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地球上,兩種文明長達千余年的交溶,似乎才出現結果。
大秦景教,屬于聶斯脫利派的基督教派,與一性派基督教派論戰、爭正統失利后,聶斯脫利遭流放致死。這樣一個教派本應該隨之消亡,但他的教徒卻在唐太宗初年。由波斯進入中國,開始在長安傳教,后向其他地區發展。寺院稱大秦寺,大秦是羅馬的代稱。
那是個中國最開放的年代。太宗被稱為天可汗。世界共主。太上皇撫琴,皇帝跳舞。這樣的場面,只有在唐代才得以一見。所以各種宗教文化都可以兼容并包,唐代文化有容乃大。
基督教初入,碰到了好時光,210年的時間,給了它足夠的時間與東方文化溶合,它也似乎已經扎根于東方這塊神奇的土壤中。可是,唐武宗一聲令下,下詔禁止佛教流傳,景教亦被波及,只給后人留下了一座
這是基督教進入中國的第一次失利。
到了元代,忽必烈把民族分為五等,排斥漢文化,其母又篤信
明代中期,也許是馬可。波羅的中國游記的影響。意大利人
大清王朝時,康熙大帝沒有排斥基督教的傳播,在這塊古老國土上初著規模。
可到了雍正年間,羅馬教廷對中國教徒開始指手劃腳了。規定中國教徒不得從事儒家及相關活動,要專心伺奉上帝,這是圣經教義,教徒理應尊從,但對中國來說,的確不應該一刀切,或者說欲速不達。用現在的話說,這是嚴重地干涉中國內政,這是中國皇帝絕對不能容忍的。下詔教徒還俗,傳教士逐出國門。
這一次,基督教文明再次敗走。已經在中國國土四個來回了。
到了1840年鴉片戰爭的一聲炮響,基督文化已經勢如破竹,銳不可擋。冒險家們帶著
這時基督文化其實是一種強勢文化,按照常理,它的傳播在這暢通無阻的情況下,應該被廣為結納。可是,文化和文化的較量,不是槍炮可以替代的。否則,我們沒有辦法解釋1949年后的中華大地上,基督教文明再次絕跡了。
1980年代,基督教文明席卷而來,我們可以說基督教傳播至東方文明的國土的春天到來了嗎?我看這種結論為時尚早。
我想到另外一種文明——佛教。它其實與中華文化相抵觸的。五次佛滅,以韓愈為代表的中國士大夫精英階層,對它的排斥具有代表性。它卻一次次地卷土重來,形成了中國文化儒釋道三足鼎立之勢。有人解釋說,佛教傳入中國時,正好是南北朝戰亂頻繁的時期,四百年苦難中的人民,在佛教里找到了精神的慰藉。
這種解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很不全面,我相信佛教里有一些特別的因子,使中國人心動的因子在起作用。我本人欣賞
文化是奇妙的,深奧的,許多時候不可琢磨的。
來源: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