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如此兒孫情
2007-04-19

央視國際   2006年12月22日 15:30     來源:CCTV.com


  主持人:平時我們說親人,不單是指有血緣關系的人,也含有一份感情,就是人和人之間由于這種血緣關系必然會產生超越普通人的感情,父女情,母子情,姐弟情,祖孫情,過去有個詞叫天倫之樂,概括了這種親人之間感情的美好。海南海口老人楊秀英今年81歲,有兒子、孫子、孫女,連重孫子都上小學了,按說應該是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了,可是楊秀英所經歷的生活,不但不能說有天倫之樂,簡直可以說是骨肉相殘。

  吳小蓮:她是整天叫疼。就這里了,她這里斷了嘛,整個從這里斷了,腳也爛了,扔那里也不給她吃飯,你看她,她睡在伙房這里,我也沒地方搞飯給她吃,

  解說:2006年9月26日記者來到海口市美蘭區邦墩里社區,記者看到楊秀英老人的大腿腫脹,腳踝的后部潰爛,滲出液體。老人橫躺在伙房里,頭頂著灶臺,傍邊就是廁所,屋子里潮濕悶熱,有種難聞的氣味。只有老人還沒有出嫁的孫女吳小蓮在照顧著她。

  吳小蓮:我最氣憤的就是我父親盡到他當兒子的責任,你最起碼帶我奶奶去醫院看一下

  解說:吳小蓮的父親吳連忠是楊秀英老人惟一的兒子,而且就住在距離只有50米遠的另一棟房子里,記者很快就找到了他。


  吳連忠:什么贍養老媽,

  記者:養不養啊?

  吳連忠:她不是我媽。

  解說:吳連忠的態度讓記者感到意外,吳連忠為什么對母親不理不睬?楊秀英又是怎么受傷的呢?原來楊秀英老人每天在居住的小區附近撿廢品,2006年9月2號這天早上9點多,楊秀英在孫女的門外收拾她撿來的廢品的時候,一不小心,摔倒在地。

  老太太:走在那里就倒下了,要是在遠的地方摔倒就沒人知道了。


  解說:楊秀英老人原來是住在兒子吳連忠那邊的,孫女吳小蓮和弟弟一家住在這一棟房子里,兩棟房子中間只隔著兩排,距離并不遠。平時楊秀英白天撿垃圾的時候,大多到孫女吳小蓮這里來休息,只有晚上才回兒子的家去睡覺。這次楊秀英摔倒之后,他的兒子吳連忠就不讓母親再進家門了。

  吳小蓮:那邊房子有三層樓,我說你干嗎不接奶奶去樓下住,他說他絕對不給奶奶住那邊,就死他也不管,

  解說:楊秀英摔倒四天之后,在居委會的調解下,吳連忠才同意帶母親去醫院,花65元錢,拍了兩張X光片。在這張X光片上可以清楚地看見,楊秀英大腿股骨頂端折斷并且脫落了。居委會出面調解了兩次,每次吳連忠、吳小蓮父女倆總是大吵不休。

  書記:解決你們奶奶的骨折

  父親:你那丑樣子!

  女兒:你不會說人話,你這畜生

  父親:你罵我畜生啊

  女兒:你不是畜生嗎,兒子遺棄了母親,道理還大過天。

  吳小蓮:我父親說我當孫女的要養,他說應該的,他真說,我說我當孫女的,我還是義務照顧她,起碼我能力有限,而且我又失業,我又沒工干。

  解說:盡管吳小蓮一直在極力地譴責父親,可是她的弟弟和弟媳夫妻倆卻認為父親的做法是情有可原的,而吳小蓮完全是在故意吵鬧。

  弟弟:自從奶奶摔了以后,她說沒有地方做飯,在外面又有磚,你買兩包水泥一搞,不是搞一個做飯的廚房來了。


  弟媳:她就恨她爸爸,說爸爸不接受奶奶,撫養,我說他那個后母剛剛死,因為他那個老了,他一個男人照顧一個老人也是照顧不了。

  解說:按照吳福海夫妻倆的說法,把奶奶放在這里是為了方便他們就近照顧,因為他們就住在這扇門的另一邊。

  王秀娥:她在家她照顧,她不在家,我幫她,拿飯給她吃。

  解說:聽到弟媳婦王秀娥的說法,吳小蓮氣得走了出去。

  吳小蓮:不用拍我,你拍她。

  王秀娥又追出來要跟吳小蓮理論,兩個人爭吵起來。

  吳小蓮:父親不管奶奶,當孫媳婦的還同情父親。

  王秀娥:做兒女的,做法是最錯的了,畢竟是一家人。


  王秀娥:你說你自己一個人能擔當得起不,大家一起,我老公用力扶,我們都是一起洗啊,一起照顧。

  吳小蓮:你的一起就在鏡頭之下,就一起啦,發揮你的口才,發揮你的行動,功勞讓給你。

  解說:這一天的午飯時間,吳小蓮的弟弟吳福海盛了滿滿的一碗飯菜,親自喂給奶奶吃,大約是剛做好的飯菜有些燙嘴,吳福海還細心地把食物吹一吹。看著這一幕溫馨的場景,記者不禁在心中揣測,吳小蓮和吳福海夫妻倆,他們到底誰說的是真話呢?

  當記者再向周圍鄰居詢問楊老太太一家情況的時候,大家都紛紛躲開了,沒有人愿意說一句話。記者只能請社區領導幫忙,找一些知情的鄰居來了解事實真相。

  男鄰居:照顧老太太就是這個孫女,這個說老實話,這個是我隔壁,我什么都知道。

  解說:可是說到弟弟和弟媳夫妻倆的時候,這位鄰居卻顯得有一些為難。

  男鄰居:來采訪什么是干嗎,她就把這個老太太擦擦腳,那個女的,孫女,擦擦腳,喂飯,平時你都不搞,這個時候你就來搞這個小動作了。

  解說:當記者準備去尋找另一位知情人的時候,沒想到在半路就碰上她正要來找我們。

  婦女:請問你們記者有沒有找我作證?

  記者:我是請張書記。

  婦女:我有沒有給你們作證?她兩公婆(口子)說,如果我給你們作證,就要打死我,打死我全家。

  解說:經過對鄰居、居委會領導的采訪,我們知道自從老奶奶摔倒以后,只有她的孫女吳小蓮在照顧她日常的生活,而老奶奶的兒子、孫子、孫媳婦對她幾乎是不聞不問。

  主持人:俗話說十指連心,手指頭破了都得疼一陣子,何況是大腿骨頭真的斷了,那能不疼嗎?可是面對骨折的母親,楊老太太的兒子吳連忠說“那不是我母親”,我不管她。吳連忠的兒子、兒媳沒有他那么直接,卻比他更會演戲,當著你的面,媳婦會給老人擦身子,兒子還給老人喂飯,可是背地里,他們不僅是不管不問,甚至還威脅鄰居,不讓鄰居給記者作證。上梁不正下梁歪,吳連忠的態度起了示范作用,老太太怎么對不起他了,讓他連親媽都不認了呢?

  解說:記者在居委會韓主任提供的調解記錄上看到,從1998年開始,楊秀英與吳連忠母子倆就開始為了贍養的問題產生糾紛。

  韓主任:當時我們調解,那時候他兒子是說,兒子負起150塊錢的生活費。

  記者:他答應了嗎?

  韓主任:他答應了,但是他后來也沒有給呀。

  解說:吳連忠是楊秀英的獨生兒子,他們之間到底有什么解不開的仇怨,讓吳連忠如此對待已經八十歲的母親呢?吳連忠很小的時候,楊秀英就與丈夫離婚了,不得已楊秀英只好把兒子寄養在哥哥家里,自己去搖船擺渡賺錢。但是這樣的生活在吳連忠心理卻是另一番記憶。

  吳連忠:我從小她就不理我,她就離開我爸爸,不管我爸爸,以前我爸爸是當大官的。

  解說:在吳連忠看來,自己幼年所經歷的窮苦生活都是因為母親離開了當官的父親。母親改嫁之后,吳連忠更加怨恨母親。

  吳連忠:嫁那個人挺厲害的,打她又打我。

  解說:母親的婚姻和童年的不幸就像一道陰影,印在吳連忠的心理,一直影響著他和母親的關系。1984年吳連忠與前妻離婚后就撇下了自己的母親和四個兒女,搬到了另一個女人的住處,從此杳無音訊。

  吳小蓮:他一馬上拿了離婚書,第二天就拉了一個小推車,以前住那鹽造那個房子,所有能搬的全部搬走

  解說:吳連忠離婚的時候,最大的孩子吳小蓮19歲,最小的吳小云只有8歲。盡管兒子吳福海和三女兒吳燕花是判給了父親,但是吳連忠對兩個孩子幾乎不管不問。當時吳連忠的母親楊秀英已經59歲,沒有力氣再去搖船,只好去撿垃圾貼補家用,記者找到吳連忠的前妻陳亞女,她證實了當年的情況。

  陳亞女:老媽就走來走去撿東西了,撿些紙啊,瓶啊什么就賣了,十塊,二十塊就這樣了。

  解說:就在吳連忠離婚的那一年年底,海口市政府開始了征地拆遷計劃,陳亞女和孩子們住的茅屋將要拆除,政府又另外分給他們兩塊宅基地,陳亞女一份,吳連忠和母親楊秀英一份。當時陳亞女和楊秀英都不知道吳連忠到底在哪里,楊秀英又不識字,于是工作人員只好扶著楊秀英的手,在拆遷協議書上簽上了她自己和兒子吳連忠的名字。

  一晃五年過去了,突然有一天吳連忠回來了,——看到自己與母親聯名的這份拆遷協議書吳連忠就急了。

  吳連忠:我媽媽最壞蛋了,應該我不懂,你和我孩子離婚了,等我孩子回來,怎么樣國家分配,你等我回來,我媽媽就自己做主和她分,分了。

  解說:吳連忠認為,自己與陳亞女離婚的時候,在離婚協議里特別注明:今后茅屋如出賣或新建按雙方協議書作為三份分,他和母親楊秀英、前妻陳亞女每人一份。而現在他只能得到和母親聯名的一塊土地,顯然是吃了大虧。于是吳連忠拿著自己的離婚證書不斷地找到政府拆遷部門吵鬧,終于在1990年的時候,以6000元的價格,又拿到了一塊土地,也就是現在吳連忠自己住的這個地方。可是吳連忠卻因此更加怪罪他的母親。

  吳連忠:走后門花了一萬幾塊,你看我媽媽壞不壞。

  解說:本來兩家三代人有三塊地可以蓋房子居住,從此可以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了,就算是各過各的,也應該能夠和平共處吧,沒想到吳連忠又有了新的主意。這一天吳連忠突然要帶他的母親楊秀英去喝茶,楊秀英怎么也沒想到在這次喝茶之后,她的土地就沒有了。

  吳小蓮:我奶奶說她不知道還有誰,就不知道寫什么,我奶奶不認識字,不知道寫什么,就叫我奶奶按個手印,拿印紅按個手印,就這樣回來了。回來后來我就聽我弟弟說,我父親把這塊地賣掉了。

  記者:賣那塊地,你同意嗎?

  老太太:不同意,(他認為)他最大,我最小。

  母親:老媽就去找了,找說誰賣給他,她沒有錢,不懂文化,怎么樣去找,怎么樣去告。

  解說:雖然母親和前妻都在指責吳連忠,但是吳連忠卻說自己的做法完全是出于好意,他是看著母親和孩子們住的茅屋已經破舊,不擋風雨了,他就賣掉自己和母親共同擁有的這塊土地,用這筆錢在前妻陳亞女名下的那份土地上給母親和孩子們蓋了一所好房子,可是母親卻不領他的情,反而四處去告他。

  吳連忠:我覺得奶奶壞呢,總是壞蛋,哪里哪里告我,在那碼頭跪天跪地求我死

  吳小蓮:他一直都這樣說,奶奶告他了,他就一直拿這個理由當借口,就說我奶奶告他,他就說他現在不養你。

  解說:奶奶楊秀英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兒子又不管她,所以她只能繼續與孫子們住在一起。吳小蓮說這塊宅基地是屬于母親的,他們住的房子是在當年母親打好的地基上重新翻蓋的,父親、母親、弟弟和自己大家都出了錢。可是房子建好之后,弟弟就把母親和繼父趕了出去。1994年弟弟吳福海與王秀娥結婚之后,又把奶奶趕到了父親那邊。

  吳連忠:后來我的小孩子要有個房要出租,賺一點水電費錢回來,我媽媽就過這邊來了,過這邊來就安排一點地方給住了,

  解說:老奶奶在摔倒之前的十幾年里一直是和兒子吳連忠一起住的。那么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吳連忠:她住在這里,她說那里涼。

  記者:她說這邊涼快是嗎?

  吳連忠:嗯,那里涼爽,那里涼嘛,那里那個風吹,涼。

  解說:吳連忠的母親楊秀英就是住在三層這個臨時廁所旁邊的角落里。磚頭上面架兩塊木板,就是床鋪,木棍上面綁著一些塑料布,就用來遮風擋雨,床前還拉著一塊布簾子,這就是楊秀英的棲身之地。

  韓主任:她原來以前是住在三樓,三樓那時候是他媽媽,她不是個子很大,很胖,她當時向我們提出說她上下比較辛苦,怕摔,要求住在一樓,

  解說:經過了居委會主任多次勸說之后,吳連忠終于同意讓將近80歲的老母親住在一樓,

  吳連忠:我有時候叫她住,暫時住在這里。

  解說:這是樓梯底下一個不足一平方米的地方,楊秀英在這里睡覺,連腿都伸不直,

  老太太:我兒子三天兩頭都罵我,叫我去,用頭放在尿桶里面死算了。

  記者:你評價一下,老奶奶住的地方。

  弟弟:以前那里,按照(沉默)


  記者:你覺得爸爸這么做對嗎?

  (沉默)

  主持人:面對記者的提問,吳福海沉默了,沉默是因為他心里很清楚,父親的做法是對還是不對。同樣作為兒子,吳連忠怎么對自己的媽這么狠呢,現在我們明白了,母親名下還有土地的時候,那還是母親,如今老太太是既沒地又沒錢,還受了傷,需要兒子出錢來給她治病,老太太就成為兒子的包袱了。這個吳連忠不光不認自己的媽,還想讓老太太把頭放在尿桶里死了算了,這樣他連心理上的包袱都沒有了。吳連忠開了個頭,他的兒子也開始如法炮制了。

  解說:吳連忠的四個孩子中,有兩個女兒都已經出嫁了,只剩下吳小蓮和吳福海一家住在這里。吳福海夫婦倆把三層和四層的房子都租出去自己收租金,然后又開始為了日常開銷的問題與吳小蓮爭吵不休。

  孫媳婦:她從來不交水電費給我。

  吳福海:她還在外面說風涼話,她說用公家的,用母親的,不是用你們的。

  解說:這樣的爭吵已經給吳福海的兒子帶來了明顯的影響。

  小孩:半夜里面那個人老愛開燈,開燈老愛不關,老愛不關,讓我媽付錢。

  記者:哪個人啊?

  小孩:二樓那人。

  記者:二樓那個人是誰啊?

  小孩:是我爸爸的姐姐。

  記者:你管她叫什么?

  記者:你從沒叫過她是嗎?

  解說:吳小蓮認為按照父母離婚協議,自己是歸母親撫養的,自己有權住在母親的房子里,而弟弟吳福海卻認為雖然父母離婚,自己判給父親撫養,但自己是家里惟一的男孩,理所應當擁有母親的房子,姐弟之間的矛盾沖突越來越嚴重。終于在2005年三月的一天,吳小蓮與弟媳婦王秀娥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沖突。

  孫媳婦:小孩玩,她用腳踢我那小孩,把沙子弄孩子眼睛里面,我說你大人恨大人,你不要拿小孩開出氣

  吳小蓮:她就拿棍子在我腦袋面前晃來晃去,就說我打她兒子,恐嚇她兒子,我是順手拿,剛好拿刀做菜,我就順手那刀就拿住了,就這樣扯住,不小心就刮到她了,

  解說:在爭吵中,吳小蓮手中的菜刀劃傷了王秀娥的下額,弟弟吳福海報案之后,堅決要求民警一定要把姐姐吳小蓮拘留起來。

  警察:他好像是得理不饒人那個姿勢,一定要叫我們把她拘留起來,要不他,他說要不拘留她,縱容她繼續行兇作惡,

  解說:吳小蓮回家之后,吳福海還是覺得不解氣,于是他又把伙房里的水龍頭拆掉了,直到現在還沒有安上。

  記者:那個水龍頭拆了,為什么不重新裝好呢?

  吳福海:她要住在這里,就是水龍頭在衛生間也有

  吳小蓮:反正他想趕我出去,我說這房子也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屬于我母親的,你能住,我干嗎不能住,你有什么權利趕我。

  解說:看著姐弟之間的沖突越來越升級,母親陳亞女決定要收回自己的房子。奶奶摔倒這件事使母子之間的矛盾也更激化了。

  母親:這媳婦我都不管她,整天來吵吵,吵架什么什么都不管她,就是這一次老媽睡在這里不對,我講,她就和我吵架,就打,就打起來,我就打她一巴掌,我做媽媽的應該打她一巴掌,她就用石頭來砸我。

  解說:陳亞女要求兒子吳福海搬到父親那邊去住,可是卻遭到父子倆人的堅決拒絕。因為對于房子的歸屬問題,吳連忠、吳福海父子倆有著另外的一種解釋。

  吳連忠:我老婆她和我孩子爭房子,她說她的了,你那個三分之一份地,我有三分之二份地,

  弟弟:按照這種情況下,就是說她土地說是她的可以,看她議多少錢,我們可以給她錢,這份土地總共32平方,按照爸爸說她才有十平方,就是把那錢給她,然后她搬走,從此以后我們和她母親,和她姐姐就斷絕關系了,因為她這個人心太狠毒了

  主持人:這時候我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父子兩堅持說當年父親賣掉自己和老太太聯名擁有的土地,用那筆錢在前妻的土地上蓋起了房子,因為按照他們的說法,現在這座房子就不屬于前妻一個人,而是屬于老太太、父親和她的前妻共同擁有,每人只占有三分之一,父親愿意把他和老太太共有的三分之二送給兒子,這樣父親沒有損失一分地,而兒子卻可以憑空擁有了本該屬于她媽媽的房子和土地。雖然父親當年拋棄了兒子,但是如今為了房子,兒子堅決地站在了父親一邊。在這個家里,凡是做兒子的,都千方百計算計自己的媽,凡是做媽的,都被逼得幾乎沒有了立足之地。

  解說:記者在邦敦里社區連續幾天的采訪,引起了人民路街道領導的重視,聽說街道書記親自去慰問了楊秀英,當記者趕到的時候,楊秀英卻不見了。

  陳亞女:老媽不在家

  解說:原來是領導慰問的時候,當場表態說可以給楊秀英特批一筆錢作為臨時補助,并要求一定要把老太太的腳治好。于是吳連忠和吳福海夫妻倆馬上把楊秀英送到了醫院。

  吳連忠:那醫生說動手術,動手術起碼最少要兩萬塊,他這樣說。

  記者:那你們打算怎么辦?

  吳連忠:我們打算,我們沒有錢了,我話都講了了。

  記者:老太太現在在哪呢?

  吳連忠:在醫院,等一下我就趕回來,問那個主任怎么樣辦。

  記者:你問主任怎么辦是嗎?

  吳連忠:嗯。如果沒有錢就帶她回來。

  解說:張書記說居委會不可能承擔老人兩萬元的手術費,而且街道領導已經決定給楊秀英提供1000元的醫療補助,關鍵還是要看老人的兒孫們打算怎么給老人治病。于是吳連忠又提出讓老人在家里接受中醫的保守治療,但是他仍然不愿意承擔數千元的治療費。

  記者:你想把你媽治好,你想出多少錢,你作為一個兒子想出多少錢。

  書記:承擔這個責任,對你母親的醫療責任,能出多少。

  干部:最多能力能出多少錢,你說一下。

  吳連忠:那個中醫院也不知道,醫好說多少錢,我能講多少錢。他五千塊錢,我出五百塊錢了。

  干部:這那里夠啊。

  吳連忠:你不夠就沒有辦法了。

  解說:(經過社區書記近一個小時的工作,)吳連忠最終同意拿出五百元錢給母親治病,吳福海同意拿出三百元。可是說到奶奶住在哪里的問題,一家人又吵得不可開交。

  吳連忠:現在沒有地方住嗎,就地住在哪里, 家也在哪里。

  解說:吳連忠仍然堅決拒絕母親搬回自己家里。于是吳連忠的兒媳婦王秀娥又提出一個新的建議。

  王秀娥:那就干脆搬到二樓,我們那里有個二樓,

  解說:王秀娥的意思是把奶奶搬到二樓吳小蓮住的房間里,這個提議馬上遭到吳小蓮的堅決反對。

  吳小蓮:二樓是沒水,沒有廚房,沒有廁所,沒有衛生間,奶奶是睡著吃,睡著拉。

  王秀娥:可以拿尿下來倒的,二樓下樓可以的。

  吳小蓮:兒子那邊樓下有水,有地方睡,干嘛不去,干嘛要搬到二樓,你的道理說得過人家嗎?

  解說:一家人又爭吵一番之后,最終吳小蓮的弟弟吳福海同意讓奶奶和自己一家住在一起。于是他們一起把奶奶從伙房搬到了只有一門之隔的房間里。

  主持人:奶奶現在是有了安身之處,但我們對她的未來仍然擔心,因為這個安身之處是經過復雜的斗爭得到的。我們看不到她的兒孫們對奶奶在心理和態度上的變化。

  奶奶、父親、母親、兒子、孫子、媳婦、房子、土地、房租,一個四世同堂的家庭,怎么會生出這么多是非,怎么會有那么多的利益需要認定歸屬?好好的一池子水,誰把它攪混了?兒子對母親的仇恨,兒子加孫子的貪婪和冷漠,在以男權為中心,男權至上思想的推動下,變得有恃無恐,順理成章。今天,身強力壯的兒子和孫子他們有能力表現出貪婪和冷漠,無所顧忌,明天,當他們沒有能力去對抗貪婪和冷漠的時候,在這個天倫、人倫都被破壞的家庭里,誰能幸免于難呢?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