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中國人欠缺“文明基因”嗎?
2007-02-16

人民網 蔣 萌

  良好的秩序是社會文明的基礎。為了杜絕公共場所亂擁亂擠、城市交通亂行亂停等不文明行為,北京市決定將每月11日確定為“自覺排隊日”,號召政協委員、社會名流向全社會倡議自覺排隊、講究秩序,使文明禮讓成為首都一道“亮麗風景線”。

  講文明、樹新風,這很好理解。可盡人皆知的“先來后到”也要設立“規范日”,這怎么琢磨怎么令人臉紅尷尬。聯系生活實際,某些人排隊“夾塞兒”、一擁而上,確實好似“常態”。時尚現代的大都市、衣著光鮮的“新新人類”,為啥經不住最起碼的“文明測驗”?

  對此,有人歸咎于“資源短缺”。認為擠乘公車、看病掛號、春運車票等等,必須“先下手為強”,公共服務極為不足是導致“不文明”現象的主因。但是,某些“學者”對上述論點頗不以為然。舉例說,上飛機都是“對號入座”,檢票時許多人照樣“后來者居上”;下飛機下公車時,同樣迫不及待,唯恐下晚了“吃虧”。再輔之以發達國家的“親歷見聞”,有人蓋棺定論――“發達國家的月亮不比中國的圓,但人家的隊確實比我們排得好,中國人骨子里就欠缺‘文明基因’”。

  事實上,中國自古就被稱為“禮儀之邦”。封建社會的各類繁文縟節、君子之風乃至“三綱五常”,在今人看來雖然可笑、迂腐、甚至荒謬,但至少說明中國早已脫離“荒蠻”。再看新中國建立之初,各種條件比今日差距甚遠,但社會上講文明、守紀律的意識,卻比如今“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透過侯寶林先生著名的相聲《夜行記》,上世紀50、60年代首都人民等車排隊的秩序、倡導交通文明的情形,已可見一斑。著名民主人士張友鸞先生于1963年6月在香港《文匯報》也曾發表名為《讓座篇》的文章,文中說“在北京,公共車輛上讓座的風氣,解放后10多年來,已經養成而且鞏固了。傷殘者,孕婦,看得出來的病人,攜抱嬰孩者,加上老年人,上車準有座位”。足見不排隊、搶座者在那時的寥寥。那么,在跨越世紀、改革開放20多年后的今天,人們的文明意識為什么不但沒進步、反而還“倒退”了呢?

  社會發展,時代變遷,市場經濟對人們的觀念沖擊史無前例。一方面,人們不再羞于表達對利益的訴求;另一方面,集體、單位、國家曾經的“大包大攬”一去不復返,上學、就業、養老、醫療全部推向市場,人們需要獨自面對、自行承擔各種壓力、后果與風險。此時,公共道德、公共目標與個人似乎缺少了“緊密關聯”,一些人迷茫困惑,思想與道德出現滑坡,拜金、利己主義滋生,“自我意識”、“張揚個性”膨脹。諸如不排隊、亂吐痰、瞎喧嘩只是“微觀”體現,某些極度心理不平衡者,甚至會試圖以“憤世”來發泄。

  所以說,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重塑公德意識與公共價值觀是一個系統、持久工程。一方面,需要從完善社會公平、法律法規、體制機制、社會保障等外部因素入手;另一方面,則需要不斷在全社會強化公民意識、國家榮譽,全力塑造民族精神與凝聚力。通過日積月累的公益宣傳,“潤雨細無聲”地將公民道德意識根植于人們心中。少些說教指責,多些務實舉措,才有意義,才具實效。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