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中國不婚族隊伍逐漸擴大挑戰家庭倫理(圖)
2007-01-30

 2007年01月30日  國際先驅導報 不婚漸成常態 白領“不婚”考問婚姻制度

不婚是不愿受婚姻束縛的白領女性的“軟革命”。 李力/圖

年輕的女性不喜歡婚姻束縛,年長的婦女并沒有從婚姻中得到她們希望的生活,讓女人失望的是男人還是婚姻本身?

有位白領李女士問:能不能不結婚、只借種生個孩子?奇怪她條件也不差,要身材有身材,要模樣有模樣,為什么不嫁人呢?李女士說,不想為要個孩子就走進婚姻,去忍受男人的懶惰、矯情、自私、花心。

不婚漸成常態

或許在國人看來,像這樣的女“白領”,屬于“心高氣傲”的少數派。實際上放眼歐美,選擇不婚的婦女已經完全呈現出超過結婚婦女之勢。美國《紐約時報》17日報道,根據人口統計發現,2005年美國婦女有51%獨自生活,沒有配偶。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獨自生活婦女人數超過有配偶婦女。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人口學家佛瑞說,這是一個清楚的轉折點,“女性已經不太依賴男性或婚姻制度。年輕的女性不喜歡婚姻束縛。對于較年長的婦女而言,婚姻也沒有提供她們希望獲得的生活。”

不知道美國51%女性選擇不婚,是否美國會有同樣數量的光棍傻等。不過,國內的白領里面不婚的女性確實比男性多。

在更追求個體的歐洲,不結婚已經被稱為“軟革命”,法國社會對于“只要愛情不要婚姻”,大多持寬容態度,因為“結婚不會帶來任何東西,也不會拿走任何東西”。

在日本,已經因為結婚率迅速下降而嚴重影響到人口增長。焦急的日本社會學家們奔走相告,呼吁年輕人的父母“壓迫”子女去尋找另一半。

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不婚漸成為常態確實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婚姻從一種普世的價值已經變成了純粹個體的選擇,我們習慣了以“家”的概念來面對社會,而以后可能要徹底作為單個人面對周遭,家族主義在下降,而與現代化隨之而來的個人主義迅速上升。

是什么造就不婚主義

來自英國媒體的調查顯示,大約有50%的已婚婦女對自己當初對婚姻的選擇追悔萬分;同時有48%的女人正在琢磨另一件事情——找個人一塊兒私奔,1/3的女人更是認為她們的性生活非常乏味。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深圳一家社會調查機構研究顯示,深圳市28歲以上的未婚女白領近20萬名,其中包括離婚后未能成功再婚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不婚主義呢?李銀河向《國際先驅導報》分析,一是因為女性自身經濟越來越獨立,不需要男人或者是婚姻一樣能夠生存,這是把她們“拉”出婚姻的因素;另一個原因,則“推”著她們走向婚姻的反面,即婚姻制度本身的弊病,諸如婚外情、婚外性都從側面反映出現在的婚姻制度本身有問題。

同居現象的挑戰

其實,不婚不等于沒愛或沒性,不婚女性也應有自己的生育權。在沒有給婚姻制度找到更好辦法的時候,似乎越來越多人選擇同居來規避婚姻的“麻煩”,盡量享受簡單生活,彼此經濟獨立,你情我愿,沒有法令約束,卻更代表自己忠于感情的選擇。

法國美女政治家羅亞爾和他的伴侶同居25年,育有4子,卻一直“沒有時間領證”。雖然在確定競選法國總統之后,她們還是“騰出時間”履行結婚手續,但是人們不會忘記她用“資本家的制度”這樣的字眼,來形容婚姻。

也許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在國內很多大都市中,許多年輕人也視“同居”為很正常的事情,甚至是從戀愛到婚姻的必然過渡。李銀河認為,同居將是今后社會的趨勢,但在目前國內特別看重家庭價值的大環境下,婚姻還是國人的首選。

不管是出于無奈還是主動選擇,中國的不婚族隊伍逐漸擴大。盡管目前還沒有形成社會問題,但遲早會對婚姻傳統、法律以及社會保險制度等提出嚴峻的挑戰。(特約撰稿魚順順 記者姚曉彤發自北京)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