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回望水目寺的縹緲塵煙
2007-07-12


天府早報 > 生活周刊


 
   如今,只有三五僧人的水目寺是寂寞的,那梵音陣陣的誦經聲已不復可聞。天上一早就飄起了微微的小雨。我站在水目山上,導游指給我看那白云之下的日月潭,可是她無法指認,那些傳說中的無法還原的歷史現(xiàn)場。一切真實的片段都早已沒入縹緲的塵煙。
  從林則徐到吳三桂
  道光二十七年五月(公元1847年),在陜西任上的林則徐奉旨調任云貴總督。63歲的林則徐帶著鄭夫人和小女自西安起程,由四川赴滇。七月末,他終于走到昆明,就任云貴總督。四個月后,鄭夫人病逝在昆明。第二年二月,他奔赴大理,途經楚雄,折往云南縣(今祥云云南驛),督師鎮(zhèn)壓彌渡起義。我想他也當是在這次折往云南縣的途中,一個人上了水目山。他要去見一個心儀已久的人。
  在水目山“五祖墳”院內,我看見了一塊保存完整的《真如沙門之碑》。碑高190厘米,寬96厘米,于清道光二十九年乙酉仲冬立。碑陽額面自左至右刻“真如沙門之碑”六個篆體字,為林則徐親筆題寫。碑文第六行有“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制滇黔使者閩中少穆林則徐頓首篆額”等落款,并有“翰墨之林”、“少穆則徐”小篆陰刻印二方。
  林則徐很少在外面留下手跡,所以水目山上的這塊碑銘顯得彌足珍貴。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愛國英雄、一代名臣其實還是一位虔誠的禮佛之人。23歲時,他就手書《金剛經》、《大悲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等佛教經咒,作為每日必誦的功課。公元1841年,他還欣然寫下佛語“遙知手握牟尼串,猶念金剛般若經”,為夫人祝壽。這塊《真如沙門之碑》載:“戊申,少穆林公西行,道過純瑛禪院,問瑛曰:‘滇有名山,多出法王。近年以來,何者清高達道?’”其實,讓林則徐慕名上山的是這塊碑的主人公,“有容光和尚,念自性彌陀,行超西迤,道冠南滇,說印空四有之經,演大乘小乘之義”。然而,他終于無法向容光問道。容光已于1846年圓寂了。林則徐倍感遺憾:“智者難逢,某現(xiàn)宰官身,錯過西來意。”
  第二年的冬天,他因病辭職返籍。一年后,即公元1850年,66歲的他拖著病體,奉旨為欽差大臣,從福州起程,前往廣西鎮(zhèn)壓天地會起義。十多天后,死于途中。
  從林則徐往回溯,約200年前,有一位聲名顯赫的人帶著大軍也來到了水目山上。傳說,這個人是上山來借糧的,遭到方丈拒絕后,他回來又二次上山故意找茬,欲毀水目山,然而都被智慧的方丈以柔克剛,一一化解。這個人就是“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公元1612~1678年)。
  如今,吳三桂是什么時候上水目山的,已無法考據(jù)。清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他授平西大將軍,會同清軍進攻南明云貴地區(qū)。十六年,清廷命他鎮(zhèn)守云南。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歷帝于昆明,被晉封為親王,并兼轄貴州省。
  我猜想他應該是在追捕南明永歷帝這一事件途中兩次上山的。《清史稿》載:“順治十八年,李定國挾明桂王朱由榔入緬,詔公愛星阿偕吳三桂以兵萬八千人臨之。李定國走孟艮,不食死。緬酋莽應時縛由榔以獻,遂班師。”而最有可能的是,他的大軍下緬甸邊境追擊南明永歷帝,第一次上水目山,在邊境上接受了緬甸人送回來的南明永歷帝后,押其返回昆明途中,再次經過云南驛的時候,他第二次上山。沒有誰證實這一事件的真相了。吳三桂的名字注定被歷史的煙云所淹沒,只有一個叫陳圓圓的女人,還常常被人所提及。她魂歸何處,更是成為一個香艷的謎。
  徐霞客的宏大的夢想
  那時候是崇禎十年的農歷戊寅(公元1638年)十二月十七日,一個51歲的老者,在云南驛歇了一宿,天明即和仆人匆匆上了路。仆人挑著行李,而他則背著一個骨灰盒,向遠方走去。他這次要去的目的地是水目寺。
  據(jù)現(xiàn)存《水目寺碑銘》載,祥云水目山始創(chuàng)于南詔龍興四年(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因開山祖師普濟慶光禪師“錫杖涌泉”而得名,為南詔大理國時期的皇家禪林、云南禪宗第一寺院。其鼎盛時期,“衲子千余,從者如云,三千和尚,八百尼姑”。它的歷史,也早于今云南著名的佛山———賓川雞足山700余年。
  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在云南驛用早飯時詢問人家,說是水目寺在南邊,于是就出發(fā)了。在去水目山的路上,遇見了一個溫泉,有山里的女人正在溫泉里洗澡。這個老者只能悄悄停下來,等其洗完離去,方才經過。又走了幾里,終于爬上了水目山,來到了水目寺。
  這位老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被稱為一生都在閱讀大地的徐霞客。徐霞客從21歲開始,到54歲辭世,幾乎大半生都在行走。大地是他的事業(yè)、夢想和方向。他用腳與靈魂走出了一條屬于他自己的路,他留給世人的是六十余萬字的《徐霞客游記》,其中《滇游日記》13卷,約20萬字,占了整個《徐霞客游記》的五分之二。《滇游日記》也是徐霞客為自己的行走人生畫上的一個句號。
  在行走途中,徐霞客很早就萌生了一個宏大的夢想,那就是在有生之年考察西南的地貌,也就是云貴高原,而那時候,對于一個徒步考察的人來說,其艱難可以想象。終于在50歲的這一年,徐霞客出發(fā)了。“崇禎九年,九月十九日深夜,辭別親友,大笑出門,放舟作萬里遐征。”這次,他帶了一個顧姓的仆人,另外,還有和他做伴要去云南雞足山的同鄉(xiāng)迎福寺的靜聞和尚。
  據(jù)記載,靜聞和尚禪誦20年,用指血寫成了一部《法華經》。經書寫完后,他的愿望就是將此書供于云南賓川雞足山的廟堂。可惜,因為在路上遇見了盜賊燒船,被燒傷的靜聞走到廣西南寧崇善寺時就不行了,臨終前,他對徐霞客說:“我志往,不及達,若死,可以骨達。”
  300多年前的一個冬天
  現(xiàn)在,公元1638年的冬天,徐霞客背著靜聞的骨灰和《法華經》來到了水目寺。他“入玉皇閣。又下,觀倒影,又下,過普賢寺,又下,遇行李于靈光寺,遂置于寺中樓上。乃西至舊寺訪無住,方在上新建住靜處,不值”。第二天,他在山上終于見到了無住禪師,還觀賞了“慧然新樓”正在盛開的花。我想他那時賞的花,興許就是我們今天于常住寺所見的兩株從明朝一直開到現(xiàn)在并且終年盛開的月季王吧。第三天早上,下起雪來。無住苦留他。午后,他下山而去。幾天后的二十二日,他就將抵達大理賓川雞足山,完成靜聞的遺愿。那時候,他還不會知道,兩年后,他將再次折返雞足山,那時他已經雙腳浮腫,行走艱難。“余以久涉瘴地,頭面四肢俱發(fā)疹塊,累累叢膚理間……”麗江土司木增后來派人把他護送回了江陰老家。第二年的五月,一個以行走為生命的人,癱瘓臥床一年后溘然長逝。
  有必要補充一下的是,在徐霞客辭世四年后,清軍就長驅南下,他的故鄉(xiāng)淪為一片焦土,長子屺死于這場戰(zhàn)亂,游記手稿也毀于兵火。如果當時沒有民間的手抄本流傳,我們已無法有幸再閱讀這個人用生命書寫的行走。
  徐霞客、林則徐和吳三桂們當年所見過的水目山上的許多寺院,如今早已面目全非。只有木犬、風井還在述說一座山和一群與佛相伴的靈魂的傳奇。我靜靜地諦聽,仿佛還能聽見她滿山的天籟與梵音。這是一個已經消逝了的佛教圣地。沒有誰能夠想象她昔日“衲子千余,從者如云,三千和尚,八百尼姑”的盛況。
  南詔和大理,是云南歷史上的一段奇特的風景。其佛教興盛,讓人感嘆。尤其是大理國王共傳23位,其中禪位為僧者,就有10人之多(除了第二代王段思英是被迫遜位為僧以外,其余九位均屬自動禪位為僧,其中包括金庸《天龍八部》中的段譽原型第16代王段正嚴)。元初曾到云南任西臺御史的郭松年,在其《大理行記》中記載:“西去天竺為近,俗多尚浮屠法,家無貧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壯,手不釋數(shù)珠。一歲之間,齋戒幾半,絕不茹葷、飲酒,至齋畢乃已。沿山寺宇極多,不可殫紀。”云南史學界有一個千古之謎。南詔國30多代,大理國20多代,前后50多代竟然沒有找到一處王公貴族的墓地。加上他們的信佛禮佛,更為其添上一層神秘而美麗的光環(huán)。
  消逝了的佛教圣地
  在水目山上出家的大理權臣高氏后人有凈妙(高順貞)、皎淵(高成宗)。其中皎淵最為有名。他是大理國國公高泰明之曾孫,相國高量成之子,母段氏昭慶公主。在水目山上的北崗塔林,我聽到這樣一個故事。說是高成宗自小和大理國王段智祥之女段婷婷公主訂婚。后來高成宗無心權貴之間的爭斗,遂出家水目山。公主段婷婷遂也出家大理一尼姑庵,整天以淚洗面,一年后即抑郁而逝。臨死要求父王收留其骨灰,待高成宗死后,葬于他的塔林旁邊。公元1214年(天開十六年),皎淵仙逝,大理國王段智祥(第20代王段智祥最后也禪位為僧,他也是10個禪位為僧的大理國王中的最后一個)命楚州趙佑為皎淵撰文立碑。那塊至今猶冷的石碑上沒有記載一個女人的故事。但是民間,從此卻有了一段凄婉而溫潤的傳說。如今,在北崗塔林,有一個不起眼的紅色庭閣式磚塔,她是那么獨一無二,那就是公主段婷婷的墓塔,你只要仔細看,她是那么美麗而別致,那是一個女人全部的愛和等待。在這個男性僧侶安息的佛門凈地,終于可以因為愛情而寬容地接受一個美麗的女人。
  至今存有60多座墓塔的北崗塔林是全國的第三塔林,而安放僧人骨灰數(shù)量之多,則為全國第一。每個塔里放的是一代和尚的骨灰,而不只是一個。據(jù)目前所能見到的最多的一個塔,塔里就放了237個和尚的骨灰罐。可以想象,在沒有遭到文革時期人為的毀壞之前,這地宮下面不知會匯聚著多少僧人的靈魂。
  2000年2月19日,祥云水目山,42號佛塔地宮。正在發(fā)掘地宮的工作人員在墓基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神秘的青花瓷罐。青花瓷罐里面有三個小罐。第一個罐子里面裝著金燦燦的碎佛骨,第二個罐子裝著云南早期時候盛行的貝幣,最后一個罐子里面,是半罐閃亮的水銀里浸著褚石色的顆粒狀物體,一共39粒。經專家鑒定,這是世所罕見的肉身舍利。據(jù)此,繼西安法門寺地宮發(fā)現(xiàn)佛祖舍利之后,水目山地宮成為中國第二個在地宮發(fā)現(xiàn)舍利的地方。
  沒有誰能說出這是哪位高僧的舍利。世人只能在北崗塔林昏暗的地宮里,凝視那玻璃中的紅色物體。在這里,有過多少高僧,守望過自己無盡的孤獨與苦修?而透過一塊透明的玻璃,可以看清地宮里排滿了一龕龕的骨灰罐。我輕輕地退出。我不敢驚擾這些有著信仰和大德的靈魂。
  煙云中的水目山,仿佛不惹塵埃。而有誰正在我耳邊誦著如來菩提,那聲音里面是否就有王子釋迦牟尼和他的后來者一路走來的身影:“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眾生,自性悟,眾生即佛”。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fā)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她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yǎng))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yè)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