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報業網-河南日報
袁浩
幾年前,一曲《?;丶铱纯础?,曾唱紅大江南北。這首歌道出了要善待老人,為他們驅除寂寞,讓他們物質上有所養,精神上有所樂。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卻是“敬老不足而愛幼有余”。
現在我們的不少家庭,孩子是中心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許多年輕夫婦對孩子的要求不加限制地滿足,而對老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卻越來越淡漠。給孩子購置高檔的滋補營養品,對老人卻是粗茶淡飯;給孩子送飯到手、甚至到口,卻忽視了老人的許多不便;把孩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卻沒想到為老人購置幾件換季的衣衫鞋襪。尤其是中年的父母往往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卻忽略了老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要,缺乏對他們的噓寒問暖。
誠然,關心下一代,對毫無自理能力的嬰幼兒的愛護備至,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對于老人,尤其是那些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如果子女們因“厚幼薄老”而無動于衷,恐怕有失基本的倫理道德。盡管這種“厚幼薄老”現象未必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但我們的周圍確實有孝敬老人不足而過分溺愛孩子的人。其實,這樣做常常會給下一代造成不好的影響。常言說,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年輕時善待父母,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兒女,到自己老的時候,兒女自然會孝敬你。
“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于前?!碑斈?,鄭板橋被削職回老家前曾對送行的朋友說,請你們回家把老人當孩子看。這是要兒女用對待自己孩子的態度來對待父母。若對待老人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敬老與愛幼就不會失調,家庭和諧也不是問題,社會穩定就更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