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鬘集精華
生死輪回之苦海,深可怖畏,極難超越;一個人如果想尋求解脫和證取一切智的佛位。
常常思念十種可悲之法:
(一)此十分難得之瑕滿人身,若是把它當作造惡業(yè)的工具,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二)此十分難得之瑕滿人身,若是不用它來學佛,而白白的空過死去,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三)在這個惡濁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消耗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四)自心之本體實即離戲之法身,讓它沉陷于迷茫的生死泥沼里,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五)引導自己趨入佛道的善知識,在自己未證菩提之前就離開他,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六)戒律乃解脫橋梁,如果隨波逐流為煩惱所使,以致破戒,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七)由善知識的助緣而獲得的覺受與證悟,如果虛投在滾滾紅塵里,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八)諸成就者的修行口訣,把它當作商品出賣給沒有根基的惡人,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九)一切眾生皆是于自己有恩的父母,以怨恨心棄之不顧,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十)年輕的時期的身、口、意是鍛煉成器的黃金時代,如果白白的空過掉,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有人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雖然到處可見,不過所謂「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只要我們懂得處理是非,自然不會受其干擾。處理是非的方法,有下列四點:
一、不說是非:俗語說:「謠言止于智者。」再多的謠言、是非,只要我不說,是非自然消失。
二、不傳是非:我不但不說是非,而且面對是非,要做到不傳播是非,以免是非渲染、擴大。
三、不理是非:對于世間的是是非非,你越理它,它就越理越亂。所以處理是非的另一個辦法是,不理是非。
四、不聽是非:盡管再多的是非,我都「非禮勿聽」,因為是非、謠言是極可怕的。對日抗戰(zhàn)期間,有一天,空襲警報聲大作,有個人說:「一架飛機來襲了!」隨后有人問:「多少飛機啊?」他回答:「是一架飛機!」問的人沒聽清楚,就立刻傳告別人:「十一架飛機!」有人再問多少架飛機,他說:「就是一架飛機!」結果謠傳到最后成為「九十一架飛機」,可見以訛傳訛,多手傳播的可怕。
因此,我們要想過清凈自在的生活,就要會處理是非。處理是非的方法有:
一、不說是非。
二、不傳是非。
三、不理是非。
四、不聽是非。
很久以前,有過這么一首歌,歌中有著這么一句:‘情到深處人孤獨’。
為什么當感情越來越深厚時,人卻會感覺到‘孤獨’呢?那是因為我們往往在付出感情的同時,也加入了過多的‘自我對他人的要求’。
感情,本來只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之下的一種自然‘產(chǎn)物’,也是人際之間的一種承擔和負責,是不帶有任何‘自我對他人的要求’的。然而,在付出感情的同時,我們往往預先‘假設’、‘想像’著對方可能有的回應和表現(xiàn),并且期待,甚至要求這種種‘假設’隨著個人意愿而成為事實。一旦意愿不能實現(xiàn)的話,憤慨、不滿、失望、猜疑等種種情緒由是而生。在這種情況下,相愛變成了彼此相互要求、須索的手段,終致造成苦惱—所求不得。當失望、猜疑的情緒生起后,我們便會開始覺得自己不被關心、重視,一股強烈的、對‘自我’的執(zhí)持不放,使得這種‘感覺’一再加強,也就會自怨自艾、自憐自嘆起來。到了這個地步,我們將會認為自己是受害者(事實上,這是一種錯誤),是應該被垂憐的、同情的‘弱者’,所謂‘孤獨’于焉而生。
人際間的相互關愛雖然是易變而不安定的,但它卻是生活中具體而生動的經(jīng)驗;它并非為了達成某種目的或要求的手段,沒有任何其他的期待或須索—在我們付出感情時,不應該認為:‘我對你這么好,你也應該對我......’這將使被關愛的人產(chǎn)生壓迫感,并且在忍無可忍時作出反彈或抗拒;于其時,付出感情的一方便會認為自己深深地受到了傷害。其實這一切是多么地不必要。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相互依存,同時擁有個別的‘基地’的,讓感情成為一種自自然然的相依,彼此相互激勵、共同成長,為什么要讓它成為一種‘痛苦的占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