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十三世紀中葉,蒙古族首領成吉思汗就命令他的后裔們,以后要給予各種宗教以平等的待遇。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尊奉西藏的著名僧人--薩迦派首領八思巴為帝師,命令他來掌管全國的佛教,并且統領藏族地區的政治與宗教大權。八思巴圓寂后,他那一系的僧人繼續擔任著元朝的帝師,每一位皇帝在登極之前,必須要先讓帝師為他受戒,然后才即位。于是,在元朝的社會里,西藏喇嘛們就享有政治和經濟上的特權,藏傳佛教就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開來了。
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帝師八思巴在西藏地區打算建造一座黃金塔,特意邀請了一些尼泊爾的工匠來擔任這項工作。在尼泊爾工匠中有一位名叫阿尼哥的年僅十七歲,卻身懷精湛的技藝,特別擅長繪畫、雕塑與鑄造金像,深受八思巴的賞識,于是八思巴就任命他來作為這項工程的監工。黃金塔完工以后,八思巴把阿尼哥帶到了大都(今北京市),推薦給忽必烈,忽必烈就讓他去修補明堂里的針灸銅像,他的技術令京城的金工們佩服不已。以后,元朝的上都和大都寺院的造像大部分是他一手制作完成的,同時,他還培養了許多弟子,在元朝的佛教藝術界享有盛譽。不過,阿尼當年的絕大多數作品今天已經無跡可尋,或者無法確認了,只有北京妙應寺白塔體現著他的高超技藝。
 北京妙應寺塔
在今天妙應寺白塔矗立的地方,原來有一座遼道宗壽昌二年(公元1096年)建造的舍利塔,忽必烈看中了這個地方,他為了鞏固大元帝國的統治,永“保大業之隆昌”,決定在這里修建一座新式的喇嘛塔。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阿尼哥接受了營建妙應寺白塔的任務,他帶領工匠們首先插除了遼國的舊塔,發現了二十粒舍利子,兩千多枚用香泥做成的小塔,一尊盛滿香水的銅瓶和五部《無垢凈光陀羅尼經》。忽必烈認為這些都是佛門的珍寶,是可以帶來吉祥與祥瑞的物品,命令在新塔內仍舊供奉。八年以后,妙應寺白塔落成了,它轟動了京城的佛教藝術界,阿尼哥也因此而受到了忽必烈豐厚的賞賜。
妙應寺塔是根據阿尼哥從尼泊爾帶來的佛塔樣式建造的,它的藍本又是古代印度比較原始的覆缽式佛塔,這種覆缽式塔一直被藏傳佛教所慣用著,所以被人們俗稱為“喇嘛塔”。由于它們的表面一般都涂抹著白灰,顏色潔白,又俗稱“白塔”。它有50.9米高,是中國現存最高大的一座喇嘛塔,在元朝以前是十分罕見的。這座塔由臺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臺基是兩層平面呈“亞”字形的須彌座,座上用磚雕出了巨大的蓮花座承托塔身;塔身是一個巨大的圓形覆缽丘,下部微有內收,顯得外形粗壯穩健;塔剎的剎座平面也是“亞”字形的,座上樹立著下大上小、呈圓錐形的十三重相輪,相輪之上是銅制的華蓋,華蓋四周懸掛著三十六塊寬1米、高2米的流蘇銅花板,每一塊花板下都綴著一個銅鈴。在華蓋的上面是一座5米高的銅制鎏金覆缽式塔,作為這座寶塔的剎頂。
妙應寺白塔的建成,不僅為中國古老的佛塔增添了新型的種類,也給藏傳佛教的覆缽式塔制定了中央模式。山西代縣的阿育王塔,建成于元朝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高40米,它的塔身與塔剎部分與妙應寺塔十分相似,只是將塔身下部的基座做成了雙層圓形須彌座的形式。湖北武漢的勝象寶塔建于元惠宗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當時稱為“大菩提佛塔”,是用來供奉佛舍利和佛教法物的。它的高度為9.36米,在造型方面與妙應寺塔極為相似,只是沒有了妙應寺塔那種粗壯與穩健的感覺,而趨向于秀麗了。它的結構主要是以石砌筑,在內部的塔室使用了少量的磚,須彌座的四周雕刻了極為精細的動物與蓮瓣、金剛杵、梵文等作為裝飾;塔身的覆缽丘下部內收較大;十三重相輪上的華蓋是石刻的,華蓋上部的剎頂是一個鐵制的寶瓶。另外,江蘇鎮江云臺山的過街塔的組織結構也和妙應寺白塔基本一樣,只是在塔體風格上比勝象寶塔更顯得纖細,覆缽體的下部內收十分顯著,因此有可能是元末明初時候的作品。在這座珍貴的喇嘛塔身上,我們能看到一些從妙應寺白塔向明朝的喇嘛塔過渡的風格。
 北京居庸關過街塔
另一座元朝佛塔的杰作,就是北京居庸關的過街塔。過街塔,顧名思義,就是修建在街道中的佛塔。還有一種塔門,它的用義和過街塔基本相同,只是把塔的下面簡化地修成門洞的形式。行人由塔下經過,就算是對佛進行了一次頂禮膜拜,這就是建造過街塔和塔門的意義所在。過街塔和塔門都是從元代開始的,所以它們的塔型一般都是覆缽式的。居庸關的過街塔是現存時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過街塔,它建造于元至正二年至五年間(公元1342-1345年),是元惠宗命令大丞相阿魯圖、左丞相別兒怯不花創建的。過街塔的臺座上原來建有三座覆缽式寶塔,大約在元末明初時被地震震毀了,如今只保留下了空臺座,就被人們俗稱為“云臺”了。臺座是用青白色的漢白玉石砌筑而成的,高有9.5米,東西長有26.84米,南北寬有17.57米,臺上的四周設置了石欄桿和排水龍頭,臺下正中開了一個南北向梯形的券頂門洞,可以供車馬通行。在券頂門洞內的壁面上滿布著精美的雕刻,有佛像、四大天王像、裝飾圖案以及經咒、造塔功德記等六體文字石刻,屬于藏、漢合一的藝術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