是過繼的話,孫子就一定是親生的。兒子老大了才過來,雙方論骨肉情比較困難,孫子從小帶大,而且從小可以瞞著他,是不是?長大你再告訴他或他自己想辦法知道,是另外一回事,你就可以很親地把他當做自己骨肉的延續。所以你看,曹雪芹為什么這么寫,就是因為他有生活原型,他的父親曹就是賈政的原型,原型人物,曹不是李氏的親兒子,但是又過繼給李氏,繼承了曹家的家業,所以在小說中,賈政住在榮國府的正堂大院。實際上榮國府只有這么一個過繼的兒子,為什么他要寫賈赦呢?這點就是他發揮他的藝術想像力,以及他的藝術虛構了,如果太忠實于生活的真實寫起來就很麻煩,所以他就歸并同類項,因為賈赦確實在小說里面是賈政的哥哥,在生活原型當中也確實是曹的哥哥,他和賈政之間他們是親兄弟,但是他沒有過繼給賈母,明白嗎?他沒過繼給賈母,他怎么能住在榮國府的院子里呢?他當然是在另外一個院落居住,明白這個邏輯了吧。曹雪芹因為太忠于生活型了,所以寫來寫去寫成這個樣子。
中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