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與菩薩
2011年07月05日 轉自:佛教圣地 作者:寬運法師
圖片來源: 圖片庫
世間上,國與國的戰爭,家與家的抗爭,個人與個人的斗爭,無非是為了利益上沖突。國與國的戰爭,為了保護自己國家人民的安樂和利益;家與家的抗爭,也是為了自己家庭眷屬的利益;個人與個人的斗爭,更是為了爭取個人的利益。范圍雖有大小,但為了自己的利益為前提卻是一致的。如果能舍棄自己的利益,而為大眾著想,那就難能可貴了。而好人與壞人;凡夫與菩的差別也就是在這里!
從前有一個國家的國王叫做長壽王。他很仁慈,很愛護老百姓,所以人民也很尊敬他。有一天鄰國興兵欲來侵略這個國家,國內文武大臣正在參議如何退兵。長壽王心想,鄰國所以興兵無非是為了我的國土與我這個王位。我國若出兵抵敵,兩方必死傷很多,為了保住我自己個人的地位,而犧牲那么多的生命,我又于心何忍?不如我自動把王位讓給他,免得大動干戈。但是如果和諸臣說明此事,他們一定不會贊成,所以長壽王便等到晚上,打扮成老百姓偷偷的離開了王宮。
第二天早上,眾臣發現國王已失蹤,所以也就沒有計劃出兵,讓鄰國順順利利的接管了這個國家。鄰國的國王接管了這個國家后,還不放心,出皇榜欲捉拿長壽王。這個時候國內有一位孝子,因為父親去世,沒有錢可以辦喪事,聽說長壽王非常的仁慈,人民若是有什困難,他都會幫忙解決。所以千里迢迢的來到皇宮求見國王,可是來到了半路,卻聽說國王已經跑了,于是就很傷心地坐在那里哭了起來。
這個時候,化作老百姓長壽王,剛從這里經過,就問說:「年青人,你為什么在這里哭泣呢?」青年說:「我的父親去世了,因為家里很窮,沒有辦法辦喪事,想去求國王幫忙,可是聽說,國王已經跑了,我的希望也破滅了,所以才哭呀!」他說:「我就是長壽王啊!現在新王出榜欲捉拿我,你若抓我拿去見新王,必有一大筆的賞金,你就可以把賞金拿回去辦你父親的喪事了!」「那怎么可以呢?這豈不是害了你?」「不要說了,我跟你去見新王就是了。」年青人,唯有照辦,強拉他去見新王。
見了新王后,長壽王即說:「我就是長壽王,他拿了我,欲領一筆賞金。」新王于是立即賞賜這位年青人一筆賞金,馬上下旨要斬殺長壽王。人民百姓聽了這個消息,都非常的傷心,扶老攜幼的哭送長壽王,其中還有長壽太子也打扮成老百姓雜在人群當中為父王送行;長壽王見到自己的兒子,就假裝對眾人說:「我這樣的犧牲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你們不要替我報仇,若有人欲替我報仇就違背了我的意愿,就是我不忠的百姓。」于是,長壽王被斬以后,長壽太子打扮成音樂師混入王官奏樂給國王聽,得到國王的賞賜
這位長壽王就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過去生。這個故事說明了如果要成就佛道,我們必須生生世世實踐行慈悲喜舍,利益眾生,積功累德,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情,犧牲自己、利益眾生──成就他人,最后才成就自己,這就是菩薩道的精神!
這時長壽太子,即對新王坦白說:「我就是長壽太子,本來我想趁你睡覺的時候殺死你,因為憶起父王臨死的交待,所以沒有殺死你,既然我的父王已犧牲了生命并把王位讓給你了,現在連我這一條命也都一起給你吧!」國王聽到這些話,覺得非常的慚愧,他們父子都那么的偉大,我怎可以貪心無厭的地占有他們的國家呢?于是便將國土交還給長壽太子管理,回到自己的國家去了。這時長壽太子,即對新王坦白說:「我就是長壽太子,本來我想趁你睡覺的時候殺死你,因為憶起父王臨死的交待,所以沒有殺死你,既然我的父王已犧牲了生命并把王位讓給你了,現在連我這一條命也都一起給你吧!」國王聽到這些話,覺得非常的慚愧,他們父子都那么的偉大,我怎可以貪心無厭的地占有他們的國家呢?于是便將國土交還給長壽太子管理,回到自己的國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