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與禪宗“平常心”
2011年07月12日 來源:華人佛教綜合
茶道與禪宗“平常心”(圖片來源:資料圖)
馬祖時代,確實使本來就從容順俗、簡易直捷的禪宗進入了更為突出日常生活意味的時代。茶則成為禪宗實出生活禪的最佳杰作。禪道——生活之道——自然而然,這一概括性提示,無疑是馬祖禪學比前此南禪宗師們更具有深刻意味的關鍵所在。皆木大拙說:“事實上,禪道就是生活之道,而生活則是活、動、行,并不僅指思想。因此,對禪來說,它的發展應該指向活動,或更正確地說應該體驗它的道而不是用語言進行表示或說明,也就是不用觀念加以表示或說明,這不是很自然的事嗎?現實生活并無什么邏輯,因為生活是先于邏輯的。”
茶道建基于茶之真性。杯茶之中,蘊含真性真情,此乃中國茶道最具有實質性內涵的文化哲學,亦是茶文化的意義所在,即便對整個中國傳統文化而言,它的深刻意義也是怎么強調也不過分的。從茶禪之真性論看,仍須追溯至《楞伽經》?!独阗そ洝分卦谡嫒绶鹦哉?,而從慧能始,開始關注主體自性自心的發掘,馬祖統一了二者,他的“禪道自然”觀,顯示了獨特的思維視角。他一方而抓住了如來藏佛性及其根本空義,一方而又抓住了自性自心之本體。更有意義的是“直會其道” 而又“立處即真”的“平常心”,對人的能動性以及感性存在作了極大的肯定,是突出心靈作用的徹底的主體化理論。這種對心體的自覺回歸,必然由強調心的徹悟價值導致堅定的個人主體世界,從而對人的主體性、自由性及現實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確認與頌揚。從實踐意義說,馬祖更是把篤行實踐擺在禪的本體位置,要見佛性,必須在禪道自然的生活行為上著眼,這就直接把禪道行為化、生活化,從而使禪修轉移到自然的日常生活軌道上來。總之,“觸事而真”或“立處即真”的禪道自然觀,使馬祖“平常心是道”的禪學理念開啟了禪的更有創意而自由、更加活潑而自然的宗風。它無所不及地影響了茶風并使其形成了中國獨特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