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民晚報》報道,由上海現代人劇社推出的《Q版辣妹打面缸》改編自傳統小戲《打面缸》。“Q版”融入了眼下流行的文化現象并進行嘲諷。竟將清官包青天刻畫成垂涎青樓女子美貌的“淫棍”。(《安徽商報》9月27日)
包拯作為不朽的清官形象,千百年來一直為民眾傳頌。將包公描繪成垂涎青樓女子美貌的“
當第一部惡搞經典《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橫空出世,由于大導演陳凱歌的“參與”,聲稱要與惡搞者對簿公堂,引發了無數網友熱議,網友“貶陳揚胡”,讓惡搞者胡戈先生一炮走紅,一下子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胡戈的這部經典惡搞,堪稱開了惡搞的先河。而胡戈的成功,也讓好事者看到了成名的希望。此后,眾人群起而效仿,“一個饅頭引發的惡搞”在網絡一下子成為風尚,很多惡搞,不但扭曲了事實,混淆了是非,還把人性、人格也扭曲了,在惡搞者的盛宴中,什么個人道德、什么社會公德統統都被拋到了一邊去,“惡搞”變成了“毒搞”,一些惡搞者的“杰作”其實就是垃圾,變成了精神污染源,毒害了社會大眾。
必須承認,有一些惡搞我們可以接受,但有一些惡搞我們卻不能容忍。胡戈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雖然也是惡搞,但在調侃中并沒有觸犯人們的審美價值觀,也沒有觸犯公眾的道德底線,因此,胡戈的惡搞得到眾多的支持。但是,隨著惡搞思維的日益“豐富”,創意也越來越離譜,一些人把眼睛瞄上了紅色經典,電影《閃閃紅星》和《鐵道游擊隊》也慘遭惡搞,不但顛倒了歷史,混淆了真相,也把惡搞者的丑陋心態赤裸裸地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名為《閃閃的紅星之潘冬子參賽記》和《鐵道游擊隊之青歌賽總動員》兩部惡搞短片在網上廣為流傳。在《參賽記》中,小英雄潘冬子變成了一個整日做明星夢希望掙大錢的“富家子弟”,潘冬子的父親變成了“地產大鱷”,而潘冬子的母親則一心想參加“非常6+1”。整部片子,甚至還夾雜一些不健康的對白,如此惡搞不但是惡搞者的不幸,也是所有中國人的不幸。“惡搞才是王道”,成了網絡的一句流行語,“惡搞”影片、“惡搞”音樂、“惡搞”軟件、“惡搞”名人……簡直是“無搞不惡、“無惡不搞”,讓人們大倒胃口。
現在,這種惡搞甚至從網絡發展到了話劇舞臺,惡搞似乎變成了一張通行證,在人們的生活中恣意橫行。而惡搞者的“創意”往往低俗和庸俗不堪,顛倒黑白丑化人物,以小丑的角色來逗引人們,這種惡搞,不但是惡搞者黔驢技窮,更是道德的淪喪,社會公德的缺失。一向清正廉明地包青天在惡搞下變成了一個垂涎女色的淫棍,試想,這樣的惡搞誰能接受?如果任由這樣的惡搞橫行舞臺,或者是我們的熒屏,那么,無疑將會混淆我們的是非觀、道德觀和價值觀,這對于淳樸善良的中華民族來說,是嚴重的侮辱。
有一些“惡搞”我們可以接受,但有一些“惡搞”我們卻不能容忍,對于惡搞紅色經典等一些不道德行為,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抵制和譴責,讓惡搞者明白,卑鄙不是惡搞者的通行證,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依然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底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仍然是我們崇敬和遵循的做人標準。惡搞者,可以休矣!
相關新聞鏈接:
包青天遭惡搞竟變"淫棍"
http://old.pubchn.com/blog/pubchn/articles/25083.htm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