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門大街舉辦首次上元燈會
發布時間:2010-03-01 來源:第一視頻
核心提示:2月28日(正月十五)晚6時半,修繕后全面開市的前門大街首次舉辦“天街上元燈會”在前門大街老字號大北照相館的二層陽臺隆重舉行。
大街兩側建筑及道路兩側燈架上均點綴著各式燈彩,以五牌樓為中心的四個方向的主要建筑二層站列著四十名身著節日服裝、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在孩子們“點燈了”的歡呼聲中,四位擔任前門大街修繕整治工程顧問的老專家和崇文區委、區政府、區人大、區政協以及前門大街商家的代表一齊點亮大街北口的兩盞高達六米的巨型“盛世走馬燈”,霎時,整條大街的萬盞燈彩同時亮起,現場數萬名游客一片歡騰。六百年歷史的前門大街浸入光的海洋,披上了紅色為主格調的節日盛裝。
作為商家代表的兩位外賓引人注目,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M餐廳的總裁米歇爾女士,另一位是來自瑞典的H&M時裝的中國區總裁萊克斯先生,天街置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田耘先生對記者說,兩位外賓參加百年老街傳統節日的點燈儀式是改革開放、北京人民與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象征。
記者獲悉,此次“前門天街上元燈會”舉辦三天,2月26日(正月十三)起至28日(正月十五),期間前門大街有豐富多彩的花燈展示、傳統民族手工藝表演展賣, 有捏面人、捏泥人、吹糖人、草編、剪紙、龍鳳字、烙畫、手指畫、空竹制作、拉洋片、香包、鼻煙壺、中國結、剪紙布貼畫、風車、扎燈籠等項目,還有賞花燈、猜燈謎、提燈游走、踩街等活動項目,與游客互動。
環境布置上,大街北口東西兩側設由燈籠組成的剪紙造型的兩條巨龍,取義“龍騰盛世”,大街南口東西兩側設由燈籠組成的剪紙造型的兩只虎,取義“虎躍吉年”,南北呼應,寓意“龍騰虎躍”。五牌樓上懸掛的6盞大紅燈籠,上書“天街上元燈會”。大街分段跨街橫掛五顏六色的手繪燈彩。路面兩側布置懸掛燈謎的“龍鳳架”。在大街北側的五牌樓前設兩盞巨型“盛世走馬燈”,以傳統的走馬燈為基礎,加以高品質藝術創新設計,配二十四孝圖文裝幀,集觀賞性和傳統美德教育于一身,表現吉祥、如意、圓滿、和諧的主題;兩個3m*3m的“福虎嘯天鼓”也是專為此次活動獨家設計制作。整條前門大街以中國紅的主色調,在前門大街南段,還展示著從民間征集、評選出的優秀自制燈彩作品。
農歷正月十五日,一直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前門大街的上元燈會據《歲時雜記》記載,這是因循道教的學說。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上元節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等風俗。我國古代歷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系,每逢正月十五,人們迎來了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這一天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吉日。前門一帶明清時期就盛行舉辦上元燈會,是百姓的歡樂節日,也留下由乾隆皇帝首開每逢此日奉母觀燈、大行孝道、與民同樂的歷史傳說。明清時期民間制燈工藝非常繁榮,商家也利用這一盛大節日進行讓利促銷,使文化與經濟共同繁榮的經典節日。
燈會活動的意義在于展現北京的“年”文化,充分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展現京城精美的傳統工藝,挖掘恢復與創新發展相結合,文化與商業共榮,推動前門商貿旅游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持續發展。主辦方負責人天街公司董事長田耘告訴記者,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初五,十三到十五,前門都要舉辦天街年市和天街上元燈會這兩大傳統活動,將與古老而煥發青春的前門大街共同形成為獨具魅力的文化品牌,崇文區已將天街年市和上元燈會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