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凈土祖庭”超化寺應加強保護 |
|
|
中新河南網新密7月16日電 據史料記載,河南省新密市的超化寺建于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唐朝武則天和唐中宗時為鼎盛時期,規模宏大,方圓20余里,僧侶達2000余人。超化寺舊稱阿育王寺,因其塔是阿育王為奉安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所造,故稱之為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 今年6月1日至8日,《大河報》以近6個版的篇幅對新密市超化寺及超化塔的厚重歷史進行系列追尋報道后,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響。緊接著,中國佛學院常務副院長傳印長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金玉、河南大相國寺方丈心廣、陜西凈業寺本如法師等到超化寺實地考察,并在新密市博物館查看了相關文物后一致認定,超化寺為佛教的“凈土祖庭”。這一認定,是改寫中國佛教史的重大發現。
超化寺大雄寶殿 中國人民大學溫金玉說:“凈土宗的開創者曇鸞于公元528年在洛陽見到菩提流支后,至少6年時間不知去向。這幾年對于中國佛教凈土宗而言,非常重要”。專家們考察后一致認定,這6年時間曇鸞在超化寺擔任“維那”,這段時間正是他開創凈土宗的關鍵時期。中國佛學院常務副院長傳印長老認為:超化寺阿育王塔是中國19座佛祖舍利塔之一,與陜西法門寺有一樣的地位。而禪、凈兩宗是中國最大的兩個佛教派別,作為凈土宗祖庭,超化寺又和禪宗祖庭少林寺地位相當。
超化寺與塔一角 鑒于超化寺在佛教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為弘揚中國佛教“凈土祖庭”超化寺文化,建議有關部門采取措施對寺內建筑及附屬物和相關文物嚴加保護,使這份珍貴的古代佛教文化遺產免遭不應有的損失。( 梁冠山 白學文 馮藝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