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被刪改的中學語文課文完整版》的帖子在網絡上廣泛流傳,披露了中學課文《口技》的原版文字,相比現在中學教材中使用的版本,刪改了一小段涉嫌“中學生不宜”的文字,引起了網友的爭論(12月6日《重慶晚報》)
明末清初人林嗣環的古文《口技》里的段落“遙聞深巷犬吠聲,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搖身一變成了“遙聞深巷犬吠聲,便有婦人驚覺欠伸,搖其夫語猥褻事……”。這一刪改版比原版整整少了33個字(含標點符號),刪除內容是什么呢?是“搖其夫語猥褻事……”“床又從中戛戛……”等語。隱晦地涉及到男歡女愛之事,并沒有露骨的描寫。但就這么一段生活中只要是已婚男女誰都要做的事卻被教材編寫者一下刪掉了。難怪刪掉后的文章前后缺少邏輯關系。小兒的哭是因為這“戛戛”搖動聲所驚醒,如果沒有這聲音,小兒的醒來就沒有依據。因為這對夫妻正值壯年,身強力壯,做愛十分生猛,故驚醒了熟睡中的小兒。其實,這本來就是我們的生活,老百姓的稀松平常的生活。而我們的編輯卻好像不食人間煙火,生造出這么文脈不通的一段。類似的還有高中課文《荷塘月色》,原先的編輯也生生把表現古人美好生活的一支《采蓮賦》和《西洲曲》刪掉了。
編輯隨便找個什么借口就可以把原作大刀闊斧的刪掉,這種做法其實是一種對原作及作者的極大不尊重。我國歷來沒有知識產權意識,對前人的作品想刪就刪,到了康熙年代修訂《四庫全書》達到了極至。一批御用文人把凡是不符合康熙爺口味的作品刪改得不成樣子。這種對歷史的篡改其實質是一種文化專制行為,比秦始皇的焚書更為陰毒。
說到對學生的性教育,與其采取這種虛無主義,不如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改革開放幾近30年,物質文明高度發達,而我國的性教育卻依然保守落后。只要一談及性,總是躲躲閃閃,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性教育的一大失敗。學校正常性教育的回避和社會色情的泛濫,或者說學校性教育的極度控制與社會上對性的極度放縱形成了巨大的對比和反差。這樣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每當節假日,都有大批偷食禁果的學生去做人流。這些學生根本不清楚流產對女孩身體所造成的傷害,更意識不到可能傳染性病或艾滋病的危險。這不能不說是性教育缺失所導致的必然后果。
美國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提供避孕套給高中學生發生性行為的可能性并不比其他高中生大。研究人員在鼓勵學校制定避孕套計劃的馬薩諸塞州進行調查,將9所提供避孕套的高中學校,與50所不提供避孕套的高中學校進行對比。結果發現,無避孕套計劃的高中有49%的學生報告曾經有性行為,而有避孕套計劃的高中有42%的學生報告有過性行為。這說明,當了解了有關性知識之后,采取性行為的態度可能會更加謹慎。
我們應當相信青年學生們,他們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性不是洪水猛獸,性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是美麗而自然的生理現象。我們不可能回避它,我們也沒有理由和權利不讓學生了解它。那種認為采取刪改原作就可以純潔心靈的看法是落后的至少是片面的。我們如果真對青少年學生負責的話,我們應該坦然與他們談性,我們讓他們了解到有關性的知識后,也許他們會成長得更自然更健康,他們懂得了性,他們也才會成長為一個健康的男人或女人。
來源: 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