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報-e法網 |
![]() ![]() 王劍 王劍是在連續看了五期本報有關揭露醫藥黑幕的相關報道之后,才下定決心撥打本報新聞熱線的。 6月26日,王劍在他接受診療的湘潭市中心醫院的病房內,對記者說:“真正的黑幕還不止于此。真正讓人憤怒的黑幕,是良心的墮落,道德的腐敗。那些醫生有意無意中,讓病人的痛苦擴散甚至延期發作、在檢查和診療時故意偷工減料,等等,這些病人無法發現而又在現實中屢屢發生的事件,才是真正的醫療腐敗。” 道德腐敗1 夸大病情“嚇”死患者 參加工作后,王劍被分配到湘潭某大型企業集團子弟中學從事物理教學。但愛好醫學的他憑借自己年幼時積累的藥學功底,先后到湖南中醫學院和當時的衡陽醫學院師從有關專家學習,終于在數年后,取得了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成為一個名正言順的醫生。 直到2004年,王劍還一直喜歡到中醫學院,與其師從的專家進行醫學交流。就在這一年,他見到了下面的一幕——善意的謊言,使患者得到平穩治療;真實的掠奪最終要了患者一命。 王劍回憶到,2000年,一名年約38歲的中年婦女,來到肝病科進行檢查。當時在肝病科值班的醫生正是王劍的老師,他檢查出該婦女得了肝癌的結果后,一直沒有告訴患者真實病情,而是與其家屬一起制造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將其作為一般肝病進行保守治療。這樣一直進行了4年,在這4年的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轉,到后來可以在別人的幫助下到單位上班了。 然而,就在一切都向著好的方面發展的時候,患者偶然看到一條廣告,由位于岳麓區某民辦醫院發布的這條廣告稱,患者到該院可以免費檢查和免費給藥治療肝病。受此廣告影響,患者來到該院進行檢查。剛一進院,醫生就告訴她得的是肝癌而非一般肝病,需要進行多種儀器檢查和治療,而所謂的免費檢查和免費給藥卻只是一些極小的項目,很多項目不僅要錢,而且比正規大醫院還貴。得知自己患的是肝癌后,該患者精神完全垮了下來,一個月以后臉色變黃,三個月后就死了。 “那些醫生為了自己得到更多的好處,不惜利用病情對病人進行精神上的打擊,目的是要加大用藥量和多發生一些檢查費用。” 道德腐敗2 反向用藥整死患者 “作為醫生,每個人都知道中風患者應該用止血藥,控制血液流量,但有的醫生為了得到好處,竟給病人狂開活血藥。最后的結果是患者生命終結。”王劍在說到另一種醫藥道德腐敗時,舉到了一個中風病人離奇死亡的案例。 兩年前,某職工醫院收治了一例中風病患者。負責治療該病人的醫生在開給病人的治療藥中,出現了活血藥的名字。王劍回憶說,當時的主任醫生在發現這一情況后,在病人的病歷本上寫道:建議使用止血藥,并開具了藥名。 “然而,主任醫生在幾天后查看該病人的病歷時發現,負責治療該病人的醫生并沒有改正用藥品類,還在繼續向患者使用活血藥。這一次,主任醫生震怒了。他提起紅筆,在病歷上寫下了一段措辭嚴厲的話。”王劍說,我還依稀記得這位有良知的主任醫生的批語有這樣幾句話:“你是不是學醫的?你這樣做會要患者的命!我們的手上掌握著患者的生命啊!你給我一個解釋,為什么還用活血藥?” 兩天后,這位患者死亡。 道德腐敗3 醫生制造精神病人 “一旦被醫生診斷為精神病人,并服用了治療精神病人的藥,你這一輩子都會背上精神病人的濫名,永遠不可能平反。”王劍舉了發生在他身邊的一個例子,來對他的觀點進行佐證。 吳燕華(化名)是湘潭市某大型企業集團子弟中學的一名物理教師,從目前所擔任的教學工作來看,她是一個完全正常的人。 然而,她的這種正常,是在長期服用專門治療精神病的藥物的基礎上,才能保持的狀態。離開了藥物,她就是一個典型的“精神病人”。換句話說,吳燕華是一個藥物依賴型的“精神病人”,事實上,她是正常的。 王劍說,18年前,吳燕華在認識現在的丈夫前,談過一次戀愛。當時,她的男友得了重病,吳燕華經常請假來到病房照顧男友。 然而,正當她懷著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細心地經營著她的愛情夢想時,她的男友卻在背著她與多個女人幽會,有一次竟然因與某女幽會,被某女的男友用刀刺傷臉部。這件事發生后,吳燕華的心理開始出現焦慮狀態,在該企業集團的職工醫院看病時,醫生將其診斷為精神病。 “根據吳燕華發病的起因及其后面的表現,吳燕華實際上只是出現了一定的狂躁癥狀,只需簡單的心理疏導就可以度過那段時期,根據醫學理論,狂躁癥在每個人身上都可能發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王劍說,他將吳燕華的情況向他的老師、南華大學某專家說了以后,兩人都認為吳燕華患的不是精神病。然而,當年吳燕華入院治療以后,醫生給她開的全部是治療精神病的藥物,以致后來吳燕華根本離不開這些藥物了,她也因此長期被人認為是精神病患者。 道德腐敗4 不當治療害苦患者 很多患者都愿意向王劍傾吐苦惱。王蘭芳(化名)是王劍所在企業的一名工人。在一次心理咨詢過程中,王蘭芳對王劍說,她前不久在某醫院治療婦科病時,本來只是下身有點騷癢,結果在該院治療半個月后盆腔也發炎了,一個病竟治出兩個病來。 細問之下,王劍得知了這樣一個實情。當王蘭芳來到某醫院治療時,醫生并未做檢查而是根據患者的自述,便將其診斷為性病,并開了治療性病的藥。一段時間后,醫生查出王蘭芳實際上得的是陰道炎,便開了治療陰道炎的藥物。“治療陰道炎,必須定期輕柔地對陰道壁進行沖洗,如沖洗太快或太激烈,就會損傷陰道壁組織,引發其他疾病。王蘭芳在治療期間,醫生并未幫她沖洗,也沒有教會她的家屬幫助沖洗。一個月后再查時,王蘭芳舊病未去,反而增加了一個新病。”王劍說,類似女性的婦科病一樣,有很多疾病如果治療方式不當、治療程度不夠,即使當次的疾病看起來是好了,卻會埋下日后復發甚至蔓延成其他疾病的禍根。“到底怎樣治療算合適治療?只有醫生知道,患者是不可能知道的。”王劍說,“當一個醫生在給病人治病時,漏掉一些治療程序、使用一些替代藥品,也許同樣可以‘好’起來,但后果卻是患者接受治療的時間更長、治療費用更多。這些顯然都是醫生利益驅動的結果。” 記者手記 揭黑醫生遭遇“黑手” 在所有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揭黑醫生中,王劍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 1999年,當王劍還只有34歲的時候,他從湘潭來到長沙,與湖南中醫學院簽訂了自愿捐獻遺體、器官的協議。 每年春秋兩季,王劍一定會出現在紅十字會的獻血現場,每次捐上400ML鮮血。他因此成為湘潭市獻血冠軍。 當人們對干細胞骨髓移植還將信將疑的時候,王劍就與有關方面簽訂了自愿捐獻骨髓的協議。 因為遭遇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王劍自今年4月18日起一直在湘潭市某中醫院接受治療。直到前兩天,因不滿該中醫院的治療效果,王劍轉院繼續治療。見到王劍時,他正躺在這所大型醫院5病室13床上,劇烈的痛苦讓他渾身冒出大汗。為了揭露他所知道的醫藥黑幕,王劍強忍著痛苦,與記者交談了近兩個小時。采訪快要結束時,他不無自嘲地說:“我在這里揭露醫生的職業道德腐敗,沒想到很多事情竟然就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王劍說,他在該中醫院治療不到兩個月,該院給他開的微波治療卻有半年。 本報記者 朱春先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