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見自已
我執,是我們常常犯的毛病。我執,是指人類執著于自我的缺點。包括自大、自滿、自卑、貪婪,或者自我意識太強而缺乏集體意識和奉獻精神,或者太關注自己而忽略別人等等。我們學佛、學圣賢之道,多數人只是學個表面,其原因何在?我執沒有破。我執,直接影響著我們學佛的精進,消除我執是佛教徒的一個重要修煉目標。
人原本是善良的,慈悲的,真誠的,智慧的,這與佛并無多大差別。人之所以變的如此貪婪自私、狂妄自大、狂躁不安,甚至無惡不作,人之所以成為人而不是佛,是因為人的自性被貪嗔癡所掩蓋而看不到了,人的自性的丟失就是人與佛的根本區別。
星云大師說:認識自己就是自覺的功夫,也就是明心見性。如禪宗所謂的“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一個人能夠自我閱讀,自我觀照,把自己一生的功過、得失,都能讀得清清楚楚,最后能讀出自己的佛心、佛性,這才是世間最大、最有價值的學問。學佛,修煉的就是這種功夫。
閱讀自己,關照自己,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心才能做到“不動心”。真正的佛法就是把握自己的心,心在哪里?我們一說到心就以為是身體里那顆蹦蹦跳動的心,其實不是。都往內找,心不一定都在身體里,心無處不在,到處都是我們的心。弄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心。我們自己經常說:“不能動心、不能動心,”其實那個時候心正在動。說“心不能隨境轉”,那個時候心已經隨境而轉了。什么時候能夠見到自己的心?是在不特意去控制它,不刻意去把握它的時候,也就是說是在無欲無求的時候。明白了自己的心,見到了自己的性,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心,才能不動心。
尋找自性,從放下開始。從何處放下?從自私自利放下。如何放下自私自利?首先要放下對世間一切人事、物質控制的念頭,如果我們想控制這個控制那個,菩提大道就完全被障礙了,放下了控制和得到的欲望就放下了煩惱,就尋回了自我,找到了自性。否則,你即使把佛經背得滾瓜爛熟,佛理講得天花亂墜,都沒有用,因為那都是別人的,完全不是自己的。
世間有一句俗話時時警醒我們:“人貴有自知之明。”不閱讀自己,怎么認識自己?不能認識自己,何談自知之明?想想長這么大,自己一直在閱讀別人,還真是忽略了閱讀自己。看來,還真得好好的閱讀自己,反觀自己,隨時隨地改掉自己的毛病,認清自己的過錯,好好地待人處事,好好修行,已是時不我待。
靜下心來,閱讀自己,觀照自我,這個很重要!讓我們在閱讀自己中,把握自心,升華心靈,無論走到哪里,心中那片純凈的天空都不被世間的塵埃所湮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