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xinhuanet.com 2007-07-07 來源:陜西日報
陜西日報訊 在陜西省文物局、湖北省文物局和安康市、十堰市領導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下,日前,6尊抗戰時期流散在外漂泊長達69年的武當山道教銅像從陜西安康運抵湖北十堰,由十堰市博物館收藏。這是繼1987年46尊武當山道教銅像回歸十堰以來,武當山流散文物成功回歸。
1938年,國民黨第五戰區部隊為搜集戰備物資,在部隊轉移四川時,將武當山周府庵、遇真宮、元和觀、太子坡等宮觀內近千座銅質造像拆下,用馬車運到重慶兵工廠。為方便運輸,他們將部分銅像熔化。后有武當山道人,輾轉收集了一船未及熔化的銅像,計劃運回十堰,船行至安康,因日機轟炸,停靠漢江邊時被安康水上監理所發現后扣留,一船銅像隨后被安置在安康民眾教育館。解放后,民眾教育館內存放的所有銅像被安康市博物館接收。1987年,在陜西省及安康市有關領導的重視與支持下,考慮到流散文物原本就屬湖北十堰武當山道教宮觀的實際情況,文物回歸十堰將更能體現文物的價值和發揮文物的作用,本著“友誼第一”的原則,湖北、陜西兩省經過友好協商,46尊保存完好的武當山道教銅像文物順利回歸十堰。
此次回歸的6件武當山流散道教銅像文物為近年來安康市博物館文物工作者在當地收集,包括3尊真武坐像、1尊靈官像、1尊周公站像、1尊桃花站像,均銅鑄鎏金,造型生動,保存完好,屬國家一級文物。(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