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湖南日報
本報9月20日訊 今天是第四個“公民道德宣傳日”,第三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在長沙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從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弘揚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努力把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論壇由中宣部宣教局、中國倫理學會、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中共長沙市委共同主辦。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因臨時有重要任務不能到會,委派民革中央副主席、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紐小明宣讀了書面講話。
中國倫理學會顧問、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總編輯、原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徐惟誠,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中宣部副部長歐陽堅,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劉永治,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敏爾,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上洋,以及中直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民革中央、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殘聯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各省區市和副省級城市黨委宣傳部分管副部長,長沙、包頭、南昌等地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負責同志以及一批專家學者、全國先進典型代表出席論壇。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在論壇上致辭。省領導謝康生、梅克保、王四連、袁隆平、劉曉、王振杰出席論壇。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蔣建國主持論壇。
劉云山在講話中指出,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需要不斷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要緊緊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著眼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相和諧,建設和諧文化,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規范和價值取向。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主線,貫穿于道德教育和實踐活動的全過程,融入到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動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社會風尚。要堅持知行統一,從基本規范抓起、從實踐活動抓起、從具體事情抓起,更好地引導人們把道德要求轉化為自覺行動。要按照“三貼近”要求大力改進創新,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優秀革命道德的時代內涵,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新風尚的時代特征,深入回答改革開放實踐對道德建設提出的時代課題,積極探索公民道德建設的新途徑,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創新中增強活力,在改進中提高水平。
劉云山強調,公民道德的大廈要靠千千萬萬人一起建造。不論仕農工商,不論男女老幼,不論職位高低,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有義務,也有力量、有條件為公民道德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成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倡導者、良好社會風尚的推動者、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者。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公民道德建設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擺上重要位置,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結合改革建設的具體實踐加以推進。新聞、出版、文藝、社科等單位要以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為己任,創作生產和積極傳播更多倡導社會主義道德的優秀作品,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公民道德建設的生動局面。
何魯麗在書面講話中強調,以胡錦濤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大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實行依法治國同以德治國統一的治國方略,有利于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弘揚時代精神。要以胡錦濤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不斷加強全民族思想道德建設,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道德建設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把公民道德建設進一步推向前進,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張春賢在致辭中說,近年來,湖南省圍繞大局和中心,立足基礎和基層,注重實踐和養成,大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涌現了鄭培民、龍清秀、雷宏、文花枝、洪戰輝等一大批道德先進典型,推出了一系列公民道德建設創新經驗。今年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活動以來,我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動了全省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活動不斷走向深入。張春賢表示,我們將認真學習劉云山部長、何魯麗副委員長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借鑒兄弟省市區和與會專家的好經驗、好做法與最新研究成果,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加大公民道德建設力度,為加快湖南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富民強省目標創造良好的道德環境。
中宣部副部長歐陽堅在論壇上作了總結講話。他在回顧總結5年來公民道德建設的情況后指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對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主要抓好以下5個方面的工作:著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拓展公民道德教育內容;著力營造輿論氛圍,倡導良好社會道德風尚;著力解決突出問題,鞏固拓展道德建設成果;著力推進工作延伸,擴大道德建設的覆蓋范圍;著力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任務真正落到實處。
徐惟誠、劉鵬、李衛紅、姜增偉、劉永治、梅克保、陳敏爾、劉上洋、蘇青、袁隆平、彭麗媛、常德傳、王尤山、吳協恩、唐凱麟、吳潛濤、包起帆、丁曉兵、陳剛等在論壇上發言。宋魚水代表與會同志宣讀了《第三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宣言》。
提升公民道德 促進社會和諧
湖南日報評論員
昨天,第三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在省會長沙開幕了。這是長沙的盛事、湖南的喜事!
這次公民道德論壇,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布5周年的時候,在舉國上下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新形勢下,在全省各級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熱潮中舉行,對于推動我省的公民道德建設、和諧社會建設乃至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公民的道德素養、文明水準是整個民族素質的體現,也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001年9月,黨中央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這是在新世紀新階段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一個綱領性文件。2003年9月12日,經黨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決定,將《綱要》印發的9月20日定為“公民道德宣傳日”。中國公民道德論壇也已舉辦3屆。《綱要》印發實施5年來的實踐表明,大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努力建立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有力推動小康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5年的實踐表明,通過《綱要》的實施,社會風尚明顯好轉,公民的道德素養明顯提升。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實現這一任務,首先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堅強的政治保障,同時需要堅實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撐,需要提高廣大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即:我們的一切發展都是為了人;按科學發展觀的發展,依賴于廣大的具有高素質的人!從這方面說,廣大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就是生產力,提高廣大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帶根本性的前提。構建和諧社會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大大豐富了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容。加強公民道德建設,重在全民參與、全民創建。在致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關鍵時刻,我們要大力加強基層公民道德教育,深入開展群眾性的公民道德實踐活動,積極營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創新公民道德建設的方法和手段,使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扎根在每個公民心中,轉化為大家的自覺行動,從而建立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得到繼承和弘揚,使人們的道德素質得到切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