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tom.com 2007年07月30日 14時08分 北京日報
周中之在《消費經濟》2006年第5期撰文認為,在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過程中,不但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也要注重與節約型社會相適應的現代消費倫理觀念的培育,以使節約型社會的建設獲得強有力的道德支持。節約是一種消費觀和消費方式,有著豐富的內容,它反映著一定社會、一定民族的人們的價值取向。對節約內涵的理解不僅僅要從道德價值、經濟價值層面上,而且更要強調從生態價值上去把握,把三者統一起來。究其理由,是因為:第一,傳統的道德視野中,節約是個人品行修養、社會道德風尚的要求,主要涉及的是人倫關系。而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理論表明,要解決日益嚴重的人類生態環境危機,必須沖破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把道德的視野擴展到人和自然關系上。第二,在生產性消費中,從經濟價值角度對節約的評價與從生態價值角度對節約的評價有時會發生矛盾。要使企業確立現代消費價值觀,對于消費不僅要問經濟上的合理性,而且要問道德上的合理性和生態環境上的合理性。第三,在生活消費中,要建設節約型社會,必須動員全民參與,但往往遇到思想觀念上的障礙。(鄭風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