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和尚家風:飯后三碗茶
2010-07-13

和尚家風:飯后三碗茶

時間:2010年07月09日 來源:吃茶養生記

  茶葉的清淡之性與禪林的疏朗之風有相近之處。《五燈會元》卷九說有一僧人間如寶禪師:“如何是和尚家風?”禪師答曰:“飯后三碗茶。”茶與禪的關系至少可以從生理學上得到解釋:佛教僧侶重視坐禪修定,長時間的正襟危坐,可使人昏沉疲倦,四肢麻木。為了調濟精神、補充營養,又不致違犯戒條,茶水自然成為僧侶們最合適的飲料。

  僧侶飲茶之風可上溯到東晉時期,《晉書·藝術傳》載,后趙昭德寺的道開禪師晝夜不臥,除日服數枚藥丸外,“時復飲茶蘇一二升而已”。所謂“茶蘇”,是一種用茶葉與果汁、香料配合制成的飲料,相當于如今的“天然營養液”。禪茶之風到唐朝尤盛,陸羽《茶經》中記載的“煎茶法”即源于禪林中。而僧人之間交往酬答,也大抵清茶一杯,參玄論道。所謂“青云名士時相訪,茶煮西峰瀑布冰”(貫休《題蘭江言上人院》詩),可視為茶道的雛形。唐代的著名詩僧皎然不僅詩文垂史,而且也是烹茶高手,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云:“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飲茶在禪林中成為固定的制度,是宋代以后的事情。當時禪寺皆設有“茶堂”,并有“茶頭”專管燒茶;寺中按時擊“茶鼓”召集僧眾飲茶。出家人最講究慈悲與施舍,樂善好施,廣結善緣,所以他們常以上等茶供佛,中等茶待客,而僧人自己卻只飲些下等“土茶”。在“農禪”思想指導下,僧侶住往因地制宜,種植茶樹與五谷,以自食其力,即便是德高望重的大禪師也親自參與。如《宗門葛藤集》就記述了溈山和仰山兩位高僧一邊摘茶、一邊即興酬答的佳話。

  但茶禪的主要功能在于養生。《神農本草經》認為“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惰、輕身明目;宋代學者錢易的《南部新書》記:唐大中年間(公元847-859年),東都有一僧人年120歲,唐宣宗李忱甚感奇怪,問僧人服什么藥而能長壽。其僧稱:”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性本好茶。至處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宋代的日本僧人榮西從中國引進了禪寺的飲茶方法,另一位日僧珠光訪華時,就學于克勤禪師,珠光學成回國,克勤禪師特意作書相贈,書曰:“茶禪一味”。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