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游戲《傳奇》中,為了和“心愛的女人”結婚,“勇士們”可勇斗魔王甚至屠城。
“你結婚了嗎?”“哦,我昨天才剛離婚。”類似這樣的對話,在學生網民中已不稀罕。有15歲的孩子進入了“新同居時代”;11歲的小學生說自己“初為人夫”,已是“兩個孩子他爸”;初二的學生說他有“三個老婆”,身心疲憊,準備“休掉一個”!這是發生在網絡虛擬世界的“婚姻生活”,“網婚”正在中小學生中悄然流行。家長與老師吃驚不小,擔心孩子因此荒廢學業;可有網友卻稱“網婚”可為以后的生活積累經驗;法律界人士指,對于“網婚”的道德約束有限、法律相對滯后;心理專家稱,“網婚”對孩子的潛在危害很大,師長應為孩子補上婚姻家庭的相關知識,以引導他們走出誤區。
道德約束有限法律相對滯后
網絡婚姻,因其虛擬性,和不確定性,在我國還缺少必要的法律約束。廣東中天鼎盛律師事務所吳律師指出, 我國《婚姻法》對結婚條件有明確的規定,網絡婚姻并非法律意義上的婚姻。
她認為網絡婚姻涉及人的思想,是在虛擬世界里的一種情感游戲,是對倫理道德的違背。對未成年人的學習和成長帶來負面的影響。對此現象只能從社會輿論和道德自律方面加以制約,而法律是社會正義和社會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線。
但是,當網絡婚姻的問題演變到一定嚴重程度時,只有道德約束社會輿論的監督顯然不足以解決相應問題。這就需要具有國家強制力的手段來維護社會公正和秩序。可是由于法律的相對滯后性特征,使我國相關法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明文規定。
個案
15歲孩子的“新同居時代”
阿春說他很驚訝。三天前,他和禪城區一朋友15歲的兒子小藍聊天,得知小藍在網絡上已經進入了“新同居時代”!
記者聯系上小藍,他坦言,半年前他在網上發現了一個可以“同居”、“生兒育女”的網絡游戲。當時很好奇,便在這個游戲中注了冊,不久他便有了一位“同居”女友。
經過半年的“相處”,倆人都覺得“情投意合”,最后在“月下老人”的主持下,倆人舉辦了婚禮。
而后,“小兩口”還在網上旅游度蜜月。“婚后”,小藍還和“另一半”在網上生兒育女,撫養孩子。
“暑假時,天天可以上網,商量布置房間。”小藍說,開學后時間少了,不過他和“妻子”商量好了,國慶長假要好好添置點家具。“小別勝新婚”,小藍作了個鬼臉說。
“讓他老爸聽到了,不知道該笑他還是揍他了。”阿春笑言。小藍則振振有辭: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寂寞的時候、學習受到挫折的時候,可以向自己的“妻子”傾訴。
小藍不肯過多透露“妻子”的信息。只是說,“她很內向,很體貼,偶爾也有點小姐脾氣!”
現象
中小學生視“網婚”為玩游戲
領結婚證、操辦喜宴、購房、生小孩……可不是小藍的“專利”。網上結婚的中學生可不少,他們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近日,記者來到禪城區幾所中小學隨訪,發現網婚正在中小學生中悄然流行,其中最小的才11歲。剛上初中的小元說,她同學想“離婚”,可“丈夫”最近老不上網,“想離都離不了。”
據悉,在BBS或者聊天室認識的網友,“情投意合”了就可以申請“登記結婚”,經過簡單的確認程序即成為“夫妻”。“婚后”夫妻雙方共同“生活”在一套房子里,可以靠玩游戲“掙錢”裝修房子、修整花園、飼養寵物,甚至還可以申請“生兒育女”。
如果一旦“感情破裂”,可申請“離婚”。不過,中小學生普遍認為,“網婚”是一種游戲。
王女士的兒子正在讀高二,今年暑假他發現兒子頻頻上網。有一次她無意中發現兒子對著電腦獨自偷笑。經盤問,才知道原來兒子在網上并非找復習資料,而是找了個“網上老婆”,在打情罵俏時笑了出來!
而讀初二的阿堅聲稱,網婚半年來,可能為人“夫”的緣故,他覺得自己“成熟”了許多。不過,既要讀書,還要跟3個“老婆”周旋,身心有些疲憊。他打算休掉一個“妻子”。
爭議
1、網絡夫妻只是玩玩罷了?
“玩玩而已啦,不要太在意。”正上高三的阿輝對于“網婚”不以為然,雖然他也知道有不少同學和學弟正對此很熱衷。“因為好奇所以想嘗試,因為無聊所以沉迷。”阿輝語氣老成,其實他上初中玩網絡游戲《傳奇世界》時,就已嘗試過“網婚”生活。
“結婚時,必須是男方向女方求婚;必須雙方都要在姻緣神殿,而離婚時要付出一根金條的代價。”阿輝坦言玩過“網婚”時,神情興奮,后來,上高中了,想考好的大學了,阿輝才塵封了網絡游戲和那段“婚姻生活”。
可網友阿毅則認為初中生可能是在網上“玩家家”,而對于他而言,“網婚”的意義遠不是玩玩而已。“網上婚姻雖說是在虛擬的世界里進行,卻讓我的心智更加成熟。” 阿毅的網絡妻子雖然遠在青島,但和他“心有靈犀”,他們共同設計布置自己的“房間”、互訴衷腸、互相鼓勵,“這成了我每天生活極其重要的一部分,相信對我今后的婚姻生活有幫助。”
2、中小學“網婚”不利于成長?
孩子們面對“網婚”的不以為然,讓家長和老師們吃驚不小。
聽說我市有不少中小學生沉迷于網絡婚姻,張女士顯得有些緊張,她剛上高一的兒子也是一網迷。“玩玩游戲倒也罷了,玩起結婚生子來那就太離譜了!”
張女士說,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對于婚姻生活可能有著朦朧的向往,如果迷戀上網絡婚姻, 很可能耽誤學業。萬一“網絡同居”“走火入魔”,倆人見了面,真的有了同居關系,作為家長怎么受得了?
有著類似擔憂的家長不少,特別是一些女生家長更是擔心孩子遇到居心不良的人,身心受到傷害,耽誤學業。
順德大良的李老師也認為,沉迷網絡對學生學業的負面影響已經顯而易見了,如果再加上個“網婚”,很可能讓學生無法自拔,荒廢學業。“這些游戲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一種損害,甚至會導致早戀,因此老師和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并盡量培養他們的競爭型心理素質。”
3、“網婚”也是一種戀愛方式?
面對“網婚”的眾多非議,阿軍和阿英一笑而過。“這也是一種戀愛方式,需要緣分,需要真心,需要真誠!”
三年前,阿英就在網絡游戲《傳奇世界》中接受阿軍的求婚戒指;現在她們走到了一起,阿英正等著阿軍真正的求婚戒指。
他們的愛情源自“網婚”。三年前阿軍在湖南,玩游戲時認識了阿英,兩人從“相知”到“相愛”,最后在游戲的婚姻神殿中結婚。兩年前,阿軍辭職南下佛山,和阿英生活在一起。
能夠進行情感交流,是網絡游戲最吸引人的特質之一。阿軍說,一段真摯美好的感情,無論是在游戲中還是在現實中,都會給人長久甜美的回憶。
“想在《傳奇世界》里結婚,可不像其他游戲那么輕松哦,很多的困難,是一定需要相愛的兩個人去共同克服的!”阿英說,經歷了“網婚”的歷練,她對自己以后和阿軍的婚姻充滿信心。“以后的生活有什么艱難困苦,我們一樣可以風雨同舟。”
觀點
迫切需要為孩子補上婚姻家庭課
“網婚”幾年前就已流行,但是向中小學生擴散是一個新現象。我市高級心理咨詢師關舒俊認為,12~16歲的青少年對于異性、對于婚姻有著朦朧的向往。而不少家長和老師平時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卻很少涉及這方面的話題,無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而網絡則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開放、無規則的窗口。
他們在虛擬的網絡中把自己好奇的東西都經歷了一次,滿足了好奇心,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因為網絡上無正確的引導,加上孩子們心智不成熟,導致“網婚”潛在的危害很大。他們沉迷“網婚”游戲,耽誤學業;在所謂的“婚姻”失敗后,帶來心靈的創傷;特別是網絡上無規則、如游戲的婚姻生活,將會影響孩子們以后的愛情觀、婚姻觀,這種危害是潛在的、長遠的。
對此,關舒俊認為,既然家長和老師都無法控制讓孩子們不上網、不去接觸“網婚”,那就需要為孩子們補上關于婚姻和家庭知識這一堂課。孩子們在了解這些知識后不會盲目地為了滿足好奇心而沉迷“網婚”,同時,有可正確的引導,他們在走出“網婚”游戲面對現實時,仍然可保持著自己正確的婚姻觀、愛情觀。
編后
現實世界所有的東西,網絡都能“虛擬”,除了“網婚”之外,還有網絡虛擬財產。“網婚”是虛擬的,除了極少數“網婚”能走進現實外,大都是“網絡曇花”,那么網上“盜取”網絡虛擬財產算不算“偷竊”財物呢?敬請關注明天本報推出關于“網絡虛擬財產”的民生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