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快樂達人----孔子
2010-03-10

孔子是怎樣煉成的----快樂達人

每個人一生都在追求著快樂,那快樂到底是什么?現代人對這個問題尤其困惑。有人說笑容滿面就是快樂;有人說健康長壽就是快樂;也有人說有錢就會快樂。難道沒有這些就不會快樂嗎?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他雖然幼年喪父、少年喪母,中年仕途受挫屢不得志,一生窮困潦倒累累若喪家之狗,但孔子卻稱得上是一個快樂達人。那快樂達人孔子是如何樂對人生的?他對人生的態度對我們現代人又會有著怎樣的啟示?

上講講到孔子已進入了他的不惑之年,也可說是孔子一生里最快樂的一段時光。所以我們今天看到《論語》里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論語》20章500多則你竟找不到一個苦字。與樂相對的是憂,苦和憂不一樣,苦是一種感覺,憂是一種主動的心理狀態,憂國憂民,是動詞,苦是形容詞。而且孔子還講到了君子不憂,智者不憂。所以《論語》里面給我們的感覺是什么?就是一幫快樂的人在快樂地承擔著天下的重任,或反過來說,他們承擔著天下那么大的重擔仍然那么快樂。所以在宋代,程頤(宜)和程顥(號)兩人去向周敦頤(移)先生討教,周先生說了,你們要想把學問做好就去做一個課題,到《論語》里去找,孔顏樂處,孔子和顏回,你找找他們快樂的地方,是什么東西讓他們快樂,把這個東西搞明白了學問就夠了。孔顏樂處,那孔子到底有多少的快樂?實際上我們說,你翻開《論語》這本書,第一章第一則就是孔子在四十不惑時說的。也就是這個時候他的真實心情,真實心境和處境的寫照,而這三句話都是在講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第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然后把你學到的東西在生活中實踐不是很快樂嗎?

《論語》中為我們找到了孔子的三種快樂,可這第一種快樂,學習的快樂就讓許多現代人大傷腦筋,在很多人看來學習往往伴隨著枯燥、乏味、說教,那如何讓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又是怎樣做的呢?

孔子有一次跟師襄子學琴,師襄子教孔子彈一個曲子,彈了十來天孔子老彈一個曲子,老師著急了,說孔先生,這個曲子你已彈得很好了換一個吧。孔子說這個曲子我是彈得很熟練了可我還沒找到它的規律。繼續彈,又彈了一段時間,襄子已經很著急了跟孔子說,你已經掌握規律了嘛,可以換一個曲子了不要老彈一個曲子。孔子說還不行,我還沒體會到這個曲子里所包含的情感。那行你接著彈吧,又過了一段時間襄子說,你現在已經把這個曲子的情感領會到了,你可以換曲子了吧。孔子說還不行,我還不知道這個曲子的作者是誰。襄子教孔子這個曲子時沒有告訴他曲子的名字,孔子繼續演奏下去終于有一天他說,我現在知道這個作者是誰了,因為我從這個曲子里面,我在演奏時有個人就浮現在我面前,高高的,瘦瘦的,皮膚比較黑,眼睛很憂郁,好像擔當著天下的苦難一樣,這種人只有一個,就是周文王。襄子一聽把孔子佩服得五體投地,孔先生你太厲害了,這個曲子我老師教我時就告訴我它的名字叫《文王操》。孔子通過演奏能夠知道這個曲子的作者是周文王,是描寫周文王的,這是什么樣的能力啊,對音樂沉迷到什么程度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司馬遷的《史記》上《孔子世家》講到,孔子在整理《詩經》時,我們今天看到的《詩經》是詩歌,實際上《詩經》在當時是什么?是那個時代的歌曲,每個歌詞上都配著音樂的。孔子整理《詩經》不是像我們今天一樣是做文字整理,更主要的是做什么整理呢?樂譜的整理。‘三百五篇孔子皆弦(閑)歌之《史記孔子世家》’,多大的工程,又是多大的享受啊,要多大的能力和多大的心胸才能夠享受,三百五篇。孔子把琴往那一擱,從頭到尾演奏下來。所以好學這點可說是孔子最鮮明的特征之一,孔子曾講過一句話‘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論語公冶長第五》’你隨便找十戶人家的一個小村落,找幾個跟我一樣忠厚的人隨便可找到,忠厚的人滿大街都是,確實如此,今天是不是這樣,你到長安街看看,隨便找十個人絕對里面有幾個忠厚的人,沒問題,但你要在長安街里面找一個好學的人那一定很難。所以好學是一種素質,好學你才能有所成就。問題還在于好學才能給你帶來快樂,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你要養成一個讀書的習慣,讀書不僅僅是長知識啊,它能夠讓你度過一些無聊寂莫的時光,你今天特寂莫,找朋友打麻將沒人,打牌沒人,大家都有事,怎么辦?很多快樂都需要有別人在場,有一種快樂只要有書就行。所以好學等于給自己找到一條不需要外在條件的快樂之道。這是孔子快樂的一個很重要的元素。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孔子的第一種快樂,孔子的第二種快樂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一句話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千百年來一直被世人廣為傳誦,但為什么有朋自遠方來就一定會快樂呢,是什么人給孔子帶來了快樂,鮑鵬山老師又會如何解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在這個地方我們可把它理解成什么?學生,孔子的私學最后越辦越大,影響越來越大,規模越來越大,很多學生都來了,這時孔子的學生不光是魯國的學生,衛國,宋國,鄭國,齊國,都有學生來了,此時孔子的私學已辦成名副其實的國際學校。所以從遠方來,那么多有為青年,社會精英從遠方來向他討教,大家圍繞在一起談論天下大事,不亦樂乎,多快樂。而且在這個時候孔子最重要的學生基本都到了,孔門十哲里的八個人到了,孔門十哲后來的文學科里的子游和子夏不在,其他的德行科里的四位,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科里的宰我,子貢。政事科里的冉有,季路都在。他最重要的學生基本都到齊了,孟子曾講過一句話,人生三大快樂,其中一個快樂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你想,他身邊圍繞著這八個高徒,那不是人生的大快樂嗎?從37到50歲這14年是孔子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在這14年里孔子什么都沒干,就干了一件事‘教學生’。

孔子的職業是一名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對仕途不得志的孔子來說卻體味到另外一種實現人生價值的快樂,那孔子和他的學生每天在一起都會討論一些什么問題,又是什么事情讓他們那么快樂?

孔子的私學從來不教學生專業,他不教你將來怎么升官怎么發財,教的是你有所承擔,教的是一個人的志向,一個人的胸襟,一個人的眼光,他教這個東西。所以他和弟子們在一起談什么?談志向。一天孔子和他兩位弟子在一起,一個是子路一個是顏回,這都是孔子最核心的弟子了,孔子說今天沒別人你們何不趁這個機會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孔子經常讓弟子們談志向,那子路總是搶先說話,子路是大師兄,第一批學生嘛,另外他性子急。一般孔子和一幫弟子在一塊對話,只要孔子有所問第一個回答的一定是子路,所以老師一問,子路馬上就說了‘愿車馬衣(意,依)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論語公冶長第五》’我覺得也挺好笑的,他此時此刻自己很慷慨,我的志向就是將來發財后,我有車馬,我有漂亮衣服名牌服裝,我都拿來和朋友一塊享受,即使他們把我的名牌服裝穿爛了,我也一點不心疼一點不遺憾。慷慨。那顏回怎么說‘愿無伐善無施勞《論語公冶長第五》’我希望將來我做成大事,做成一番事業后,我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這個境界要比子路高一點。然后子路就反過來問老師,老師,那你的志向是什么?孔子講了12個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第五》’,老年人我讓他得到安養;朋友我讓他信任我;少年我讓他得到關懷。這就是他的志向,這是圣人的志向。還有一次子路跑去問老師,老師啊,什么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君子?孔子說,君子的境界有不同,首先你要做到第一點‘修己以敬《論語憲問第十四》’修養好自己,用一顆恭敬心來面對世界,這個恭敬心不光是對人恭敬,對長輩、地位高的人尊敬,恭敬是全方位的,對整個世界都有一顆恭敬心,對動物、植物也要有恭敬心,所以古人看到一棵老樹他要鞠個躬還拱拱手。這就是敬。所以你不要簡單地理解為是對什么樣的人要尊敬,什么樣的人我尊敬?老師我尊敬,長輩我尊敬,領導我尊敬,其他的人我就不尊敬了,那就不對了,它是一種恭敬心,有了恭敬心你對誰都有一個敬意,對世間萬物都有一個敬意,你看到一朵花在那個地方開放,你就不會隨便把它折下來,你敬它,讓它在那個地方自由開放;你看到花上有一只蝴蝶,你敬它,你就不要打擾它,讓它做夢,這就是敬。人有這樣的一個敬的時候,整個氣質都變了,你就是個文明人,這是第一層境界。那子路說這個境界我們是不是做到了,是不是有更高的境界,更高的境界五個字‘修己以安人《論語憲問第十四》’修養好自己,安頓好他人,這個人是指什么,是指所有跟你有直接和間接關系的人,這就是你的人生的責任,你總得要安頓好你自己的父母,給他(她)一個幸福的晚年吧;你總得要安頓好你自己的配偶,給她(他)一個幸福生活吧;你總得要安頓好你自己的子女,給他(她)一個光明的未來吧;你對朋友也應該有所交代吧,他(她)既然是你的朋友你就應該對他(她)有所交代有所關照,親戚如此,朋友如此,其他的社會關系呢?一樣啊。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所以每一個跟你有社會關系的人你就得安頓好他們,做領導你要把下屬安頓好;做企業家你要讓你的職工好;生產產品你要對消費者好。你讓他們都有安頓,這就叫修己以安人,跟你有直接關系的人給他有個安頓;跟你有間接關系的人你也給他有安頓;一個人做到這點那是多高的境界啊,你要帶著這樣的一顆心胸去做人你會做的多好,你是安人不是擾人不是害人。人生到世界上走一遭就是要安頓他人。那子路接著又問了,老師,是不是還有更高的境界?孔子說還有,不過這更高的境界一般人做不到,連堯舜都未必做得到,那叫什么呢?‘修己以安百姓《論語憲問第十四》’修養自己把天下都安頓好,這個境界很高可能我們做不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嘛。國家領導人要想這一句話,修己以安百姓。我們一般人就想想修己以安人就可以了。所以我們發現孔子和他的弟子們談的都是大事不是蠅頭小事。于是有很多人做了一個概括,《論語》里面就是一個圣人和一幫大丈夫。莊子曾用一段非常富有詩意的語言描述了孔子的這一段時間的生活,‘孔子游乎緇幃(資圍)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 弟子讀書 孔子弦歌鼓琴《莊子漁夫》’,這段文字太美了,在樹林里面游玩,然后到一片開滿杏花的水邊的沙洲坐下來,弟子們圍繞在水邊讀書,他在那個地方唱歌彈琴。多有詩意啊!所以我們看莊子,他很有意思,《莊子》里面經常拿孔子開涮,但實際上莊子的骨子里對孔子有極大的尊敬,所以他才把孔子這段生活描寫得這么有詩意,莊子用他的筆把這段生活的場景給我們留下來了,我們說這是孔子的個人生活但它也是人類的心靈生活啊,它是孔子個人的一個場景同時它也是我們整個民族的一個場景,這個場景發生在某一瞬間但實際上它也是歷史的永恒的,這種場景你想起來會覺得是什么,它感動你,那是一個亂世,可在這個亂世里有孔子這樣的瀟灑和沉著,那個世界一片黑暗,可在這片黑暗的核心里面突然出現了光芒,這個光芒就是孔子及圍繞在他身邊的弟子們,那在這一段時間里孔子本人也好像忘了整個世界,他就和他的學生們廝守在一起,一直這么優哉游哉,聊以卒歲。

孔子的第一種快樂來源于自己,他從學習中體味到探尋的樂趣;孔子的第二種快樂來源于朋友,他從交流中體味到志同道合的快樂;而孔子的第三種快樂卻來源于別人對自己的不理解,這又是為什么?

‘人不知而不慍(運)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第一》’人不知本來是不高興的,你被別人誤解了能高興嗎;你有才能別人不了解能高興嗎;你貢獻很大別人不了解你高興嗎;這一年工作做下來,做出很多成績,到年終總結時領導沒表揚你,你高興嗎?不高興。可孔子能夠做到人不知而不慍,本來一件不高興的事情,可孔子一想,人家不了解我我應該不高興才對,可我為什么沒有不高興呢?當你發現自己不為這些小事而不高興時,證明你境界很高了,當你不斷為一些蠅頭小利,雞毛蒜皮而影響心情時,你要反思你的境界還不高。所以孔子從人不知而自己不慍,他一下子發現自己的境界高了,我是君子了,所以不亦君子乎,當他發現自己是個君子,當他發現自己的境界已經很高時,那不是一種快樂嗎。一天子路問孔子,君子有沒有憂愁啊,孔子說君子沒憂愁。為什么?君子一輩子就干一件事,修行,修養自己的德行嘛,在他的德行還沒修養好時他以修養的過程為快樂,當他的德行修養好了以后以他的結果為快樂,所以君子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這是孔子明確地告訴我們什么東西能讓我們終身快樂,就是把提高自己的德行當成你一輩子的事業。如果你不做到這一點,孔子講那就是小人。小人則不然,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在學生里為什么孔子最喜歡顏回,顏回知道快樂,而且顏回即使在貧窮之中在沒有條件的時候也能快樂。孔子夸獎顏回‘賢哉回也’真是賢德,顏回啊。你如果聽到這個開場白以為下面要講顏回多么多么有道德,不是的,以為講賢德下面應該是講道德,不是的。下面孔子講什么‘一簞(丹)食一瓢飲 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然后又來了句‘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第六》’你把這個賢和樂放在一起看,什么叫道德?道德就是快樂。什么叫快樂?快樂就是道德。只有合乎于道德的生活才是真快樂。一個人如果他的生活合乎于道德他也一定會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第一》’所以這三句話都是在講快樂,學習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天下英才都圍繞在自己身邊,大家一起討論道、討論德、討論仁、討論義,討論天下大事,快樂。同時還有一個快樂,我們自己的高尚的德行也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這個德行就是“人不知而不慍”,所以孔子此時真的是非常非常快樂,這是孔子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如果用今天最時尚的詞語來形容孔子,可說他是一個快樂達人。雖然他有著凄慘的身世遭遇,仕途屢屢受挫郁郁不得志,但這些都沒讓孔子感到憂慮反而使他越活越快樂。那孔子的快樂是怎樣煉成的?

有個叫葉公的人問子路一個問題,說子路先生,你老師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子路一時之間沒想到怎樣來概括自己的老師,所以就沒回答,回來后就跟老師講,老師啊,剛才那個葉公問我你是什么樣的人我沒回答。孔子就很埋怨子路,你這個人跟我這么長時間不知道我的為人嗎?你就告訴他,我的為人啊‘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第七》’,發憤讀書研究學問的時候忘了吃飯,快樂的時候忘了憂愁,甚至不知老之將至。古人講老是什么歲數?50歲就叫老了,孔子此時已60多歲應該是老之已至,可他說老之將至,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老了,真的是快樂到把自己什么年齡都忘了。一個能夠發憤忘食的人他肯定做什么事都能做好,然后還樂以忘憂,有熱情的人往往就很快樂,這是孔子對自己的描述對自己的判斷。我們說孔子為什么到那么大歲數還這么快樂,而且已經老成那個樣子還覺得自己老之將至,還覺得自己沒到,這肯定有原因,孔子快樂的原因我想有兩個,第一個:孔子有健康的身體,這點很重要。我們說孔子這個人天賦很高,這個天賦高不光是指智力,還指什么,體力。孔子的身體也非常好,身材很高9尺6接近2米,你看孔子活到那么大歲數,一直在周游列國,孔子最后出國是55歲,天天坐著小馬車在馬路上顛顛簸簸那不容易,不是今天的柏油馬路啊,那時的情況你想想是什么樣子,那時的車輪不是今天的橡膠車輪是木頭車輪,你上去坐坐試試,肯定受不了那太苦了。所以魯迅先生曾猜測說孔子晚年可能胃下垂,為什么?你想他吃完飯就要在路上跑,那個木頭車輪在不平的路上走是什么感覺,肚子剛吃飽就跑,那不是一天天往下垂,不就胃下垂了嘛,一直顛簸到68歲回來,一直在路上,身體不好誰受得了,所以他身體一定很好,人身體好,有時心情就會好他就會快樂,身體好是快樂的什么?生理基礎,這點我們必須要提到。還有第二,精神很健全。不偏執,這點上講講過,一點都不偏執、不孤僻、不陰冷,很陽光。他內心充滿的不是對別人的怨和恨,是什么?是寬容和愛。所以漢代有個學者揚雄曾講過孔子‘仲尼多愛’《法言君子篇》。孔子這人內心里有太多的愛。因為有太多的愛所以他才有太多的快樂,沒有愛不會有快樂。你愛什么東西它才會讓你產生快樂,你愛你家里人所以你晚上回來跟他們一塊吃飯你才快樂嘛,你都不愛他,你跟他們吃飯你還能快樂嘛。快樂的根源是什么?是你有愛嘛。孔子就是一個骨子里特別有愛的人。我們簡單來看一下孔子愛什么東西,首先愛大自然,對大自然有一份特別的好奇和特別的愛,所以孔子喜歡登山還喜歡臨海,孔子有沒有自己真坐船到海中去我們不知道但孔子至少很向往這種境界。子貢曾問過孔子一個問題,說老師,為什么君子一看到大水,很浩大的水,就一定要站在旁邊好好觀賞一番呢?孔子說,因為水啟示了我們很多美德啊。水里面包含很多美德,哪些呢?比如說水遍予而無私,沒有一點私心雜念,普遍給予,這就是德嘛,所及者生,水流到的地方就一定有生命;一朵花枯萎了,有水流到馬上就復活了,這就是仁嘛。水總往下流,你別看它流的時候曲曲折折,但它一定有道理,這就是義嘛,水不是亂流的,水流一定有道理,一定循著一條理在流,這就叫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這就像智,從山谷里沖出來時,哪怕面對著的前面是懸崖峭壁,它也毫不猶豫,這就是它的勇敢。它有多種美德啊,有德,有仁,有義,有智,有勇。明察秋毫,包容萬象等等。孔子從水里看到什么?看到美德,看到了人類的美德。他不光愛山水還愛藝術,這不用說了,孔子本身就是個藝術家。‘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我們有很多音樂發燒友你可曾發燒到向孔子這樣,聽到一首好的音樂竟然三個月吃肉都沒滋味。孔子一輩子特別愛吃肉,他生活很講究,可當他聽到音樂以后三月不知肉味,不是三個月不吃肉是三個月肉吃到嘴里沒感覺,因為他沉浸在音樂里面,他自己有句話‘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論語述而第七》’我真沒想到音樂能把人感動到這樣的程度。他完全被音樂感動了,所以他聽音樂常常是這個樣子,他在魯國聽魯國的樂師演奏音樂,他說‘洋洋乎盈耳哉《論語泰伯第八》’哎呀,多么美妙的音樂啊,我滿耳朵里都是音樂,他一聽音樂就感動了,常常被音樂感動。在大街上走路,如果聽到一個人在那邊唱歌唱得很好聽,一定穿過馬路把那人攔住,你剛才唱得很好聽能不能再唱一遍。如果在今天,肯定會認為他是不是瘋子,是不是有毛病,但孔子就是這樣的人。你唱得好聽他一定會攔住你,再唱一遍。然后你再唱他馬上跟著你唱。要不是一個對音樂對藝術有強烈熱愛的人會干出這種事嗎?所以他常常被音樂感動,感慨萬端。真懂音樂的人就是這種人。你有沒有藝術細胞,有沒有藝術鑒賞力,就看你有沒有,還能不能被藝術感動,孔子就被感動了,在孔子看來,人生天地之間滿眼山水,滿耳音樂,我有雙眼,天地便有山水,我有雙耳,人間便有音樂,真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啊,你生活還缺什么,不缺啊!上帝給了我一雙眼睛同時也造了很多山水,上帝給了我一雙耳朵同時又弄了很多音樂,你說上帝對我們多好呀。所以后來孟子講‘萬物兼備于我’,莊子也說‘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是同樣的境界,這就是人生的一種最高境界‘圓融純粹’,當你到了這個境界,你想通了這一點以后,哪里用得著去爭名奪利勾心斗角,哪里用得著去追求甘脆肥膿錦衣玉食,哪里用得著去追求紫袍玉帶高樓大廈,也用不著鐘鳴鼎食聲色犬馬,這些都不要了,造化給我們的東西夠豐富了。孔子自己怎么樣‘飯疏食飲水曲肱(弓)而枕之’吃粗糙的食物,喝一瓢涼水,枕頭都不要了,人生下來枕頭自帶,就胳膊肘支著,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快樂也就在其中呀‘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第七》’用不義的手段得到的那個富和貴對我來說就像天邊的浮云一樣。你看這最后一句多瀟灑,誰能夠把富貴看成浮云你就真的徹底思想解放了,真的就解脫了,真的就瀟灑了,所以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一句是大瀟灑,有這個大瀟灑你才有大快樂,你放得下你才能拿得起,你舍得出你才能得的到。孔子本人從這種單純里面找到了快樂。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