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濤
“春宮圖怎能明目張膽掛在醫院網頁上呢?”昨日,讀者陳女士向本報反映,重慶市一家民營醫院的網頁上公開懸掛古代春宮圖已有一年之久。 在醫院網頁上,有個名為“性感地帶”的版塊,上面清晰標有“古代春宮圖”字樣。點擊進入,頁面上立馬顯現20幅形態各異的春宮圖,全是以性愛活動為主題的繪畫。(9月13日《重慶晚報》)
此前就有合肥市紅十字會性康復醫院網站在連載黃色小說,醫院主要從醫學角度考慮,為一些不孕不育的患者做輔助治療,這樣的內容從醫學角度來看很正常。而重慶這家民營醫院從其他一些知名健康網站上轉載了春宮圖,“主要是做在線健康咨詢,國內很多知名健康網站都有性教育內容。”春宮圖既是性教育載體,又具有一定藝術性,應當說,作為醫院網站是求之不得的資源。而此間的評論認為弊大于利,醫院有利用淫穢圖片惡炒網站點擊率之嫌。
在筆者看來,一家醫院能通過網站這一現代科技手段,傳播性衛生知識,為一些不孕不育患者提供網上輔助疏導,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醫院就是要以人為本,就是以患者需要為第一考慮,就是要將多媒體手段與醫療技術結合在一起,就是要融醫患關系于網絡溝通的橋梁之中,從而推出一系列全新的心理治療方法。無論是合肥市紅十字會性康復醫院,還是重慶市的這家民營醫院,其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資源,寓“治”于樂的路子是走對了。
稍有點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不孕不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特殊病情與由此帶來的各種難言之隱,使得絕大多數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疾患。如果這些心理陰影不及時排除,患者不能配合康復治療,那么,即便再好的藥物,再高明的醫術,也很難奏效。醫院看到了這一點,想到了這一點,做到了這一點。他們利用自己的網站,登載與情愛婚姻相關的藝術作品,哪怕讓患者自由欣賞,哪怕有些是有爭議的作品。這對于那些在抑郁焦慮中備受精神折磨的患者來說,無疑是一鍋香濃溫馨的“心靈雞湯”。
應當注意到,醫院的專家們可能純粹從醫學角度考慮問題,而忽略它的社會效應,對網上文學作品的認知與識別容易出現偏差,以至于將色情淫穢的東西登到了網站上。對于醫院的網站來說,就是一個健康人體上長出了“牛皮癬”。春宮圖是不是一塊“牛皮癬”,而需要權威部門的鑒定。毫無疑問,如果屬于“牛皮癬”一類必須立即刪除。不過,不能因為醫院網站出現了春宮圖就想像加揣測,就對醫院“妖魔化”,那種“醫院一出事,保準沒好事;無須看過程,責任在醫院”的思維定式,不利于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作者:陳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