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明舒法師:寺院太商業化對佛教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2007-07-23


163    2007-07-20 18:24:32  

  核心提示:金頂寺主持明舒法師做客網易講述自己的故事:為改變社會中以為出家人普遍素質低的看法,他把“碩士”頭銜印在名片上。他說,還是因為信仰所以出家。他反對寺院太商業化的行為,認為對佛教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同時也認為出家人不應該沉迷網絡。
訪談要點: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想問您,如果佛門是清凈地的話,那為什么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報道,比如某個寺院,燒一柱高香就達到6000塊錢,剛才也有網友在問:大師,您覺得修行的人跟名利靠得太近,好嗎?

明舒法師:修行首先要有點心不為物欲,不為外物屈死,如果你放不下物欲,那就是心為物欲,這在修行上你還沒有真正起步,名和利不能放下的話,修行就不好談了。財色未空先問道。至于大家到寺院燒香、拜佛,燒香是為了表示對佛的一種恭敬,對寺院的捐獻是隨份隨力,我們佛教一直提倡這樣,應該說一元錢不算少,一百萬也不能算多,這要根據你自己的心態的。所以像有些寺院,如果說太商業化了,這不是一種很好的現象。

主持人:不光是剛才提到的一些寺院,在南方的一些寺院里,重財利的現象也是非常多的,佛門出現大量的商業行為,而且以出錢的多少來詮釋對佛的信仰程度,您覺得是不是一種褻瀆呢?

明舒法師:這對佛教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為過度商業化就有走向世俗化的危險,宗教在這個社會上存在,需要體現一種教化功能。如果這個方面弱化了,那就動搖了根本。

主持人:那些弱化了教化功能同時被商業行為大量滲透了寺院,還能被稱為佛門凈地嗎?

明舒法師:希望能夠有所轉變吧。本身寺院還是三寶地,按照佛教來說,這個寺院不是某一批僧人在那里,而應該是所有僧人共同的,在那里的一批僧人只是現在代表管理這個寺院,所以同樣還是可以稱為佛門靜地。大家在那里捐獻的錢財如果用來修寺院了,那這個錢財還是屬于佛法三寶共同所有的,并不是屬于某一個僧人或者某一批僧人所有,大家可以分清。

 


主持人:各位網易的網友大家好,歡迎作客網易新聞中心聊天室,我是主持人曉虹。今天來到聊天室的是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來自陜西省金臺區金頂寺的明舒法師。

明舒法師:非常高興在這里和大家見面。

 

 

主持人:剛才通過線下聊天我們和明舒法師交流過,明舒法師說,他是頭一次在網站做訪談,我們看到聊天室里已經有很多熱情網友了,紛紛對明舒法師提出了問題,我們回頭會將網友的問題提交給明舒法師。今天的訪談分為三個部分,一個介紹一下明舒法師的個人經歷;第二是談談關于做住持以及金頂寺的發展,大家很想知道,經濟學碩士的頭銜是否能夠讓一個曾經破敗的寺廟起死回生?另外我們想和少林寺做一下相關對比。媒體現在對明舒法師的報道主要集中在他是以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的身份出家的,為什么明舒法師要遁入空門呢?他從舒雪松轉變為釋明舒到底有哪些過程?今天就請明舒法師講講他自己的故事。

主持人:我們想先從您的名字開始,明舒這個法號有什么特殊含義沒有?

明舒法師:我出家是在云門寺,我師傅的弟子都是明字輩,師傅給我起的名字,我覺得這個名字很好,明就是光明的意思,舒就是舒展,好象放光明的意思。


因為信仰,所以出家


主持人:您當時為什么出家呢?

明舒法師:還是因為信仰,信仰佛教之后,自己對自己的人生道路就有一個選擇。我自己覺得最大的價值就在于修行,獲得生的解脫,求得正果。我們在世間的任何追求,不管有多大,和這個來比都變得很小,因為前者是無窮大的價值。從數學上來說,和無窮大相比,任何一個有限的數值,不管它多大,最后它都等于無窮小。所以世間的一切和這個相比就變得沒有什么意義。

主持人:也就是說您拋下了一個小我,投入到了一個大我當中了,可以這樣理解嗎?

明舒法師:可以這樣,但不是說拋棄小我,投入大我,還可以說要征得自我的本心。


修行修的是“心”,修行需要“看破”,“放下”同過去沒有關系


主持人:修行修的是什么呢?

明舒法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修行會不同,但最后的目的都是一樣,修行成佛都是要明心堅信,修的都是心,但最初的階段要打很多基礎。

主持人:剛才您大概介紹了一下為什么選擇出家,您說是因為信仰的問題,好象您在沒有正式剃度之前(92年正式剃度)就已經對佛學有相當研究和親近了,是什么時候開始對佛教感興趣的?

明舒法師:談不上相當研究,87年開始介入佛教,開始對佛教感興趣,90年正式皈依。

主持人:很多網友有這樣的猜測,您出家是不是因為被情所傷,或者有什么背后的故事?因為那時候您讀大學,后來又讀了碩士,您可以跟網友說一下嗎?

明舒法師:一般人很容易這樣去猜想,但作為一個出家人,他要修行,肯定需要時間,看破、放下一些東西,但這個看破、放下,同他過去有沒有一段感情經歷其實不相干,比如釋迦牟尼出家,他是王子。有情場失意出家,如果你是因為放不下而出家,那這個出家幫助你看破也是可以的。對我個人來說沒有什么曾經滄海難為水的經歷,或者刻骨銘心的感情。

主持人:我們現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您是什么感覺呢?有一個網友問一個問題,入世更能普渡終生,功德般若其倍才能得到正果,年輕又有能力就出家,是不是厭世了呢?

明舒法師:佛教分為大乘和小乘,小乘主要是講世間很苦,厭棄世間,求得個人的解脫,而大乘佛教在認識到世間充滿痛苦的時候,還要有一個入世的精神,不能完全舍棄世間。我有一個師兄弟曾經寫了一副對聯:心懷膽魄入世間,不即不離。我覺得這就是很好的態度。


如果不出家,我覺得會是很后悔的一件事


主持人:那么您潛心向佛,為什么不用自己所學去幫助世人,從俗世當中更好地修行呢?

明舒法師:幫助世人有各種各樣的方式,現在我覺得也給有些人提供了幫助,特別是給一些學佛的居士,如果有緣分的,也能在佛法上提供一些幫助。

主持人:還是講究有緣。您出家的時候,碩士研究生的學歷會不會讓您在同進的人當中顯得出類拔萃,這是不是給您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明舒法師:有一些幫助,因為我出家之后就到佛學院去教書,我出家之前就已經聯系好了到云門佛學院出家,當時國內有一位挺知名的佛教學者,中國佛教專業的佛學博士生導師。

主持人:您覺得通過這個得到您想要的生活了嗎?

明舒法師:可以說是得到了,而且如果不出家的話,我覺得是很后悔的一件事。

主持人:如果您不出家的話,那您覺得您的人生軌跡會是怎樣的?

明舒法師:那看得到的,我從其他同學那里,從社會那里都可以看得到。也就是工作、成家、開創某一個事業,但是這些都好象是肥皂泡一樣,總會破的,不管肥皂破再美麗,也會破的。

主持人:這樣說起來好象對我們的人生是一種否定了,或者說因為您選擇了這種生活,您覺得這種生活更加積極向上嗎?

明舒法師:對出家人來說,這是積極向上的。看破是為了放下,放下是為了提起,要放得下才能提得起,提得起才能打得破。

主持人:不舍不得不破不立。(笑)說禪的話我肯定說到一邊去了。

明舒法師:你說得很好。


真正的佛是我們的自心


主持人:明舒法師在鼓勵我。謝謝。還有一個問題,佛在您心目中的樣子,從最初到現在是不是有什么樣的改變?因為學佛是有一個漸進過程的,您學得越深,感悟可能也就越不同,在您的心目當中認識是怎樣的?

明舒法師:認識是有深化了,但要說什么樣子,經書里面講佛有32相,80(?),這是外表的形象,但《金剛經》里也講了,你不能用32相、80(?)就說是佛的樣子,如果這樣的話你認識不到真正的佛,真正的佛是我們的自心。

主持人:我想到比較有名的一個,般若波羅密心經。

明舒法師:這是一個梵文詞語,唐代翻譯是音譯過來的,而“般若”兩個字在唐代音里就讀“Bo Ruo”。

主持人:您作為一個住持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明舒法師:我自己是早晚自修,早晚各堅持兩個小時的自修。上午是看看書,佛學方面的,學習學習。早晚只是打坐,會見一些重要的客人,處理一些事情,下午是會客的時間,沒有什么事情需要外出的情況下,我就在會客廳,也是隨意看看一些書,如果有人來了就接待,有電話就接聽電話。

為改變出家人形象,所以把“碩士”頭銜打在名片上


主持人:下面要問的這個問題是在相關新聞在網易出現后網友的評論,新聞里介紹,您在給人的名片上,會在您的“明舒法師”的法號后面加上一個‘碩士’頭銜的后綴”,這個網友就問了,既然您是為了修行,為什么您會在您的法號后面印上碩士學歷呢?他認為這是未脫俗的表現。

明舒法師:過去也有人提出這個問題,社會上可能有些人認為我們出家人普遍文化程度比較低,需要改變出家人的形象,所以我把“碩士”頭銜打在上面了。

主持人:也有這方面的想法。

明舒法師:因為如果完全藏在深山,也不用印名片了。

主持人:對,就像您剛才說的那樣,如果我們完完全全很安靜地進行古寺當中的修行,可能也就不用在意外面人對我們評價。您覺得現在媒體對您的報道,外界對聽的評價,對您的生活有沒有造成一些困擾?

明舒法師:沒有產生什么太大的印象,媒體報道的規模最初我也不了解,是后來有些人逐步告訴我我才知道的。最開始是華商報的記者,他叫謝振剛(同音),因為他在寶雞聽到一些人的評價之后,和區政府聯系,然后區政府辦公室聯系采訪的。由華商報報道之后可能轉載比較多,規模我也沒有想到。但是對我自己沒有什么影響,因為我在寺院里,好象還感受不到。我覺得我們社會上對出家人,僧人,我們是一個特殊群體,不是了解得不多,而是了解得太少。從這件事情上也能看出來,因為僧人當中學歷高的其實不乏,還有很多的。但華商報對我報道了以后好象大家才發現,其實還有很多碩士學位出家的,博士學位出家的,而且不是一兩個、兩三個。

主持人:您覺得這么多高學歷的人選擇遁入佛門,是什么原因呢?從您的角度來看。

明舒法師:我覺得大部分還是因為信仰吧,因為出家修行不分學位高低,和身份也沒有直接關系。在印度的時候,佛是太子出家,佛的弟子們大多數是貴族,也有很多社會低層的人,包括掏糞的呀,出家之后,四種姓都是一樣的,和學歷、身份沒有關系,只同信仰、宗教感情、宗教情操有關系。

挨門化緣或者找你講災給你護身符的肯定是假僧人


明舒法師:因為我感覺到我們社會對于僧人的了解非常少,還有一個現象非常值得注意,我們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的假僧侶,假和尚、假尼姑挨門串戶的化緣,說要修寺院,或者說你有什么災給你什么護身符然后收錢。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種人不是真的僧侶,不是他們修行好不好,而是他們根本就不是僧侶。好象城市里都能遇到這種假僧侶,幾乎每一個人都能接觸到假和尚。但除了一些很特殊的人,比如比較虔誠的,跟著某一師傅修行的,除了少數人之外,他們很難接觸到真正的僧人,大部分人到廟里就是燒燒香、拜拜佛。如果我們都這樣藏在深山里,讓騙子來破壞僧人的形象,這也不好,所以也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說明一下,希望大家不要上這些人的當。

主持人:那怎么樣辨別假僧人呢?

明舒法師:不用辨別,挨門化緣的,或者找你講災給你護身符的肯定是假僧人。真正的僧人不會這樣做,我出家15年沒有見到也沒有聽說過一個僧人,不管他修行好不好的,沒有人去做這樣的事情,社會上往往對這個不了解。有一些行腳僧人,仿照古代的,身上不帶錢,只帶缽,走路到某個地方朝山,有化飯的。

主持人:之所以出現這么多假僧人,一方面可能是這些人利用了大家佛教方面的信仰,但這種行為實際是對佛的一種褻瀆。

明舒法師:一個是利用了人們的善心,他說他要修建某個寺院啊,或者利用人們趨吉避兇的心態,總覺得一個出家人跟你說那些事情,說你有什么災事的話,還是破財消災比較好一些,這是被欺騙了,跟被偷了是一回事,對佛教來說破壞形象,對我們整個社會來說,這也是一種精神文明建設當中應該消除的現象。

主持人:您剛才講到了關于我們經常能夠遇到的假僧人的問題,然后我們可以很明白地辨別它。

明舒法師:對,不需要做別的辨別,如果你認為他可能是真的,你可以同佛教協會聯系,不會有真的。

寺院太商業化對佛教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想問您,如果佛門是清凈靜地的話,那為什么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報道,比如某個寺院,燒一柱高香就達到6000塊錢,剛才也有網友在問:大師,您覺得修行的人跟名利靠得太近,好嗎?

明舒法師:修行首先要有點心不為物欲,不為外物屈死,如果你放不下物欲,那就是心為物欲,這在修行上你還沒有真正起步,名和利不能放下的話,修行就不好談了。財色未空先問道。至于大家到寺院燒香、拜佛,燒香是為了表示對佛的一種恭敬,對寺院的捐獻是隨份隨力,我們佛教一直提倡這樣,應該說一元錢不算少,一百萬也不能算多,這要根據你自己的心態的。所以像有些寺院,如果說太商業化了,這不是一種很好的現象。

主持人:不光是剛才提到的一些寺院,可能在南方的一些寺院里,重財利的現象也是非常多的,佛門出現大量的商業行為,而且以出錢的多少來詮釋對佛的信仰程度,您覺得是不是一種褻瀆呢?

明舒法師:這對佛教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為過度商業化就有走向世俗化的危險,宗教在這個社會上存在,需要體現一種教化功能。如果這個方面弱化了,那就動搖了根本。

主持人:那些弱化了教化功能同時被商業行為大量滲透了寺院,還能被稱為佛門凈地嗎?

明舒法師:希望能夠有所轉變吧。本身寺院還是三寶地,按照佛教來說,這個寺院不是某一批僧人在那里,而應該是所有僧人共同的,在那里的一批僧人只是現在代表管理這個寺院,所以同樣還是可以稱為佛門靜地。大家在那里捐獻的錢財如果用來修寺院了,那這個錢財還是屬于佛法三寶共同所有的,并不是屬于某一個僧人或者某一批僧人所有,大家可以分清。

主持人:也就是說在現在的情況下我們依然還要它放在一個長遠的境況里來看。

明舒法師:對。

主持人:那么金頂寺會向著什么樣的方向發展呢?這個問題拆解來看,先拿少林寺做比較,少林寺是以文化產業的方式來運作,金頂寺,比如我們以后要發展,制定了什么樣的思路呢?

明舒法師:作為文化產業是這樣的,華商報記者采訪的時候也談到這個事情,當時我們交流得還比較詳細,可能是因為版面的問題,最后刊登這個問題的時候說得特別精煉、濃縮。


目前中國寺院發展到了第三個階段


主持人:那您在這兒詳細說一下。

明舒法師:文字太精簡的時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意見。當時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講了我的看法,佛教寺院經濟發展的三個階段,如果從學術上來說,這肯定是不細化的,粗線條的。第一個就是農產運作,自給自足,那時候祖師都在偏遠山地建寺院,僧人自己開荒種地,伐木、燒磚、建房,在農閑時集中修行,平時修行和農業生產并重。到后來寺院逐步逐步積累了很多土地,基本是靠土地租賃,就是“地租”來維持寺院的收入,這也是因為當時的朝廷對很多寺院有大量的土地封賞,相當于政府劃撥的土地,另外寺院從信徒捐獻的錢當中拿出一些錢購買土地,還有最初建設寺院的時期,大部分都在偏遠的地方,開荒,自己開發了很多土地。后期,大約就是解放前,基本都靠土地租賃收入維持。現在是第三個階段,寺院經濟一個是靠宗教性的收入,信徒的供養,捐獻、布施、奉獻的錢財,或者做法事活動的收入。另外還要發展一些自養事業,這也是政府提倡的。自養事業在目前時代已經不能夠完全回到農禪并重的時代了,所以現在大部分的寺院主要是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事情是正常的。少林寺的一些做法也可以說是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這就是剛才我講的,我們在發展自養事業的時候,要注意不要過度商業化,過度商業化有世俗化的危險,有弱化佛教教化功能的危險。僧人也變得讓人感覺唯利是圖,特別在乎這個的時候,那這時候佛教的教化功能就淡化了。

主持人:咱們金頂寺現在是什么樣的情況呢?

明舒法師:我們金頂寺沒有門票,基本上依靠大家的捐獻。我們的自養事業辦了一個流通處,可以賣一些香啊、蠟啊,紀念品。

主持人:只有這些?

明舒法師:我覺得可以維持。

主持人:窮日子有窮日子的過法,富日子也有富日子的過法是嗎?

明舒法師:是。

主持人:現在還可以不收門票,但我看到網站上的一些照片,寺院的整個寺容修繕一新,由原來的六畝多變成了三十多畝了,這些都是在您的住持之下發生的變化,我想問一下,您的經濟學碩士身份,對您治寺是否有什么幫助呢?

明舒法師: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幫助。

主持人:那您為什么不用你的所學為您的寺院做出點兒貢獻呢?

明舒法師:那我不就成了一個商人了?(笑)

主持人:您還是分得非常清楚的。

明舒法師:這就是角色錯位了。

主持人:您也不出去募集資金嗎?

明舒法師:募集資金有出去的,有的時候到有些地方給一些居士講經說法,爭取其他有些寺院經濟上的支持。

主持人:您這塊的資金現在能不能作為寺院相關維持的有效補充呢?

明舒法師:要維持一個寺院,資金需要量不是很大的,要維持一個寺院的話,怎么樣都是綽綽有余的,但建設過程中建設的資金,可能和維持寺院的資金相比要巨大得多。

主持人:您說的建設是指擴建?

明舒法師:就是基建方面的。我說的維持寺院是正常維持它的日常運轉。

主持人:幾乎可以通過法物流通達到維持了?

明舒法師:維持寺院的常規運轉非常容易,而且是綽綽有余的。但是如果要搞基建的話,需要外面的一些支持。

主持人:咱們現在有這些想法嗎?

明舒法師:得到了外面的一些支持。


金頂寺的網站是為讓學法者有初步的了解


主持人:我們通過金頂寺的網站看到了上面關于您的很多介紹,金頂寺網站是誰建設的呢?

明舒法師:金頂寺的網站好象開通了才一二十天吧。

主持人:那我們就搜到了(笑)。

明舒法師:是北京的居士做的。

主持人:我看得很詳細,比如一些相關新聞,寺院介紹、圖片,上面全都有。但其中比較多的是對您個人的介紹。

明舒法師:對,也比較特殊。

主持人:您對個人介紹怎么看呢?

明舒法師:因為介紹才能了解嘛,一個佛教的居士要想學習的話,學法的話,那么他首先需要對師傅有一個了解,當然光從網站上了解不夠,但起碼要先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主持人:我還以為是咱們金頂寺的僧人自己做的網站呢。

明舒法師:資料大部分還是我們寺院自己準備的。

主持人:但網站是由北京的居士架構的。這一節咱們就談談您對網絡的感覺吧,我看到有些宣傳照片上都放著您在上網的照片,剛才我也在問您對網絡的熟悉程度。

明舒法師:不熟悉(笑)。

主持人:一般上網的話您都上哪些網站呢?

明舒法師:有的時候會看看新聞,有的時候就是瀏覽一下佛教網站。在我們金頂寺網站沒有開之前,可能一個禮拜就上一次,網站開通以后,一個禮拜兩次吧。

主持人:金頂寺有多少臺電腦呢?

明舒法師:一臺。

主持人:只有一臺電腦?那咱們有多少人呢?

明舒法師:出家人有十一二位,再加幾位居士,十幾個人吧。

主持人:電腦都是跟誰用的?

明舒法師:我一個徒弟他負責管電腦。

主持人:比如有些人如果希望上網,會不會允許呢?

明舒法師:不允許。

主持人:咱們還是有控制的?

明舒法師:對。好象社會上好多人上網,對學習、對家庭生活都會產生影響,出家人的話,也不是每一個人都不會迷戀網絡,如果過度上網,我怕對修行會產生某種影響,而且也沒有太大的必要。

主持人:首先是沒必要,再一個您還有擔心。

明舒法師:對。
網絡交流佛學,會流于淺顯


主持人:現在某些寺院的網絡條件都非常好,大家能夠通過網絡和很多人做交流,現在明舒法師您可能只能給一位或幾位居士、信佛者傳播佛法,如果您上網了,比如像今天這樣的做網絡訪談,您可能面臨的就是全國觀眾,您的佛法普及范圍會更加廣泛,這樣也打動不了您嗎?

明舒法師:我覺得在寺院里用電腦上網,好處是一個有些工作用電腦比較有好處,比如管理上的一些事情,再就是交流、聯系、查閱資料,另外就是宣傳,這些都有好處的。但不需要每個人都上網。網上進行佛學交流,大部分情形也容易比較淺泛,大家一塊兒聊天,這樣對初學的人可能幫助比較大,對一個僧人來說,本身他的學修日程是很緊張的,不是都有必要。因為對有些僧人來說,需要創造一個環境給他修行。大部分人正在達到這個境界的過程中,所以需要排除一些干擾。

主持人:無論以后金頂寺發展成什么樣子,對網絡的發展還是要有一些限制的?

明舒法師:對,寺院發展得比較大了之后也許會有兩三臺電腦,但也不一定都上網。

主持人:您對這個還是持一個比較保守的態度?

明舒法師:對(笑)。我在云門佛學院做教務長的時候,當時也有很多人主張開電腦課,但是我始終反對,在我離開云門佛學院之前,佛學院沒有開電腦課。

主持人:可能因為您而讓佛學院與網絡結緣的步伐晚了幾步。

明舒法師:現在聽說好象開了(笑),而且買了十幾臺電腦。現在好象是一個潮流。因為我覺得一個寺院有幾個懂電腦的出家人做這些工作就行了,而現在不乏出家之前已經懂電腦的人出家。所以在修行這么緊張的情況下,不一定非要去學電腦。

 


主持人:很多人看完了之后,都愿意把您和少林寺的釋方丈放上來相比。您覺得這種比較對嗎?

明舒法師:人和人之間很難相比。比哪個方面呢?

主持人:首先釋方丈,有人愿意把他稱作少林寺掌門人,或者少林寺CEO,如果有人叫您金頂寺的CEO,您是什么樣的感覺呢?

明舒法師:金頂寺不是一個企業,如果他愿意叫CEO他就叫去,跟我沒關系(笑)。

網友:據說您以前上大學的時候經常逃課,現在對不太愛念經的和尚您怎么辦呢?

明舒法師:(笑)。

主持人:這個問題您愿意回答這個網友嗎?我看到您好象臉紅了(笑)。

明舒法師:(笑)怎么說呢,出家修行還是應該認真一點,我們那時候讀書吧,一個是學校管得松,另外自己對有些課程,覺得隨便一點也能掌握了。

主持人:但您現在是做修行,就不會這樣了,肯定是非常認真的。

明舒法師:因為一些事情要看自己的愛好,一個人愛好一件事情的時候,做起來,對他來說就很簡單了,不是一種負擔,不讓他做,這就是一種負擔。

主持人:不好意思,剛才問那個問題主要是為了活躍一下氣氛。再問一個問題吧,有一個網友問,出家人要怎么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對于職場中人,您有什么樣的建議可以送給他們?

明舒法師:只要你的信仰沒有動搖,我覺得什么事情就容易很樂觀,就算遇到一些事情,最講究的就是看破放下。

主持人:看破和放下。對咱們上班族的朋友也提出了相關的勸告嗎?

明舒法師:這個范圍太大了,如果是學佛的居士,就希望大家在工作之余多修行,在佛學上多學習,對其他上班的朋友,有些事情一個是看破一點,放下一點,一個人的事業會怎么樣,他還是有一個福報在起作用的,自身的福報,不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某些事情不一定要達到這個目的。很多人有痛苦、有煩惱,都是因為他非要達到某一個目的。

主持人:還有人說,我覺得佛在于自然。他這話說得對嗎?

明舒法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這肯定是不全面的。

主持人:非常感謝明舒法師今天能夠作客網易,我今天做節目,我問了很多問題,無論是尖刻的還是搞笑的或者外行的,法師都很隨和認真地做了回答。我想明舒法師在用自己的行為方式給我們大家上了一堂課,也許我們在討論佛學和禪的時候沒有很深刻的感受,但最起碼我們可以把身邊的每一件事從細微之處時開始做好,如果您真的對佛學感興趣,希望您能夠潛心學習,或者和明舒法師多做交流,明舒法師愿不愿意在網易開一博客呢?和網友做一些相關的交流。

明舒法師:還沒考慮這個問題,但可以考慮(笑)。

主持人:好的,跟網友最后再說幾句好嗎?

明舒法師:謝謝大家。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訪談到這兒就結束了,謝謝大家的參與。再見。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