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老子思想教育與民族未來
2007-04-02


熊春錦       轉自:道德知音網

大家好!

首先對大家致以一個海外華人、學者從海外帶回國內衷心的問候和良好的祝福!

 

一、認知中西方文化本質,走出社會認識誤區

 

今天在這里講學,恰巧逢上了西方的一個節日,在座的同學可能知道這個節日。叫什么節呢?——叫感恩節。這個節日在西方也是非常著名的,西方的各民族都非常隆重地慶祝感恩節。這個感恩節它包含了感謝,從心底的深處去感恩于自然大道,感恩于天地對人類的賞賜,使糧食在秋天、秋冬之季能夠獲得豐收,有一種平安的生活;感恩于自己的父母養育自己的辛勞;感恩于周圍所有的親戚、朋友、長者、同仁,是他們使我們每個人能生活在一種祥和的環境當中,又度過了一個新的一年。通過這個感恩心去回報給自然,回報給天地,回報給自己的父母,回報給一切使自己能夠正常生活、工作、學習的周圍的萬事萬物。

這在他們的民族文化的傳統當中是重要的一環,它的意義就在于凈化每一個人的心靈,而去掉人心當中的貪心和私欲,正確的理解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更多地去學習一下天地無私的精神。這其實與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相通的,這就是西方道德的一種方式。

然而在今天,西方的節日紛紛地涌向我們中國的時候,我看到我們偉大的祖國卻沒有引進感恩節,相反引進的卻是情人節。是不是這個現象?(齊聲回答:是。)因此,就使我們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和諧,找了老婆還要找小秘(全場大笑)。我們沒有正確地對待西方的文化,沒有取其精華,沒有保護我們自己本民族的優秀文化,而是盲目地吸取西方的文化。所以,近年來國家領導大力地提倡弘揚國學,繼承和發揚我們傳統的道德文化,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們為什么要去學習一個西方人的情人節呢?我們知道西方情人節的真意是什么嗎?其實我們是盲目地曲解、理解西方的情人節,而把一種庸俗的男女關系污化為情人節。我們本民族就有優秀的文化,那就是牛郎織女的七巧節啊!那種堅貞的愛情、那種永世不變的恒定的心,實際上跟西方也是相通的。我在德國生活了這么多年,我并沒有發現他們隨意或隨便地去找小秘來充實自己的生活,他們的女性也非常地自重、自貴、自尊、自強,從不將自己的美色和身軀依附于任何的男人,他們追求的是堅貞的愛情。那么到了情人節呢,男性和女性對自己生活和工作事業曾經有幫助的異性,邀請他們在燭光下一起飲一杯咖啡,致以一種感謝心。這一發自內心的認同心,不同于我們現在對情人節形成的認識誤區。

所以這些現象就使我們想到,我們民族文化一定要發揚光大!因為我們簡單地學習西方的東西,但是這些并沒有建筑在西方精神文化領域的那種基礎之上,我們是處在一種自己民族精神文化不清晰,而西方民族精神文化又并未完整引進的一種空白狀態中,如此照搬西方的節日。所以是在不完整地學習西方的一些文化,那么其中就很容易糟粕化。一個民族要復興,首先要高度重視自己本民族精神文化的復興,建立堅實的、健康的、符合自然根本規律的精神文化基礎。只有具備了中華民族厚重的精神文化基礎,具備堅實的承載能力。才能正確地對世界各國其它民族的不同文化,實現“包容化同”,兼收并蓄,豐富發展。首先振興我們的道德文化、傳統精神文化,弄清楚我們國家本身、本民族的文化精華,這才是根本。我們有很多的誤區,這些誤區希望我們一代接一代的后來者和我們師生們共同的努力,去恢復和發揚我們的傳統文化,當然這個過程是很艱巨的。

 

二、傳統文化精髓是道德文化體系。

 

那么我們的傳統文化精髓是什么呢?我們的傳統文化其實就是一部道德文化。我們的甘肅省資源非常得天獨厚,可以上溯到八千年前;我們的甘肅省就有中華民族文化的遺跡存在。目前可以引證的伏羲文化就在天水。伏羲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呢?它是一種“易道文化”。我們的祖先在修身之中能夠進入到一種天人合一的狀態,從而對自己進行“修之身”,用道德打造自己的心靈,建設自己的心身,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狀態,大腦中出現河圖。因此我們的祖先就依據河圖而創造了“易道文化。”

這個易道文化,我們在座的同學們可能都不太理解,就是八卦。有人認為八卦是封建迷信,是封建迷信嗎?不是。像近代的高科技進入了遺傳密碼進行研究,發現我們生命DNA螺旋結構的方式就是八卦的結構方式,四對堿基對和六十四個符號恰到好處地結合在一起。所以西方科學家就驚嘆,這近乎神妙地與中國古代的《易經》完全彌合,我們的科學試驗似乎是在重復地驗證著中國祖先們早已得出結論的東西。

德國著名的科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當他第一次拿到我們東方老子的書和《周易》的書,他興奮地將自己的微積分——微積分是他發明的,他把自己那個引以為自豪的微積分手稿扔進了手邊的字紙簍,他說這才是天大的秘密,拿著中國的《周易》和《老子》,他驚嘆中國的古代人比現代人聰明得多。因此,在十七世紀初,整個西方就掀起了一股研究中國古代道德文化的高潮,并且誕生了他們的文藝復興,并且推動了整個西方的科技革命,是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促使了他們西方整個民族的飛速發展。然而非常遺憾的是,在那個同一個時期,我們這么一個博大的祖國,恰恰是越來越遠地丟失我們傳統文化的時期。

 

三、明清后民族衰落的根本癥結在教育失誤

 

現在許多大學的學者都在刨根問底,說中國為什么從明清以后就淪落為世界的弱智民族,科學沒有創造力,社會處在第三世界的地位之中?在尋找這個癥結。癥結在哪兒呢?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我的結論,在比較了西方發展和東方進程的這個結論以后,我發現問題就出在教育上。

我們的教育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什么樣的輝煌呢?學過歷史的同學都知道,在漢代有一個文景之治的輝煌。文景之治的輝煌,是從劉邦開創了漢朝天下以后,就采用了軒轅黃帝的學說和老子的學說來治理國家;并且同時兼容于孔子的儒學,因此他創造了文景之治的輝煌。文景之治的輝煌特點是什么呢?——曾經產生了監獄成空,也就是說監獄里面沒有犯人,一個縣官沒有案子需要他判斷。當時的糧食多得吃不了,倉庫里面堆積的糧食陳年相積,而放久了的糧食變成了齏粉;錢庫的錢呢,穿銅錢的麻繩都霉斷了、腐爛了,錢庫里面的錢不方便重新點數。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我看都未曾實現過這種輝煌。

其次,一個大的輝煌就是唐朝的風采。在唐代雖然儒學已經占領了主導地位,但是由于當時國家決策者在國家教育中采用了老子的《德道經》,并且將老子《德道經》的背誦作為整個國家取仕任職的一個檢驗指標,因此創造了震驚世界、矚目于世界的輝煌。輝煌達到什么樣子呢?也達到了一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從長安到東海岸邊可以不帶一分錢,不背任何糧食,人們和諧相處、友愛互助,而且是百國來朝。大唐四周圍的國家,乘船的、從絲綢之路趕過來的、邁過沙漠戈壁來到中原的,一些使節都申請拿中國的護照,而不愿再回到他們的國度。包括那個時候的日本人都是這樣,一批又一批的人來到唐朝,學習唐朝豐碩的道德文化,體悟那種道治和德治帶來的豐碩的物質風華和精神風貌。這里面,這兩個事例無情地驗證了中國的道德文化就是老子思想為代表的文化,離開了它中國在歷史上也就再也沒有創造過能夠使世界矚目的這樣一個興盛的時期或者時代。

那么老子文化為什么會在中國丟失呢?整個老子文化,他是以伏羲文化和軒轅黃帝的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作為一個整體系統構成的中華道德文化。因為她起始于伏羲,發展于軒轅,成熟于老子,構成了一部能夠使人既修之于身對應于我們身體的內部,使我們內部能夠迅速地建立起道德的心靈、智慧的頭腦。大家想不想擁有智慧頭腦啊?(齊聲回答:想。)但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擁有真正的智慧呢?你們找到答案沒有?(齊聲回答:沒有)

 

四、全民推行《德道經》教育,再創民族歷史輝煌

 

答案是有的,就在老子的五千言之中。我為什么敢這么說呢?因為我既在國外開辦教育試驗,同時在國內各個省也辦了這樣的試點:從一個孩子在母親的體內成形開始,進行傳統的以老子思想為代表的《德道經》的教育,使他們從胎兒期到幼兒期到少年期,甚至是成年期都能夠獲得這樣一種機遇。在德國我培養了一個小孩子,現在兩歲零八個月,他會背《德道經》,你們相不相信?連他們本國的德國人都感到驚奇。用《德道經》的804個不重復的字做成的卡片,來對他進行考核,抽出任何一張,一個兩歲零八個月的孩子,能夠準確無誤地認出這個字是什么字,這說明我們的《德道經》含有豐富的開啟智慧的能量。

《德道經》在西方被稱之為智慧的寶瓶、智慧的源泉。著名的哲學家尼采曾經說她“就像一個儲藏著豐富寶藏的井泉,只要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這就是他們的體會。德國的哲學家萊布尼茨通過老子《德道經》和中國的道德文化系統的學習,首次在世界上提出了二進位制。這是他發明的嗎?你們說是不是他發明的?(齊聲回答:不是)實際上是中國人發明的,他在臨死前曾經寫下一封信,承認他的二進位制是受到中國易經的啟迪而產生的,因為西方人在臨死之前是要懺悔的,向這一生所犯的錯誤進行反省,不反省他到不了天堂(眾笑)。

可能你們覺得很奇怪,那樣的科學家怎么會相信天堂呢?天堂有沒有呀?你們看不著?還是不相信有?我覺得與其不相信,還是相信好一些。為什么呢?每一個人生命都有兩套系統,一個叫精神系統,一個叫肉體系統,沒有靈魂的肉體叫什么?叫尸體,叫行尸走肉。所以這個精神系統一定要保持他的干凈,精神系統一定要充滿德性。

一個著名的科學家臨終前對自己曾經產生的錯誤,想貪中國祖先之功據為己有,他都能夠坦然地進行承認,我看這一點在我們國內目前難以做到。因為我發現很多的博士、很多的學生、大學生現在不會寫文章。多數文章怎么辦呢?在網上一搜,這兒摘一塊、那兒摘一塊就拼成自己的論文,簽上自己的名字來評定職稱,他已經不是自己在寫作,他自己既沒有那一份文化素養,也沒有那一塊知識和創造力。他成了什么呢?他成了廚房的大師傅,搞拼盤,把別人的文章拼成自己的。山東有一個大學生,他挺有意思,他把他的一篇論文遞給他的導師以后,那導師一看:“咦?你論文怎么是熊春錦的?”為什么呢?——他忘記了打印時把我的名字換掉,然后那位教授告訴我說鬧了這么個笑話。

這說明什么呢?說明我們對待科學、對待知識、對待文化,缺乏一個精神文明的土壤;在我們的靈魂當中,缺少精神營養。這幾十年以來在我們的教育界,缺少直接供給我們學生以精神營養能量、缺乏同步培養智慧能力的教育方案。

但是我比較了東西雙方的教育以后,我發現這一特點。這個特點對大家來說,大家現在都在中學里面學習,將來你們要想證明自己,要想有所成就,我覺得從現在開始,就要去認識自己,不要稀里糊涂的。讀死書而不去完善自己,那么你是沒有前途的;因為那樣你只是一個沒有精神的軀殼,你沒有文化,你沒有素質。在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我接觸了大量從中國走出去的大學生,他們的道德素質、人文水平、行為修養都表現得比西方同齡人有差距。這個差距是我看到的,也感覺到非常的心酸,并不是我們的文化當中沒有,而是我們放棄了。

例如,在歷史上使用《老子·德道經》來進行全民性的教育,或者說在漢代只是宮廷教育而不是全民教育,在唐代則是典型的全民教育,都取得了那么好的輝煌成績。現在我們反而把她都丟了,造成了人人都想出國,以為在外面就可以發洋財,一個旅游團里可以跑出好幾個不回來了。一方面,本身反映出我們素質差;二方面,反映出我們教育存在缺陷。就像現在到歐洲去旅游都很難,人家問你很多的問題,生怕你去了不回來,還交上五萬到十萬的押金。要改變這種現象,我覺得最終還是從教育抓起,用我們本民族最優秀的文化來滋養我們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構成我們道德的品格和風度。

雖然這一部《德道經》只有五千言,我們自己不應用,但是在整個西方國家,他們都非常重視并應用。大家可能喜歡足球吧?(答曰:“喜歡”)在德國,貝肯鮑爾知道吧?(答:知道)。他是足球皇帝對不對?(答:對)。他有一架直升飛機知道不?(答:不知道)。今年在德國召開的世界足球比賽,我相信大家都關注了,(答:沒有)。沒有啊?那我就給你們說一下。他作為足球皇帝,國際足球協會讓他在十二個球場,來回點評這些足球,當時一個贊助商就送給他一架直升飛機,讓他方便穿梭于這所有比賽的球場之間。他的飛機叫什么名字呢?有沒有人知道?——它叫“老子號”,就直接叫“老子號”。那么為什么叫“老子號”呢?因為貝肯鮑爾的一生就是按照《德道經》成長起來的。你們相不相信?(答:相信)。他在十幾歲就開始背誦中國的《德道經》——《老子》,并且把《老子》里面的一些名言,一句句的摘下來,在中學時代開始就把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而且成為世界級的足球皇帝。他帶領德國足球隊獲得了巨大榮譽之后,就及時地退出了足壇,“掛靴”,專業術語是不是叫掛靴?德國的記者和德國的民眾都不理解他為什么在成功的巔峰突然隱退,他說這是老子教給我的“功成身退”。

世界級的知名雜志《明鏡周刊》上都有文字記錄的,你們要是懂德文、懂英文就到《明鏡周刊》雜志上去查,這可不是我編的。不僅僅貝肯鮑爾是在《德道經》精神文化的營養之下成長起來的,而且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哲學家、政治家都是這樣。例如,法國的總統曾發出號召,希望每一個法國人都有一本《老子》進行閱讀;美國總統在就職的宣言當中,就應用了老子所說的話:“治大國若烹小鮮”。

我們從世界的角度去看老子的思想,老子思想的精神營養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西方幾個世紀以來,長期都是利用《圣經》作為他們的精神文化教材之一進行教育。但是他們發現了這部《圣經》與孔子的四書五經內容是相一致的,唯獨只有老子的《德道經》才是超越西方《圣經》智慧的最高經典。所以德國人在記者來采訪的時候,就說:“老子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我們想想看,整個西方他們的各個民族是用《圣經》作為他們民族智慧開發精神建設的食糧,從小到大人人都讀《圣經》,我們還可以看到整個中東地區、整個伊斯蘭世界他們每一個學生每一個人必讀的一本書,叫什么書啊?——叫《古蘭經》。

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本民族每個人都離不開的一本書,而我們中華民族有沒有每一個人必讀的一本書呢?(答:有!)可惜暫時還沒有形成共識,你們說有我還不相信,你們在座的是不是每人都有一本《老子·德道經》啊?(答:沒有)。

從中西方對比,剛才我都說了,西方人都承認中國老子的《德道經》,它的思想境界都是超越西方《圣經》。我雖然沒有考察出伊斯蘭民族他們說出這個《古蘭經》的認識層次高低,但是我在比較了這三部世界各民族著名的經典以后,我感覺到唯有老子是世界哲學之父。他不僅在時間上有能夠成世界哲學之父的資格,而且在他的理論上、在他學說思想的深度廣度等等方面,都超越了世界上其他各民族所有的經典,含有豐富的精神營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因為他向上總結了2500年,甚至到5000年左右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向下影響了以儒學為首的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所以她能夠在整個西方被稱之為“經典之王”、“萬經之王”。

可惜到現在我們國家擁有這一本書、誦讀這一本書的人,稀之又稀,少之又少。在德國,我曾經考察了,也訪問了電視臺的一些朋友,他們的統計是,在德國每四個家庭都有一本老子的《德道經》,在我們中國達沒達到這個水平呢?我看看這個比例只占個零點幾吧,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在德國和新加坡的時候遇到一些中國過去的留學生、大學生,問他們知不知道老子,知不知道《德道經》?大約有50%的人知道,當問到看過這本書的人有沒有呢?其中回答的只占3%,絕大部分我們出國的學生沒讀過這本書,不知道這本書。

無獨有偶,美國的駐華大使館審證官在簽證的時候,考核中國到美國大學學習的學生的時候,也同時就發現了中國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歷史、對自己民族的文化一問三不知,甚至連唐詩宋詞都分辨不清楚。那么這樣的一些年輕人到了國外以后,從精神上沒有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國內所學的全部是西方的文化,所以在西方的華人世界就稱現代的中國青年是“香蕉”。為什么呢?黑頭發黃皮膚,但是開口說的是English,講的內容是西方的麥當勞、面包、牛奶,而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所知甚少。

這種現狀其實是亟待改進,為什么?在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中華民族走向世界的世紀,也同時是世界各民族走向中國的世紀,是一個互動的世紀。我們如果不及早的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復興起來,使傳統文化在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學人心靈中拉開,那么在這個互動交流中不用百年我們就會被西方文化所吞噬,所消滅。因為世界著名的哲人都講過了:“要想征服一個民族,你就要征服他的文化。”但是現在情況看起來,我們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利用《德道經》學習我們道德的文化精神尤其重要。

 

五、老子思想是提升精神營養與科學創造力的源泉

 

其實,今天來到這里我非常高興。為什么呢?這里是隴西,歷史上相傳這里是老子子孫繁衍的地方。當然,老子的文化、老子的思想是整個民族的,是全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然而在這里更有血緣關系,有歷史的淵源。我覺得,在這個地方,如果能真正地認識到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認識到老子五千言具有打造道德品格,同時獲得道德能量滋養我們的心身和靈魂,能啟迪我們的智慧,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光明、順利,身體也達到健康;那么這個文化起飛,那是非常有基礎的,誕生大智慧已經不是困難的事情。

因為老子的文化里面充滿著智慧,而我們的智和慧是一對陰陽對應關系。我們現在學習的書本知識,后天知識都只是一種知識的積累,它并算不上文化,文化是有靈魂的,這個靈魂就稱為“靈感”、“直覺”、“科學創造力”。你看看,西方人特別重視應用《圣經》的誦讀,來培養他們孩子們的直覺與靈感;并且在未成年之前,就重視保護他們孩子們的直覺和靈感。那么,我想問一問在座的你們,有沒有直覺和靈感?(答:有!)是不是非常的靈感呢?(答:是!)

怎么說呢,你們說的是對的,如果說你們還有直覺和靈感,那我很佩服。那我現在問一問,問一個考題。如果你和你的靈感都很厲害,那么我請問你們,當你們遇到一位陌生人的時候,你們能夠第一眼就看出他是一個心靈善良還是兇惡的人嗎?(答:“能”、“不能”),當然你們回答不一樣。我相信這是一種自信的回答,但是我不能馬上就給你們畫一百分。為什么呢?這種直覺是非常困難的。再考一個考題:當你們的父母在家里放東西,父母遺忘了地方問你們的時候,你們是不是能夠不假思索地從父母能夠存放物品的地方幫父母找出來呢?(答:能!)真的能嗎?(答:能!)我不太相信比例會這么高,誠實是第一位的,沒有誠實的人是不會產生靈感和直覺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在西方教育了大量的兒童,接觸了他們的老師和家長;在中國同樣如此,我發現中國人的靈感和直覺不及于西方人。原因在哪里呢?原因也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整個西方之所以在十七世紀能夠趕上和超過中國,把中國遠遠甩在西方國家之后,在教育領域,依靠的就是保護和培養他們的直覺和靈感。然而我們在大學教育、課本當中卻曾經否定靈感的存在,把愛迪生所說的“所謂科學創造力那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當然百分之一的靈感那才是最重要的”這句話,曾經把后面的刪掉了,把“靈感才是最重要的”這句話刪掉了,你們相信“靈感是最重要的”嗎?(答:相信!)

世界著名的那些西方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他們都是依靠直覺和靈感產生科學創造,包括元素周期表的發現,都是因為科學家門捷列夫高度重視了自己夢態當中的靈感直覺,而排列出元素周期表。根據科學家對世界上這么多年來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的統計,76%的科學家都高度地注重自己的靈感和直覺,是從直覺和靈感當中獲得了他們的創造;并且,有80%的人都具有精神信仰,當然西方只有宗教信仰。

那么我們中國可不可以建立一個道德信仰來獲得精神文化營養,培養靈感與直覺甚至慧識呢?我們應該信仰道德,道德是我們的根文化,他沒有任何宗教的色彩。至于有的人說你這樣大講老子是不是帶有宗教性質呀?我說,我沒有,我說相反是你有包袱。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是老子思想誕生了宗教,誕生了中國的本土宗教,而不是宗教誕生了老子思想。所以把宗教的這么一個大帽子強加在老子身上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

中國擁有的是道德文化和道德文化教育,這個文化教育思想超越了宗教觀念。我們應該放下包袱,輕松地、勇敢地去繼承伏羲、老子的道德文化,運用老子的道德文化指導我們的教育理念。在掌握國家規定的課程的同時,加入誦讀老子五千言的活動,從而及時地補充我們的精神營養。

可能有人說,你怎么又提到了一個精神營養呢?什么叫“精神營養”?許多人并不理解。但是我們的祖先注意到了,在《黃帝內經》里面曾經提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我解釋一下這個文言文,“天之在我者德也”那就是說一個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天賜給我們的能量是德——道德的德,這個德進入我們的體內干什么呢?是營養我們的精神系統;“地之在我者氣也”,這是指的什么呢?——指的是我們的大地無私地長出了五谷糧食、蔬菜水果,這個營養是五谷之氣,營養我們的命體。這兩種能量進入了我們的體內以后互相交叉,從而使我們的身體具有生氣。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只知道一張嘴巴吃進營養,而精神營養看不到,太貧乏了。

人離開了這兩種能量,就很可能出現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和肉體的疾病。為什么這樣說呢?大家可能記得,可能知道一些社會現象,現在的追星族都很多吧?都喜歡歌星。但是我們思考了沒有呢?我們可以做一個統計,在現在的歌星當中,港臺歌星自殺的人多。——是不是有這個現象?像翁美玲、張國榮等等都是正當盛年、正當藝術的巔峰突然自殺。為什么自殺呢?我是搞醫的,我跟中國的這些醫生不太相同,我把中醫和西醫融合起來分析,把傳統的道德文化融合了進行分析,他們的病根就在于他們沒有或者缺乏精神營養,心理系統進入了誤區,只有嘴巴里面吃進去的營養,所以張國榮跳樓自殺,在他跳樓自殺的9個小時以內,有6個人仿效他同時跳樓自殺。

這個現象既慘痛,也非常驚人,為什么呢?這充分說明一個人如果缺乏精神營養的補充,心態就難以穩定,就難以戰勝自我靈魂當中脆弱的一面,給自己造成悲劇,給家庭、給社會都帶來沉痛的影響。但是我們可以分析分析中國國內的老一輩的這些藝人,像郭蘭英,她所唱的“一條大河波浪寬”,以及李谷一、蔣大為、李雙江,他們唱的那些著名歌曲都含有很深的韻律與自然親近,他們在唱誦的同時,就在自我調節,與自然進行和諧。然而像翁美玲、張國榮等港臺的歌星都是唱流行歌曲,流行歌曲是單調的,沒有精神營養,這一點我們要看到,要透過現象,透過歌詞曲調的背后看無形的營養。當然,還可以看到很多的事例,我不想多舉,這里我只講幾例。

 

六、主動誦讀《德道經》,為未來成才奠基

 

你們現在正處在年輕時代,你們的精力也正在旺盛的時期,但是我嚴正地告訴你們,你們的倉庫、體內的儲備能夠維持你們精神營養的那一種物質,稱之為精神能量,它的儲備是不多的。如果你們按照正常的速度消耗,男性可以維持到64歲就會消耗光,女性維持到48歲,就會消耗光。如果不能及時地補充自己的精神營養,不從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當中主動去吸取營養,而沉溺在現代沒有精神營養的一些文化當中,你們的健康將會出現過早的危機,你們的創造力將會丟失,學業也將可能難以完成。所以,我極力地主張將老子的《德道經》作為精神食糧的一個重要補充,鼓勵大家盡快自己主動去誦讀老子的《德道經》,從中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作為一個重要的精神營養來源。

如果你們不相信,你們可以做一個試驗:凡是有感覺自己精力不足的同學,感覺到自己壓力過重,沒有辦法應付考學,你們可以把《老子·德道經》當中的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每天早晚抽15分鐘時間進行誦讀,半個月以后你看看你的精神狀態,是不是變得充沛了?有精力了?

實際上社會上很多的現象,對周圍的朋友你們可以觀察一下,所有人的注意力、觀察力、洞察力都需要精神營養來支撐,而不是靠吃肉吃得多、吃魚吃得多能夠獲得的,因為這是兩種不同的營養。所以,建議大家都能夠高度重視老子文化學習,自己教育自己,從而順利完成我們的學業。

中國近百年來,在中國本土上還沒有誕生過一個世界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是我堅信只要老子的五千言傳遍了中國大地,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心中,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地去誦讀她;那么十幾年之后,在中華大地上不僅僅會誕生真正和諧的社會環境,而且還會創造出遠遠超過以色列這個優秀民族在世界上所占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比例的奇跡,從而使我們中華民族真正在21世紀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最后,也祝福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成為中華民族最優秀的賢人、圣人、智者和諾貝爾獎獲得者!

謝謝大家!(掌聲)

 

錄音整理:易慧19,寂天,和平,慧天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