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暴力蔓延的社會解讀
2006-09-01

 中國新聞周刊
 
  文/馬立誠

  因瑣細小事而大動殺機,突出說明了社會中存在的狂躁情緒。而要從源頭上消解暴力,首先要解決分配不公;同時要持續打擊腐敗,致力于社會公平和法律公正

  近日發生在陜西深山道觀的血腥大案,震驚社會。作案人邱興華僅因懷疑道長熊萬成“摸了我的媳婦一下”,就在深夜殘忍地用斧頭砍死道長,接著還殺死了另外9名熟睡的道士和香客,理由竟然是,“不把他們殺了,我跑不掉”。

  有人以邱某是“變態狂”為由,解釋這起慘案,有一定道理。但是,這種看法,容易忽略生活中正在累積的一個令人驚心的變化,那就是近年來暴力在社會上的蔓延愈演愈烈。

  記憶猶新的是,就在半個多月前,北京市海淀城管分隊副隊長李志強在中關村執行檢查任務時,被無照攤販崔英杰用尖刀刺中頸部,搶救無效死亡。

  駭人聽聞的是,去年10月,北京726路公共汽車上,一售票員因懷疑一個14歲小女孩買票時少報一站,竟當場把小女孩掐死。

  暴力的例子已經不勝枚舉,幾乎每天的媒介上都能找到暴力事件的蹤影。暴力傾向的普遍化,很難完全用個體的“心理變態”來解釋。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殘忍的暴力,在民眾心中留下了恐懼不安的陰影,也給建設和諧社會帶來困擾。

  什么原因誘發了暴力心理,使暴力行徑四處蔓延?

  有人說,“文革”遺害是一個因素。在“文革”中,用批斗、打倒、“再踏上一只腳”的粗暴手段對付異己,把肉體暴力和話語暴力作為解決問題的惟一有效方法。什么理性,什么溝通,什么耐心,通通在人的內心深處被否定掉了,倫理道德和知識理性被肆意踐踏,暴力哲學俘虜了整個社會。鄧小平說過,“文化大革命”的遺毒將會影響兩代人、三代人,現在我們看到了這個后果。“文革”雖然已經過去,但其心理基礎、范式影響并未根絕。君不見,網絡上某些話語暴力,不就是文革時大字報的翻版嗎?

  有人說,官員、執法人員和資本勢力中的害群之馬對老百姓采用粗暴手段,缺乏法律公正,是誘發社會暴力特別是報復性暴力的原因之一。的確,在各地“拆遷運動”中,頗有一些官員和開發商沆瀣一氣,以暴力對付拆遷戶。少數執法人員以刑訊逼供手段折騰老百姓或嫌疑人導致冤假錯案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媒體在這方面披露很多,無須贅言。

  還有人說,暴力的發生有一定人性基礎。福柯說法西斯是內在的,指的是內在于人類心理和生理的暴力傾向,從古至今普遍存在的恃強凌弱現象即與此有關。而不同程度的文明環境,在化解和消除人類暴力基因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同。有的社會條件有利于抑制暴力,有的社會條件則可能誘發暴力。

  以上看法各有各的道理,再深入現實生活反思一番,也許會更有助于對暴力蔓延的解讀。

  目前,中國社會正在高速發展,不同群體的利益也在急劇變化之中。昨天的窮鄰居,今天的大富翁。高岸為谷,深壑為陵,偶一回首,不免有一種眩暈的感覺,眩暈自然導致失衡。一方面經濟高速發展,成就十分喜人;另方面諸多問題凸顯,引發深度焦灼。比如資源緊缺、污染嚴重、城鄉分割、貧富分化、腐敗成風、監督乏力,住房、醫療、教育成為“三座大山”;再比如權力介入市場,官煤勾結大發橫財,礦工慘遭盤剝,性命難保;欠薪經年累月,農民工呼救無門;假藥行銷市場,受害者義憤填膺。凡此種種,使弱勢人群往往處于無助的困境之中,其中更有人陷入絕望,鋌而走險。去年,農民工王斌余討薪未果遭到羞辱連殺四人然后自首就是一例。當然,這種報復性暴力只是習見暴力的一種。

  因瑣細小事而大動殺機,是當前暴力行為又一個突出特點。類似的暴力事件,突出說明了社會中存在的狂躁情緒。至于見利忘義圖財害命,應屬一般刑事犯罪,近年來也出現了高發勢頭,比如從南方城市肇始而蔓延各地的騎摩托車搶包案件。

  怎樣從源頭上消解暴力?筆者認為首先要解決分配不公,讓更多的低收入者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同時要持續打擊腐敗,致力于社會公平和法律公正。目前,收入分配的改革正在實施之中,《監督法》出臺邁出了制約權力的實質性一步,這些措施都有利于緩解社會的緊張情緒,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