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消息 打扒突擊隊行動仍在繼續,“貓鼠過招”仍在進行!昨日,記者從成都市公安局反扒竊支隊了解到,民警所抓的賊中,80%是有前科的嫌疑人,吸毒人員約占60%,其中家庭環境惡劣的不在少數。目前,活躍在成都市范圍內的賊呈現出年輕化、女性化兩大新特點。
反扒故事
“恨”故事3萬救命錢被扒
說起竊賊,反扒民警代成剛感到心情很復雜,他說,他們既要打擊賊,又要從人性上關懷賊,以促使竊賊早日走上正道,改過自新。有一回,一對外地夫妻到成都來看病,坐25路公交車下車時,發現上車前還裝著的3萬元現金,下車后卻不翼而飛了。這對夫妻在站臺外撕心裂肺地痛哭,身患癌癥的妻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向路人講述著這筆錢的來歷:原來這些錢是其丈夫幾年來打零工掙下的,為攢下這筆錢,她丈夫打工期間,有時甚至一天只吃一頓飯。現在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掉了,她的病也沒錢治了,一家人的希望全破滅了。“那不但是一筆血汗錢,更是一筆救命錢啊。”代成剛說,他趕到現場聽了那對夫妻的哭訴后,心里十分難受,對小偷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強烈的憎恨。雖然他們最后還是抓住了小偷,然而那對夫妻在錢被扒竊后,痛苦萬分的表情讓他至今難忘。
“愛”故事扒手回頭當老板
“我曾經逮過的一個小偷,現在開餐館當起了老板。”據代成剛介紹,這名綽號叫“叮當”的小偷家住天涯石北街,在車上偷一乘客的600元錢時被他擋獲。據了解,在將“叮當”抓獲后,代成剛從對方口中獲悉其家庭條件十分惡劣,父母都是瞎子,生活基本無法自理。代成剛專程前往“叮當”家,核實情況完全屬實,考慮到“叮當”已將失主的錢還上,而且認罪態度好,代成剛經請示后最終釋放了對方。經過代成剛的批評教育,“叮當”如今已改過自新,在天回鎮開起了一家餐館,自己當起了老板。
賊說“殺鴨兒”小心你錢包
賊語破譯
反扒民警唐建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向本報透露了扒手們慣用的黑話:“洗裹豆”、“殺鴨兒”是指錢包和皮包;“宰子”指作案時使用的工具如刀片、鑷子;“封架子”指相互打掩護;“抨”指通過擁擠的方式扒竊;“檔子”指口袋、衣服……
唐建解釋說,賊上車后不可能明目張膽地說“偷這個”、“下手”,他們行動隱蔽,常利用黑話麻痹乘客,便于作案。同時,賊常常用刮胡子、摸鼻子等動作來互相溝通,肢體語言是扒手的慣用手段。唐建給記者做了一個手勢,左手五指彎曲,拇指朝上,整個手形成“書信狀”;右手五指并攏,朝“書信”中往下插。動作怪異,難以領會。“這套動作表達了一個意思:下手!”賊與賊之間有一種默契,先對目標“膀”(碰)一下,再“審”(摸底)。若“火”(財物)比較重,則利用報紙、衣服作掩護下手。但他們在下手時,由于動作由手指帶動肘關節,帶動小臂,不論怎樣隱蔽都會嚴重變形。
唐建還稱,扒竊這一古老的“職業”,幾乎是與城市一起出現一起“成長”,綿延不絕。發展至今,扒竊仍是某些人謀生的職業。扒手在與警察的“博弈”中除不斷改進作案手法外,還知道在哪種情況下屬于證據不足、哪種情況下應該自傷、自殘逃避打擊。甚至有一些職業扒手還有“法律顧問”,當民警在抓捕嫌疑人時,執法程序或者取證稍微不規范,嫌疑人能夠立即作出反應逃避打擊。反扒民警每天的工作時刻面臨著生理、心理、技能、法律水平的全面考驗。
唐建說,扒手一般都是兩人或者多人行動,他們作案時分工明確,有人手提塑料袋作掩護,有專人望風,有人專門扒竊……在具體作案過程中由于每個成員離受害人的距離不一樣,團伙成員的分工時常交換。一旦扒竊成功馬上撤離,如果是扒竊到相對大的金額當天便不會再下手;如果扒竊的金額較小,通常也不會回到原來的地方,而是到其他地方去“找錢”扒竊。
民警提醒別中了美人計
教你5招
如何防范扒手行竊,避免自己的財物損失?反扒支隊民警向志平、汪嘉提醒市民要從以下5方面注意:
1.小偷最喜歡在人多的地方下手,所以人越多的地方,越是要多提防。2.搭乘公交車時,不要爭先恐后擁擠在車門口,最好不要站在門口。小偷特別喜歡擠在這里,以便下手后可以下車逃跑。3.手機和錢包最好放在包里,而不是別在腰間。包帶越長的包安全系數越低,最好選擇胳膊能夾住的包,背包被扒的幾率最高。4.在公交車上被擠來擠去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不要輕易暴露錢包和手機等貴重物品的位置,切忌在車上睡覺。5.小心女扒手,對故意碰撞你的人或兩三個緊貼你的人尤其要加倍小心,別以為被她們蹭來蹭去是占了便宜,千萬不要糊里糊涂中了美人計。
同時,外出旅游或在商店挑選商品時,做到物不離視線,包不離手,更不要隨意委托他人代看所攜物品。攜帶數量較多現金乘車時,最好不要在公眾面前暴露,以免引起扒手注意,尾隨作案。一旦發現錢物被竊,應一面注意身邊乘客,一面通知售票員緊閉車門,并盡可能及時報警。
扒手在變 小賊女賊越來越多
反扒民警向志平從1989年1月成都市公安局專門成立反扒隊伍起,就開始天天與賊打交道。“如今的賊有兩大特點,一是年輕化甚至低齡化,二是女性化。”向志平稱這是公安機關掌握的最新信息。
向志平說,從1996年到2006年期間,賊在年齡上趨于低齡化,平均10-20歲,女性賊居多。而且成都的賊通常是“單兵”或小團伙作案,沒有形成氣候。唯一例外的是,一些利用身體殘疾或障礙行竊的人,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等原因,糾合形成了團伙。有專人負責培訓、專人監督、專人安排老賊帶新手等,內部分工十分明確。
12月初,城南某火鍋城。一男子正在用餐時,突然發現一身著金盾牌西裝的男子在偷餐客的手機,他悄悄告訴了火鍋城保安,并撥打了110報警。當民警趕到現場時,該男子拒不承認偷竊,還大吼大叫,“看嘛,我身上的衣服值幾千元,開的是汽車。”他一邊叫囂,一邊還從褲兜掏出一疊百元鈔票。“現在的賊很狡猾,善于偽裝,采用了新作案工具,扒竊地點也有了新變化。”反扒民警唐建告訴記者,竊賊活動地點已由以前的公交車、菜市場、商場,擴大到醫院、餐廳等場所。而在醫院行竊時,扒手往往趁病房里的護理人員不在時下手,因此病人家屬最好不要把貴重物品放在床頭。“以前的賊只是用兩根手指扒竊,”唐說,目前,公安機關發現一些賊采用新的作案工具,如剪刀、尖錐,扒竊時直接用工具劃破失主的衣服或者包裹。
李淦記者周海波王可然實習生劉桔王敏成攝影楊濤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