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曉慶拿“包養”來炫耀看道德淪喪
嚴循東 2007年6月9日
6月8日《重慶晚報》:從第一任丈夫王立到前夫陳國軍,再到現在的丈夫阿峰,以及男友姜文,劉曉慶的感情生活一直為人關注。昨天上午,劉曉慶在個人博客上回憶了自己的情感經歷,并自曝曾有許多富豪追求過她,有人欲出百萬美元與她見一面,還有人要以千萬港幣包養她。昨天,記者聯系到劉曉慶的經紀人、丈夫阿峰,阿峰證實此事屬實,并表示,到現在劉曉慶依然面臨很多誘惑。
“被包養”,本來是一件讓人不愿啟齒、傷風敗俗,甚至十分傷感和值得憐憫的事。可時下,“被包養”卻成了熱門話題、高頻詞匯,甚至演變成了一件令人炫耀的事,屢屢出現在公眾的視野。
此前,有打工妹阿珍自曝《我在深圳當二奶》經歷,某著名影視明星出書抖露被逃犯“包養”的風流韻事,男作家發貼尋求富婆“包養”,女大學生與大款簽訂包養”協議等等。一夜間,“被包養”好像徹底摘掉了恥辱的“黑帽”,變得高尚起來,神氣起來。只是,在著力構建社會文明道德大廈的今天,“被包養”真的是一種值得炫耀的資本嗎?
毫不懷疑,年輕時的女明星一定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那種讓人怦然心動的風韻和成熟女人的魅力,必會吸引男人游離的眼光和它念。作為女人,這確實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但是,將這些陳芝麻爛谷子放到博客中“曬”出來,還加油添醋地炒作自己虛擬的“包養”故事,供人欣賞、認人品味,這到底是一種“風光”,還是背逆道德的低俗?倘若“包養”中的肉體交易也值得炫耀,那些嫖娼、賣淫者,社會早該為其刻碑立傳了。
大凡炒作自己的隱私,其目的不外乎是為了名利。但對已當紅演藝界的明星來說,曝光自己的風流韻事并非僅僅于此,而是一種道德信仰缺失的問題。將肉麻的隱私當作“高尚”的事跡來渲染和炒作,需要膽量和勇氣,甚至是尊嚴。而道德觀念的扭曲、社會個體意識的淪喪、審美價值的錯位,使人的意識變得麻木和呆滯,諸如尊嚴、人格之類也就可有可無了,有的只是罔顧社會道德下肉體的“自慰”和“海市蜃樓”般的炫耀。
無疑,“被包養”成了炫耀的資本,這不僅是個體問題,而是折射出了社會道德水準的滑坡。社會轉型時期的多元選擇,社會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但也光怪陸離,特別是傳統的道德體系被撕裂得千瘡百孔,社會評價體系混亂不堪,顛覆了人們固有的善惡、美丑、良莠觀念,變得縱情和肆意起來。因而,牢固構建社會道德體系,此乃當務之急。
當然,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恪守基本的道德底線,這是做人的起碼要求。拿“包養”作資本來炫耀,很無聊,也很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