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來,遼寧省北鎮的38歲農村婦女唐雀,在自家蔬菜大棚搞起生態農業的科學技術研究。她在大棚里種上苜蓿草,苜蓿草養豬,豬糞還田,田里種植的櫻桃柿子、薄皮甜瓜,現在已果實累累。
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唐雀說:“我做夢都想當個農民技術員,沒想到這愿望真實現了。”如今,她如愿以償地當上了農民技師,這受益于遼寧省進行的人才制度改革試驗。
“過去整日在農田里臉朝黃土背朝天的中國農民,想都不敢想自己也能參加評職稱。今年,給扛鋤頭的農民評職稱,將在遼寧一路綠燈。”遼寧省人事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說,農村經濟的大發展,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農民素質提出了新要求,“給種田農民評定職稱,為提高農民素質,找到了一個非常得力的‘抓手’,政府和社會對農村中的‘田秀才’、‘土專家’給予認可和重視,會更好發揮他們致富帶頭引導作用,也會更大地激勵起農民學習科學技術的積極性。”據遼寧省人事廳介紹,遼寧已把給農民評定職稱,作為了今年人才制度改革的重點,在全省范圍全面展開。此前,遼寧進行了2年多的試點,已有11111名農民獲得技術職稱。
遼寧完全從農村現狀出發,制定出農民職稱的評定標準,共28條實施細則。這些規定,沒有特別強調學歷,更注重的是農業技術水平和推廣能力。具有初中以上學歷的農民都可報名,按實踐能力,職稱的評定分成4個等級:農民技術員、農民助理技師、農民技師、高級技師。首批設有農學、植保、蔬菜、園藝、動物防疫、農機維修等20個專業,涉及60多個系列,在當地農村里已成為致富帶頭人的種糧大戶、種菜能手、養殖大戶都將獲得中、高級職稱。
據了解,遼寧農民參加職稱評定全部免費,其費用由政府從人才專項資金中撥付。職稱只是對被評定者本人的客觀評價,不涉及待遇、工資問題。據政府有關部門透露,他們正在研究制定政策,對評上農民高級技師并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給予優惠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