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基督宗教面對災難的社會功能
2006-11-11

 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曾說:「世界不是任何人的領域,而是人的敞開……只要人站出來,站在此敞開狀態中,世界就成為人的所在。」借用海德格的觀念,人是「在」的「主體」,而其表現的形態是「站出來」。

 面對多變世代,突發的自然災害、突至的傳染疾病、全球化的恐怖襲擊與反恐戰爭、經濟的急速變化,這一切造成社會極大的不穩。基督宗教身處其中,如何勇敢地站出來面對,積極地以信仰的社會功能,化解危難,從而構建和諧社會。筆者撰寫此文時,正身處上海,出席由上海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二屆「基督宗教在當代中國的社會作用及其影響」高級論壇,參與人士包括本港天主教與基督教學者與代表,也有內地不同大學及研究所學者、教會領袖與政府官員等。難得地,三十多位與會者抱著開放與理性態度,一起探討基督宗教如何由適應社會,更進取地發揮建和諧社會的正面功能。

 筆者在大會內分享「基督宗教面對災難的社會功能」,透過2003年「非典」期間,香港教會如何主動與自發地,作出適切的回應,表達信仰在社會危機中,展示其社會功能的四方面:安穩人心、預防指引、關懷扶助、忠于職守。

安穩人心

 每逢災難發生,宗教的論述呈現兩方面不同的詮釋;不健康的宗教詮釋看災難為「天譴」、「上主的審判」或「世界末日論」等,而健康的宗教詮釋則有助人們積極面對災難。基督宗教在災難事故中,重要的不是為目前的苦難作出合理的解說,而是從堅實的信仰中,建立信心與盼望,以勇氣代替懼怕來面對禍患。在非典期間,香港不同教會團體紛紛舉行公開祈禱聚會,安定人心。

預防指引

 2003年3月中,香港傳媒廣泛報道「非典」爆發,「香港教會更新運動」聯同52個教會團體于3月29日在報章上刊登「教會同心求平安,信徒奮力抗肺炎」聲明,同時提供《非典型肺炎期間堂會聚會指引》,作為教會應變指引,可安心聚會。

 基督宗教就突發事件,迅速作出正面回應,向社會傳遞重要信息:教會樂意與社會人土一起面對災難。基督宗教不是不問世事,與世隔絕,乃進入現場,配合政府公共政策,作出適切的回應。教會的衛生預防教育,包括提高信徒的警覺,又促使信徒能安心聚會。

關懷扶助

 基督宗教除了做好防御控制措施,另一方面教會要教導信徒克勝非理性的惶恐,更積極地在災難中作見證。

 基督徒肯定死亡是真實與必然的,我們理解死亡不是生命的核心,而是勝過死亡的信心。

 祈克果的論述,有值得我們反思之處:自亞當與夏娃被逐伊甸園之后,人就產生「畏懼」或「焦慮」;當個體在孤獨的沉思中面對此無望的困境,就在此際,正是「信心跳躍」的一刻。祈克果看人最高的激情就是信心,歷史上當羅馬帝國爆發瘟疫的日子,教會信徒,留守在疫區照顧病人,即使提供簡單的食物與飲水,他們這份視死如歸的服侍病人心志,有助基督福音的傳播。基督宗教在災難中,具體地以愛心行動,扶助關懷社會里有需要人士。當時勢越艱苦,宗教信仰產生的行動更為明顯。

忠于職守

 非典期間,另一項基督宗教向社會提供的,就是專業工作者忠于職守的價值觀。最能表達忠于職守的價值,莫過于35歲謝婉雯醫生的見證,當然,還有其他醫護人員等。

 從謝婉雯醫生的動人見證,正好說明信徒「身在現場」,忠于職守的重要;基督宗教可塑造一群不畏死亡,肯舍身救人的專業工作者。惟有信仰的超然關注,不是以「今生今世」為終極,乃以天國彼岸為依歸。面對突發災難,社會須要有專業工作者不是陷入驚恐當中,乃是腳踏實地維持社會秩序,使一些必須的服務可如常運作。宗教力量,就在于使信徒有勇氣面對災難帶來的挑戰,沉著地應對。

總結

 自「非典」之后,另一傳染病「禽流感」正威脅著全球,特別是中國。面對后現代隨時爆發的災難,各地政府部門加強防范。基督宗教在預防方面,可作不多;而一旦災難真的爆發,基督宗教就能發揮四方面的社會功能:安穩人心、預防指引、關懷扶助、忠于職守。沒有人期盼災難臨到,但基督宗教卻可成為人心動蕩之時,一股不容忽視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力量。 

來源:文匯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