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一些大城市的房價仍在上漲,廉租房的建設成為關注焦點。然而,建設部日前公布的“70個地級以上城市尚未實施廉租住房制度”的消息,讓人心中一涼。
一些專家指出,應該將“廉租房”建設納入政績考核內容,同時政府也要調整包攬到底的解困思路,從補“磚頭”改為補“人頭”,從靠“市長”變為靠“社會”,這樣才能快速、低成本地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實現高房價時代的“破冰之旅”。
天津:構筑三道住房保障網
為讓中低收入家庭也能居者有其屋,近年來,天津市著手構筑三道住房保障網。第一是建設廉租住房,解決拆遷戶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第二是多渠道籌集房源,向低收入拆遷困難戶提供經濟租賃房;第三是通過定向銷售經濟適用房,解決拆遷中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
從2003年至2005年底,天津市用于社會保障的住房投資累計達8.93億元,其中財政預算6700萬元,公積金增值收益4.25億元,其他方面投資4.01億元。
天津市國土房管局介紹,從2004年7月天津市正式開始接受廉租房配租申請至今,天津市已經有1327戶“雙困”家庭符合廉租房配租條件。今年天津市還將向2000戶拆遷“雙困”家庭提供廉租房,其租金價格仍保持1元/平方米。
為確保真正讓低保戶受益的原則,廉租房具有退出機制。對于不再具備配租廉租住房條件的家庭(含在承租期限內的家庭),應在接到退出通知后的6個月內騰退住房。
對于不能按時騰退的,從次月起按屆時配租租金的200%收取房租。如在第12個月內仍未騰退的,從次月起按屆時配租租金的300%收取房租。如在第24個月內仍未騰退的,由市住房保障辦責令其退房。拒不退房的,市住房保障辦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廣州:變補“磚頭”為補“人頭”
廣州市民譚興蘭和女兒多年來一直住在6平方米大的房子里。在2001年的時候譚興蘭通過抽簽拿到了號,排隊等了3年卻拿不到房。王大爺從去年開始申請北京市的廉租房,也一直未能如愿。這兩個例子說明,大城市用來配租的廉租房子太少,而申請的人又太多,“僧多粥少”的矛盾在短期內難以得到解決。目前,部分城市的廉租房建設還沒有建立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部分城市財政預算也存在安排資金不足問題。
2005年初,廣州市開始實行新的廉租房政策,從補“磚頭”轉變為補“人頭”。政府不再忙碌于建房子,而是實施以“租賃住房補貼”為主的方式,走市場化的道路,成為合理統籌社會資源的無形之手。2005年底,在一年的時間里,包括譚興蘭在內的廣州3246戶雙特困戶住上了新的廉租房,相當于此前10多年的推動進度。廣州市房管局有關負責人認為,通過市場化解決困難戶的住房問題,初步證明是一舉兩得的有效策略。一是使受惠面擴大的同時,照顧了不同人的需求。二是對于已經相當活躍的我國二手房產市場來說,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市場資源。
岳陽:破解廉租房三大難題
與70個城市尚未建立廉租房制度截然相反的是,經過5年的努力和探索,湖南岳陽市成功破解了廉租房推行過程中的房源少經費緊、貧民窟趨勢明顯、住戶不肯騰退等三大難題,充分發揮了廉租房的住房保障作用。
2001年岳陽市啟動廉租房建設時,全市共有最低收入無房戶家庭3000多戶,住房困難戶家庭6000多戶,還有不少居住危舊房屋的貧困戶。岳陽市政府承諾2008年全面解決無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
岳陽市房地局為了籌集資金,多管齊下,爭取將廉租房建設專項資金納入政府財政預算,確保每年不少于300戶享受到政府租賃補貼或入住廉租房。建設廉租房或發放租賃補貼的資金以財政預算專項資金為主,僅2004年市財政就撥款741萬元。住房公積金增值部分、直管公房出售后的部分凈歸集資金以及已建成的廉租房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所得的收益,也劃歸廉租房建設資金。
在解決資金“大頭”后,岳陽市利用多種渠道建設廉租房。岳陽市三五一七橡膠總廠是上世紀50年代初創辦的一家老軍工企業,針對工廠住房困難問題,岳陽市房地局主動上門服務,與該廠聯合興建4棟近9千平方米的廉租住宅,一舉解決了132戶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
岳陽市廉租房的建設調動了全社會的力量,一些商品房開發商也積極投入到廉租房建設中來。
在廉租房的實施過程中,實現資金和住房的“循環利用”至關重要。為切實保證廉租住房真正用于解決最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困難,岳陽市租賃住房補貼和實物配租的期限暫定為一年。在實際工作中,對不同意騰退的住戶,責成其按當前年度市場價格出資購買或按市場價租賃。靈活的騰退制度,既避免了產生難以調和的“搬家”矛盾,又達到了住戶和政府“雙贏”的目的。(記者黃玫明星 張濤)
“全國70個地級以上城市尚未實施廉租住房制度”被披露后,廉租房的建設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接受記者采訪的多個專家認為,建廉租房只是住房保障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現在,亟待建立廉租房的認定與監管機制、住宅過濾機制、政府與市場的協調機制等三大根本性制度。
◎關注困難群體住房
建設部日前通報了全國廉租住房制度建設與實施的情況,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不少網民對這一制度發出種種疑問,新華社記者9日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建設部住宅與房地產業司有關負責人。
◎廉租住房制度是針對住房困難的最低收入家庭實施的一種社會救助,是我國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申請廉租住房的最低收入家庭,應當由戶主按照規定程序向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廉租住房制度與福利分房是有本質區別的。
◎對于出租人來講,向廉租住房保障對象出租房屋,其租金標準按市場租金收取;對于廉租住房保障對象來講,也要按市場租金交納。
◎廉租住房制度建設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詳細進入
無論房地產市場如何變化,總會有一部分困難群眾買不起房。解決困難群體住房問題,政府理所應當唱主角。
歷史地看,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包攬了城鎮住房從建設、分配到管理的全部責任。住房體制改革進程中,也始終堅持國家、單位、個人三者合理負擔的原則。政府在住房供應中仍然起著主導作用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