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和平門外琉璃廠素以“文化街”著稱,這條老街最后一次大規模的改造還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建成了59幢紅梁青磚、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筑,構成現在東、西琉璃廠商業街600余米的主體街道。隨著市場的發展,琉璃廠“文化街”美譽受到威脅。
■初步改建方案
★把中國書店前改造為休閑區,設立一塊記錄琉璃廠歷史的碑,借鑒王府井步行街風格,整修街道,增設公共休息設施、規范指示牌匾。
★為解決停車問題,為旅游大巴設立臨時停靠站,在周邊集中規劃停車帶,疏導解決停車困難。
★在東、西琉璃廠之間建立一個長40米的過街天橋,使東西琉璃廠重新連成一體,復古的“廊橋”樣式也將成為琉璃廠的新景觀。
★請廣告公司為老街進行形象設計,將各門店的牌匾和戶外廣告統一風格,引進民俗手工業,形成觀賞、游覽、休閑、購物一體的民俗商業觀光旅游景點。
■新聞背景
目前琉璃廠商業街共有188戶商戶和兩處市場,由于大部分商鋪都以經營文房四寶、古玩字畫為主,缺乏特色,造成目前7成的中小門店只能維持經營。一些有專營項目的老字號也漸漸變成“雜家”。此外,缺少車位、交通不便、游商泛濫等問題也比較突出
【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