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寧區體育彩票銷售員戴玉銀事跡經南京日報獨家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連日來,省市各大媒體都對戴玉銀歸還巨額彩票之事進行了詳細報道。前天晚上,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中又對此事作了報道。戴玉銀事跡,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
替人買彩票中了500萬元大獎,而彩票兌獎,只認票不認人。此時怎樣選擇,拷問著道德和良知。在這場拷問中,戴玉銀是勝利者。她用“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向世人交了一份優秀答卷。誠如戴玉銀自己所言:“做人要誠信,不是自己的,絕對不能拿。否則會睡不著覺。”更難能可貴的是,面對央視等媒體報道,戴玉銀依舊那樣平靜。她說:“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沒想到會有這么多媒體來報道我。”很顯然,對戴玉銀來說,誠實守信就是一種本分。
戴玉銀事跡上了央視,引起了強烈關注,實際上反映了全社會對誠信的呼喚。何謂誠信?就是戴玉銀所說的“說話要算數,不是自己的絕對不拿”;就是能履行承諾,并以此取得他人信任。誠信是正確榮辱觀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正確榮辱觀得以樹立的前提。一個人若連誠信都做不到,也就談不上知榮而為、知恥不為。但令人憂慮的是,誠實守信對不少人來說已成了奢侈品。任意違約、拖欠賴賬、假冒偽劣、欺騙欺詐……種種不誠信行為已成了社會公害。我國每年僅因逃費逃債,就造成經濟損失約1800億元。種種不誠信行為,制造出許多矛盾,直接傷害著社會和諧。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誠信建設。人們肯定戴玉銀、贊揚戴玉銀,正是希望人人都能把誠信當成做人本分,促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
誠信缺失,屬于底線道德失守。所謂底線,就是做人做事最低道德界線。比如生產經營要講“貨真價實”,不能以次充好,不能坑蒙拐騙,要“守合同、講信用”,不能把合同當兒戲。底線道德相當于基礎秩序,基礎秩序遭到破壞,對于社會的傷害具有致命性。今年全國兩會熱點中許多民生問題,比如食品安全、醫患糾紛,在很大程度上便是由基礎秩序遭破壞而引發。這也說明,社會道德一旦淪喪,法律也會變得脆弱。構建良好基礎秩序,靠完善法治,也靠道德建設。每一個人都應當牢牢守住道德底線,真正從身邊事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從我做起。戴玉銀就是一個好榜樣。
有種說法由來已久,即經濟水平決定道德水平。應當承認,經濟水平對道德水平有很大影響。但我們更應明白,這絕不等于有錢才能講道德,絕不等于錢多了道德水平才能高。已有大量事實表明,道德水平完全能超越物質狀況。比如戴玉銀,生活并不寬裕,面對500萬元大獎卻能做到“不是自己的絕對不拿”。可見,無論社會風氣如何,無論個人經濟狀況如何,人都能憑著良知和道德,按照正確榮辱觀行事。
另外,戴玉銀是個“小人物”,但上了黨報頭版頭條,也很值得稱道。省委主要領導曾說,在報道順序上,“要以指導意義和新聞價值為標準”。市委主要領導則說,記者應該把版面和鏡頭多給普通百姓,“以鼓舞全市人民”。本報關于戴玉銀的報道,引發強烈社會反響,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這啟示我們,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報道才能贏得群眾喜愛,主流媒體才能真正當好和諧社會的建設者。
【原載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