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時報:性教育 要從17歲開始
2006-11-22
鏡頭一:“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
“你呀,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孩子困惑地點點頭,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他便篤信自己是撿來的。
鏡頭二:4歲的女兒磕磕巴巴地問媽媽:“男孩子肚子下面,有個長長的東西,叫什么?”媽媽聽了,臉色一變,義正詞嚴地說:“女孩子家怎么能問這個呢,不害臊!”于是,女兒認為自己犯了大錯,甚至把它和“流氓”聯系起來。
對性“無師自通”很可怕
諸如此類的對話,我們并不陌生,或者自己兒時也這樣問過,得到的答案不外乎“撿來的”之類。而真正孕育了我們的子宮,卻似乎成了“污穢”的場所。面對孩子的這些問題,怎樣回答才妥當?性教育又該從何時開始?在第四屆性文化節上,中國性學會秘書長胡佩誠教授明確提出,性教育應該從7歲開始。
胡佩誠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性教育并沒有引起學校的重視,老師和家長更是避而不談。在他們的調查中,超過50%的孩子是自行獲取性知識的。這些“野路子”包括出版物上欲言又止的文字和圖片;小朋友間的傳聞和笑話。
對此,胡佩誠表示,“無師自通”是很可怕的。畢竟懵懂的孩子并不具備分辨能力,很容易曲解書本和網絡上的一些內容。而此時,家長和老師必須通過正確的途徑讓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有個正確認識。
別用俚語給孩子答案
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兩三歲的小孩就可能會詢問與性相關的詞匯。對此,不少父母往往回避或者以俚語對付。但胡佩誠指出,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相應部位的正式名稱,或者正式名稱加上俚語中的名稱。
對孩子講什么是陰道和子宮,對家長和老師來說,的確有些難度。但實際上,一個五六歲孩子的頭腦中,這些概念和“杯子”的定義沒什么區別。因此,家長和老師首先應該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了解的性知識也是不一樣的。胡佩誠認為,對于一個7歲的孩子來說,可以告訴他/她男女有別,有些事要分開做;告訴他/她,身體有的地方是屬于“自己”的,如果想觸摸的話,可以“私下”去做。隨著他們的成長再教給女孩子如何防止性侵犯,告訴男孩子怎樣使用安全套。本報記者 王曉
英國孩子5歲學習性知識(相關鏈接)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張芝年
“我和我男朋友在學校都沒有受正規性教育,我們只知道各個器官的生理作用,卻不知道怎樣就會懷孕。如果我們的知識更多一些,我就不會輟學當媽媽了。”在性教育現場,17歲的未婚媽媽維姬·格萊恩現身說法。
英國的性教育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十分重視;憂的是,英國每年增加幾十萬未成年母親,是公認的性開放國家荷蘭的5倍。不少英國人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校的性教育不夠。
今年初,英國政府制定了一份文件,計劃向5歲以上兒童實施全面性教育。其主要方式是將“個人、社會、健康和教育”課程在小學全面展開。這一課程不僅要教授基本的兩性知識,還應就性心理進行更深入傳授,如怎樣處理性行為發生后的相處之道等。
專家認為,對于5—7歲的兒童,主要是初步識別人體各器官的名稱,并學會區分兩性身體的異同;7—11歲,則需要掌握人生各個主要階段,包括生殖、生長發育等;11—14歲,就要懂得什么是精子和卵子的結合,知道月經和受精,胎兒是如何發育的等。
17歲的奧利告訴記者,在他13歲時,老師就教給他一些性知識。“如果在更小的時候能夠獲得這些知識,就不會把這種事情想得太神秘;而如果到了青春期才知道,就實在太尷尬了。”
《生命時報》 ( 2006-11-21 第10版 )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