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哲學思想(六)
2006-08-09
除了用以勸諫皇帝,天人合一也成為考核官員的一種辦法。西漢“永光,建昭間,西羌反,日蝕又久青天光,陰霧不精”。京房于是建議“考功課吏法”。《后漢書·魯恭傳》載:魯恭任中牟令,由于推行仁化,郡國大治。當時,“君國螟傷稼,犬牙緣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聞之,疑其不實,使仁恕橡肥親往廉之。恭隨行阡陌,具坐桑下,有難過,止其旁。旁有童兒。親日,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將雛。親翟然而起,與恭訣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跡耳。今蟲不犯境,此一異也;化及鳥獸,此二異也;豎子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還府,具以狀白安。是歲嘉禾生,恭便坐庭中。安因上書言狀,帝異之。后拜待御史。” 在中國歷史上,像這樣的事情是非常非常多的。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