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
近日,山東菏澤男子曹新安將身患絕癥的老母親,送入醫院3天后不辭而別的舉動,引起了人們的熱議。(7月16日《濟南時報》)
毋庸置疑,把病重且失去自理能力的母親置于醫院不辭而別,這樣的兒子可稱為逆子。但是,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為什么這個公認的孝子會做出如此不孝之事?反思,遠比譴責更有意義。
村民們說,為了給母親看病,曹家家徒四壁。曹新安所在鄉鎮有關人士透露,去年冬天前后,曹新安曾帶母親到北京看病,并在胸前掛上了“賣腎救母”的牌子……如此兒子,能算不孝嗎?
在農村,我們見慣了太多這樣的一幕,因為經濟條件限制,大多家庭放棄了治病,即使生病的老人,也主動要求不再治療。這是一種痛苦的選擇,救老人,就犧牲了全家,而且犧牲了全家,還不能救治得了老人。面對這種選擇,我們真得不必祭起道德的大棒,一棍子試圖把哪方打死。
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曹新安有錢,他會這樣嗎?如果曹新安的母親和城里人一樣,有勞保、有醫保,有這樣的悲劇發生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在我們譴責曹新安棄母行為的同時,我們看到,曹新安母親已經得到了救治。這也許就是曹新安的本意,通過遺棄母親,造成社會轟動,贏得媒體和社會的關注,進而讓母親得到救治。這算是一個農民的智慧,他知道這是一個有情的社會,不會讓無情的事實發生。曹新安無疑把自己逼上了險境,因為此舉讓他多年來的孝子形象蕩然無存,此舉讓他遭到世人的唾罵。
曹新安在留下來的信中說,“母親,雖說你以種田為職業,可你的大半生也像國家干部、軍人、工人、教師等職業一樣,都是國家公民,只是工作崗位不同而已。作為一個勞動者,首先是為自己和家庭生存生活而勞動工作,其次才能說是為國家做貢獻納稅納糧,是的,你也勞動辛苦了大半生,到如今為什么得不到一點的回報呢?”
6月28日,在經濟學50人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說,“實現‘全民低保’,是國家財力完全可以做到的。”這一觀點,被很多人認為前衛。我們先去農村看看,看看農村母親的生存處境,然后我們再說是否前衛。城里人被多種保險保護著,而農村人呢?他們什么都沒有。我們說“全民低保”,在當前其實最迫切的就是“農民低保”。筆者曾撰文指出,我們不要求各地同一時間、同一標準實現“全民低保”,但是富裕地區完全可以先實行“全民低保”。
貧困以及我們對農民的忽視,把孝子逼成了逆子。如果我們繼續忽視著對農村母親的關注,這樣的悲劇可能還會發生,甚至會頻頻發生。
■毛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