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地震真正等待的是重建公信
來源:瀟湘晨報 2010年02月22日 09:32
2月21日凌晨3時左右,在山西太原、晉中、長治、晉城等地,即將發生地震的消息相繼傳開,民眾半夜從家中跑到街頭、公園躲避。在祁縣、平遙、左權等地,有鄉村通過廣播叫醒熟睡中的村民起床躲避災害,有的村民為了財產安全,把家電全部搬到了街道上,來減少財產損失。天明之后,山西各地民眾發現,傳說中的“地震”并沒有被“等”來。
沒必要去埋怨民眾耳朵根子軟,在地震傳言面前他們固然沒有保持可貴的淡定,而是聽風就是雨地深夜不寐聚集街頭,但驚弓之鳥也是由活生生的教訓練成的。農歷年前的1月份,山西一些地方已經有即將發生地震的傳言。1月22日,當地地震局通過媒體進行“辟謠”,稱地震專家并未作出山西境內近期將發生破壞性地震的預測意見。令人意外的是,就在有關部門辟謠兩天之后,1月24日10時36分,在山西省運城市下屬的河津市、萬榮縣交界處發生了4.8級地震。
傳言不可信,但傳言居然應驗了。官方辟謠最權威,但辟謠居然被現實否決了。有了這樣一次近在咫尺的經歷,叫民眾如何不在傳言面前放棄他們最后的矜持與理性?當然,當地有關部門對于“前腳辟謠,后腳地震”的問題,有著他們自己的一套說法:民眾不懂得“破壞性地震”的專業含義,4.8級地震不屬于“破壞性地震”,所以政府部門不就此發布預測意見。此前專業人士曾有過“地震預測是世界性難題”的說法,這次忽然不難了,不向民眾發布預測的理由變成了級別太低不屑預測。辯來辯去,有關部門無非是要證實自己并無過錯相當正確。可勝利的結果是民眾對于政府部門的信任又流失一層,這樣的勝利實在沒有多大意思。
傳言與謠言還是有著細微的區別,所謂無中生有、用心叵測的叫謠言,但有根據的信息在傳遞過程中被夸大或異化的,就只能叫做傳言。21日凌晨,陽朔地震局網站轉發山西省地震局緊急公告稱:“近日有地震”的傳言,請大家不要信傳,保持正常生活、生產秩序。還好,這里使用了“傳言”的說法,而不是慣常所稱的“謠言”。一字之差,內里乾坤頗大。對造謠者治罪,無論本乎法還是本乎理都不成問題。但在地震傳言面前,民眾本已恐慌,將信息告知親友不過是人倫常情,倘若以造謠傳謠追究,心何以忍,情何以堪。更為關鍵的是,這樣的做法于事并無補益。
何況,此次地震傳言的源頭正是政府部門自身。根據記者的調查,山西近期對一些部門防震減災工作進行檢查,很多部門專門開展了各種地震應急演練活動,這些正常演練被市民誤解,地震傳言因此產生。應急演練變成地震傳言,看似是被民眾曲解所致,但政府部門在信息公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仍然不能回避。既然是正常演練,何不大大方方向民眾講個清楚明白,仿佛總在懼怕民眾因為知道了這些信息而陷入不理智的混亂,事實證明信息越不透明傳言越有產生和傳播的可能。地震應急的演練,民眾也是理所當然的主角,這類活動讓民眾知曉讓民眾參與,民眾對于地震的無名恐慌自然會因此減輕。
地震的預測確實是世界公認的難題,而地震預報信息的發布也確實會關系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謹慎穩妥本身并沒有過錯。但這并不意味著越捂得緊越有理,在謹慎的前提下信息更透明一些、應對更科學一些,應當做到也能夠做到。汶川大地震慘狀歷歷在目,海地大地震教訓刻骨銘心,生命高于一切,在生命面前任何理由都不能成其為借口。要想“等地震”的情形不再發生,最重要的是重建政府相關部門的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