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緣覺乘和十二因緣
2006-09-05

    聲聞和緣覺二小乘,常被稱為二乘。聲聞乘是依四圣諦之理而起修,而緣覺乘,則是依十二因緣之理而起修,這是二乘的不同處。
    
    (見上圖)
    
    十二因緣又名十二緣起。這十二緣起是說明人生的經過,換句話說,是有情生死流轉的說明。一切眾生界,乃至自然界,都是緣起互相依存的。阿含經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故個人與社會,精神與物質,都是形成相依的狀態。
    
    十二緣起,是由十二項互緣的支數,來說明現實人生的成立。
    
    一、無明—為過去煩惱的總稱,是無知,或愚癡,或迷暗的意思。由此無明妄動,眾生輪轉世間,是生死的根本。
    
    二、行—是‘行為’或‘造作’義,即依過去無明煩惱,發動身口意三業,有時作善的行業,有時作惡的行業,有時作不善不惡的事。這‘行’和上面的‘無明’,即是過去所做的惑和業,也便是四諦中所說的集諦內容。
    
    三、識—入胎之心識,由過去感業動力,使阿賴耶識受果報,遇緣托胎,完成現在之生命體。
    
    四、名色—名是心識,屬于精神,色是父母精血,屬于物質,故名色,為成立有情生命體的要素,亦即胎相之初成,未具六根。
    
    五、六入—為六根完具位,謂于胎中名色漸次增大,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亦漸次具足。但這時的胎兒在母腹中只有幾個月,雖成六根的模型,對外界的感覺,只有稍微些感入,作用沒有完備,故稱為‘六入’,正是人生的胚胎時期。
    
    六、觸—即出胎后與境界接觸,生起感覺,亦即對境界認識之開始。如自初生至一歲內的嬰兒時期,及進入二歲幼兒時期,其接觸外境,只起簡單的知覺,不能分別孰是孰非,孰苦孰樂,也沒有憎愛的分別,一切舉動很天真,這時可說是觸的混沌時期。到三歲至五歲的幼童,接觸外境的知覺力就漸漸增強。
    
    七、受—即對外境接觸的感受:指苦、樂、舍三受。如人生自幼兒四五歲時期到兒童時期(六歲至十二歲),乃至青年時期(十三歲至廿三歲)的時候,心識逐漸發達,領受環境范圍漸漸擴大,起居飲食、讀書游戲及其他希求亦隨歲月而增進,遇順境則感受快樂,遇逆境則感受痛苦,尤其是青年時期,對愛憎的感受,特為顯明。這就叫做‘受的階段’。
    
    八、愛—以染著貪愛為義,由受而來,對于所受之境界賓士追求。如青年時期,對貪戀財物和男女色欲,已生出種種強烈的欲望,執著在心,追逐不已,不肯放松;有的越出軌則,未婚先有孕,故在這‘愛的階段’,尤其青年男女,宜謹慎調伏自己沖動的情欲。
    
    九、取—是執取為義,即對所愛之境界執取追求,也即對物欲境界起貪戀,強烈執取,據為己有,方滿自己的欲望。于是三業不凈,造出惡業,以業系身,而集成未來身心的苦因,這都是由‘愛’‘取’而來。
    
    十、有—即是現有業力存在的意義。謂由愛著馳取不已,現世又多造惡業,而構成潛在業力,感后有之報。
    
    十一、生—即未來受生,由于自身潛在業力,再去投胎受生,完成未來的新生命。
    
    十二、老死—這是說明來世既然要再投生,必然又要老死,因果循環,生生不已的流轉道理。因未來既有老死,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苦,而與之俱來。而‘生’和‘老死’是未來世的二種因果,即將苦諦的內容加以詳細的分別。
    
    十二因緣說明人生的生閉環,是通于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由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老死,不斷流轉,叫做流轉門。而這流轉門的因果:從過去‘無明’和‘行’的二支因,緣起現在世的‘識’、‘名色’、‘六入’、‘觸’、‘受’的五支果。又從現在世‘愛’、‘取’、‘有’的三支因,緣起未來世生和老死的二支果。所謂人生,就是這樣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環不已,叫做輪回,根本不外‘惑’和‘業’為因,造成生死的苦果。釋迦牟尼佛的悟道,就是覺悟這十二緣起的人生觀道理。并推究十二因緣的緣起,以‘無明’為生死流轉根本,如修道斷無明,除愛取,就可解脫生死,故從十二因緣的‘還滅門’來說: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乃至來世的生、老死亦滅。
    
    十二因緣是緣覺所修的法門。緣覺乘圣人比聲聞乘利根,聲聞乘聞佛說四諦法,從苦諦上悟入,而緣覺由集諦上悟入,故較聲聞乘為深。緣覺由集諦之無明,觀十二因緣之緣起,無須聽法,即依自力得覺悟,又稱為獨覺,即是辟支佛。因此緣覺乘也叫做獨覺乘,或辟支佛乘,又因較聲聞乘為高深,稱為中乘,而下于佛乘及菩薩乘。
    
    【注】
    1、依教育心理學將人生的分期如下:
    (1)嬰兒期—生后滿一年之間。
    (2)幼兒期—一歲至五歲之間。
    (3)兒童期—六歲至十二歲之間。
    (4)青年期—十三歲至廿三歲之間。
    (5)壯年期—廿四歲至四十七歲之間。
    (6)老年期—四十七歲以后為老年期。
    
    2、阿賴耶識—即是心的主體,人死后,阿賴耶識,脫離軀體,叫做中陰身,等待有適合父母之緣,再去投胎的心識,就是阿賴耶識。
    
    3、十二因緣與四諦法—四諦法中之苦集二諦為十二因緣之流轉門,滅道二諦為十二因緣之還滅門。
    
    4、十二因緣又名十二有支之‘有’,即指三界五趣器世間一切所有。支即支分,謂一切所有生死流轉,皆因此十二支分循環不息,亦即生死流轉之因緣。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