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十三章
嚴循東 2007年4月22日
【原文】: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為身于為天下,若可讬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汝何以寄天下?
【譯文】:珍愛屈辱以至于為它擔驚害怕,重視憂患就像重視自身一樣。什么叫寵辱若驚?把屈辱作為卑下一樣珍愛,得到它,因之驚喜,失掉它,因之驚恐,這就叫做寵辱若驚。什么叫貴大患若身?我所以有憂患,是因為我有這個身軀,等到我沒有身體時,還有什么憂患呢?所以崇尚獻身于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將天下托付給他;不愿舍身治理天下的人,你怎么可以將天下托付給他呢?
【注釋】:得寵和受辱都好象會讓你震驚,對待遭受患難的態度,貴在對你自身范疇的理解。什么叫做“寵辱若驚”呢?寵總是在你原有地位較為低下的情況下得到的,得到提升自然會驚喜,當遭受貶斥、地位降低又會驚慌失措。這即是寵辱若驚的含義。什么叫“貴大患若身”呢?我們之所以遭受大的災禍,就在于我們存在自身的觀念,如若達到忘我的程度,就無所謂災難可言。因此,最高的境界是將自身融于天下之中,也好像可以將自身寄托于天下,總之,要懂得超越自我,關愛自我,就得以天下為本,自身也好像可以寄托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