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近50名傣族學者、高僧及漢族學者聯袂整理并翻譯為漢族文字的《中國貝葉經全集》,前13卷目前已出版。這表明中國大規模搶救“樹葉上的文化”——傣族貝葉經已碩果初現。
記者從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貝葉文化研究中心了解到,《中國貝葉經全集》共100卷,將收集130部有代表性的貝葉經。除目前已經出版的前13卷外,還有27卷也將于年內出版。
貝葉經是刻寫在經過特殊工藝處理的熱帶植物貝多羅樹葉上的佛教經文。據文獻記載,貝葉經最早起源于印度,公元7世紀前后傳入斯里蘭卡,再經緬甸、泰國傳入中國云南省西南邊疆傣族聚居地區。傣文貝葉經除了記載佛教經典外,還囊括了傣族的天文歷法、社會歷史、哲學、法律、醫藥、科技等諸多方面內容。
為翻譯出版貝葉經,西雙版納州于2001年成立中國首家貝葉文化研究中心,并決定撥出500萬人民幣支持貝葉經的整理、翻譯和出版工作。有關部門還專門開發了傣文錄入排版電腦軟件。
傣族民間傳說貝葉經有8.4萬部,目前西雙版納州收集到的3000余部僅是其中一小部分,大量貝葉經流散于民間。
過去,中國曾零星翻譯出版了貝葉經中的少量優秀作品,根據貝葉經內容創作的大型音樂詩劇《潑水節》、電影《孔雀公主》、大型舞劇《召樹屯與喃木諾娜》等文藝作品曾在海內外產生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