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朱壽昌,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兒子,他的母親劉氏,出身
微賤,在壽昌七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與母親離婚,后來他母親
又改嫁民間,不通音訊,到壽昌長大以后,常常思慕自己的母親,
但不知母親的下落,苦于無法會面,十分悲哀。他就辭去了官職,
立志一定要尋到母親,經過了萬里的跋涉,吃盡了千辛萬苦,還
是沒有達到尋見母親的愿望。當時沒有像現代一樣的報紙,無從
在報紙上登廣告尋人,那樣毫無方向的尋訪,確實是十分困難、
希望異常渺小的事。可是他并不灰心喪志,不達目的不罷休,他
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深信感應的不虛,他刺了自己身上的鮮血,
用血寫成水懺一部,印施流通,利益大眾,并且日日夜夜的持誦
水懺不輟,祈求佛菩薩的靈感。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有一天,
他走到陜西同州地方,忽然遇見了母親,那時他母親雖已白發蒼
蒼,面有皺紋,但容貌還能認識,可是壽昌以前還是七歲的小孩,
現已長成了大人,他母親卻不認識他了。壽昌親切的連呼:“媽
媽!媽媽!”并且高聲的說:“我是壽昌,我是壽昌。”他母親
哎呀一聲說:“我的兒,做夢也沒有想到在此與你相見。”母子
二人,二十多年不見,一旦會面,不禁驚喜交集,喜極而涕,抱
頭痛哭,感動了很多路旁的行人,都駐足而觀。朱壽昌把母親迎
回家中,盡心孝養,后來他出任“司農少卿”的官職,孝行更篤。
當時士大夫中,對于朱壽昌的孝行感應,一時傳為佳話。(取材
自《夢溪筆談》)
【湘清按】近代心理學家,也承認有心靈感應的事。但心靈
感應,并不常見,原因是如果缺乏誠心,就不易獲得感應。像這
件故事中的朱壽昌,刺血書懺,晝夜持誦,萬里跋涉,而無退志,
是何等的精誠!宜乎感應所致,而獲母子相會,俗語說:“誠則
靈。”信然。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