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2007年07月11日15:33 來源:體育在線
藏傳佛教圣地塔爾寺
The Kumbum Monastery
雪域高原,孕育了博大精深、獨具特色的藏傳佛教文化。
位于青藏高原東部湟水河之濱蓮花山中的塔爾寺,是雪域偉大的導師、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系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叢林之一。
宗喀巴(1357-1419),雪域偉大的導師,藏傳佛教善規派開創者,拉薩甘丹寺的創建者,拉薩祈愿大法會的首創者,一世達賴喇嘛與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的上師,是享譽南瞻部洲(全球)的一位杰出的佛學家、哲學家、思想家和宗教改革家。
藏歷六饒回火雞年(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在現今的塔爾寺大金瓦殿處誕生,藏歷七饒回土豬年(1419年)在拉薩甘丹寺圓寂。宗喀巴大師博采眾長,開創了格魯派的清靜法門,著書立說,將藏傳佛教的顯密理論,置于圓滿境地。六百年來,大師開創的清靜教法,博大精深的顯密理論,遠播雪域內外,恩澤瞻部眾生。
據藏文古籍《塔爾寺傳》記載:“宗喀巴大師的美譽遍覆三域,蔚藍天空莊嚴殊勝之下,慈云如被、潔白無瑕的蓮花山中,有其尊身誕生之處,它是第二藍毗尼園(藍毗尼,佛陀誕生處,位于尼泊爾境內),為普陀珞伽主達賴喇嘛與極樂剎主一切智班禪額爾德尼為主的許多大德親臨作加持的圣地,是具足明智,解脫二種功德善巧成就者自然聚會的修習圣地,是一切有情的福善所生的佛土,是普遍傳稱尊勝四方的大寺院-貢本賢巴林。”貢本賢巴林指十萬獅子吼佛彌勒洲,是塔爾寺的藏文名稱。
圣人寶貝佛是對宗喀巴的尊稱,藏語“宗喀”意思是“西寧湟水流域”,藏語“巴”意思是“的人”。塔爾寺最珍貴的圣物是宗師誕生時剪臍帶滴血處生出的一株樹葉脈紋自然顯現獅子吼佛像的旃檀樹(菩提樹)。菩提樹根向四方延伸,如身之四肢展開,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法流淵源。
藏歷土羊年(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宗師的母親以菩提樹為核心建成蓮聚塔,金猴年(1560年)高僧仁青宗哲堅贊在蓮聚塔左側建成彌勒佛殿,先建塔,后成寺,漢文始稱“塔爾寺”。
600年來,在歷代高僧大德和藏、蒙、土、漢等民族有識之士的策劃贊助下,不斷擴建而日臻形成以大金瓦殿為中心,以五大學院為重點的52座藏漢合璧的雄偉建筑群。
獨具風格的梵宇佛殿壯麗輝煌,以藏文百科全書著稱的《甘珠爾》、《丹珠爾》、《宗喀巴師徒全集》為代表的藏書浩如煙海,以壁畫、堆繡、酥油花為代表的寺內文化豐富多彩,珍藏的各種造型精美的文物琳瑯滿目。民族文化的融匯,教育中心的形成,使塔爾寺成為文化藝術的寶庫和國家級的博物館,是研究我國藏傳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基地。
寺設顯宗吉祥講修院,密宗具德勝樂院,時輪具種慧明院,醫明興盛利生院。五大學院聞思五明(五明又有大小之分,大五明指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小五明指詩詞、韻律、修辭、戲曲、星算),修持四續(四續指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儀軌嚴謹,體制完善,高僧學者,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