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思修過程中應避免五個誤區
2011-11-29
聞思修過程中,佛弟子應避免五個誤區
益西彭措堪布
(1)不認真聽聞。有的人以為聽聞佛法就是聽個傳承,求得傳承的加持,在聽的時候左耳進、右耳出,不專注于聽聞的法義。如果對法義不具備恭敬心和信心,就得不到傳承的加持,反而緣正法而造下嚴重的惡業,而墮落惡趣。如果對法義具有恭敬心和信心,則必然會認真聽聞,并把聽到的法義牢牢地記在心中。
(2)只聽聞不思維。僅僅在進行聽聞,聽了很多法,念了很多經,背了很多書,卻既沒有去認真理解其中的法義。大家要明白,一直只是在口頭上念叨“苦苦”、“壞苦”、“行苦”、“空性”、“光明”,而不去動腦筋如理思維,是不可能理解這些法義的。如果沒有經過如理的、扎實的思考,即使獲得了聞慧,這個聞慧除了能幫助認識煩惱之外,還不能起到對治煩惱的作用,因為它就像畫餅充饑中的餅一樣,看了那圖中的餅,能讓人知道餅長得什么樣,但是還不能用來充饑。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說得很清楚:“于基道果一切法,生起真實之定解,聽聞生信此二者,猶如道與彼影像。”即對于基道果所涵蓋的一切佛法,有兩種不同的聞思結果。第一種是根據教理如理思維,從而引生出堅定殊勝的定解,依靠這樣的定解所提供的真實道路,可以極快地證得涅盤;第二種是未隨教理進行如理的思考,只記得一些聽來的詞句,這種是鸚鵡學舌,只是聞得生信,不能引生智慧、遣除障礙,因而不殊勝,就像紙上所畫以及心中臆想出來的道路,沒有實際的作用,不能導向涅盤。
同時,在思維時必須突破自己舊有的思路和觀點,倘若以自己狹隘、偏執的觀念來修改佛菩薩純凈的見解,這就落入到了穢器的過失中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盡可能地站在佛菩薩的高度上,如實地還原出佛菩薩講說經論時的心態,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與經論相應,這是獲得經論真正意義的一條捷徑。
(3)在聞思佛法時不聯系實際。佛法的聞思必須和實際聯系起來,佛陀講授的一切法門,都是為了消除眾生人法二執,以及由此產生的煩惱、所知的二障,因此講的不是別人的事情,就是大家身心相續中的問題,如果沒有和身心相續聯系起來,沒有和現實進行對應,這樣的聞思就變成空談了,沒有效果,浪費了獲得法義加持的機會。
(4)只聞思不修行。修行是聞思是獲得佛法中的證法的唯一途徑,也是聞思的目的所在,已經通過聞思理解并結合自相續進行體驗了,也形成了穩定的見解,但沒有串習這樣的見解,沒有使這種見解成為自己的新的習氣,沒有在串習中去對治舊有的煩惱,替換舊有的習氣,這是將快到手的如意寶放在了一邊,更加是一種浪費了。
(5)只想修行,不想聞思。正是因為大部分人無法直接產生修行的功德,也就是說修不起來,所以才需要進行聞思。修不起來的原因,是不知道修行所需要的見解和方法,通過聞思來知道正確的見解和方法后,就為修行消除了違緣,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不需要經過如法到量的聞思,而想要直接修行,這對于像普賢王如來等少數善根深厚者來說,是可行的,但是對于眼光還只局限于世間的一點得失的大部分人來說,則完全是一種緣木求魚的行為了,忙碌半天,不但沒有結果,最后連對解脫的信心都有可能會被磨滅掉。
聞思修三慧的殊勝作用
1、三慧是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的唯一津梁
三乘佛法的功德,都是從聞思修獲得的三慧中產生出來的,過去和現在的一切佛陀,都是對于法寶進行了精進的聞思,然后按照獲得的思慧,不折不扣地進行串習、修行,才得以成就的。像本師釋迦牟尼佛,廣度了娑婆世界的無量眾生,而且在如今的五濁惡世,眾生仍然憑借著本師流傳下來的法寶,在獲得解脫道上的利益。但是大家要知道,在久遠劫前,本師也是一位凡夫,而且還因為踢了母親的頭,而墮入在地獄之中,如果沒有聞思修,他能夠給眾生帶來這么大的利益嗎?
再比如阿彌陀佛,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一個連痛苦的名字也聽不到的殊勝國土,利益了一切世界的眾生,假如當年法藏比丘沒有精進聞思修,以他的力量,能產生出如此大的能力嗎?
再比如密勒日巴尊者,之前為報仇,殺死了35人,犯下如此大的惡業的人,世上也少見,但是尊者卻依靠佛法的力量即身成佛了,佛法就是這樣,如果如理聞思修后,所獲得的力量,不但可以把一個壞人變成好人,還可以讓人脫離輪回,成就佛果。從尊者身上,可以看到佛法的無窮力量。
還有,像曾經的難陀尊者,貪心很重,即使出家了,也還念念不忘俗家的妻子,當他依靠佛陀的神力見到了天上的天女,則又移心別戀,開始貪求起天女來了;曾經的須菩提尊者,嗔心很重,就連聽到風吹雨淋的聲音,也會莫名其妙地生氣;曾經的周利盤陀伽尊者,癡心很重,經書背到下句,就忘了上句。但是,他們最終都成就了,成了佛陀座下的大阿羅漢,他們靠的是什么呢,就是對于法寶孜孜不倦地聞思修行,而產生的智慧。
如果我們獲得了聞思修三慧,這將比世間上最珍貴的東西還要珍貴上千百倍,這能實現我們暇滿人身的價值,使自己成為世上最富裕的富翁,并且還能幫助親戚朋友,使他們也能沾上佛法的光,獲得佛法的一份加持。在倓虛老法師的《影塵回憶錄》里,就記錄了一位叫劉文化的居士,研讀了七八年的《楞嚴經》后,在現量境界中,超度了自己的冤家、妻子女兒和父母的故事,大家可以找來這本傳記看看。
獲得了聞思修三慧,還能認識到周圍的親戚、同事的煩惱,并用如理作意的法義來實際分析,幫助他們減少、壓服煩惱,凈化他們的思想,影響并帶動他們過有意義、有價值的生活,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這對于社會的和諧、國家的安寧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在根基逐漸成熟之后,甚至有可能修持六個月就能成佛的金剛乘密法。這種對于沉溺在輪回無數劫,甚至是小學都要讀上六年的眾生來說,是根本無法想象的事情,但是在獲得了聞思修三慧之后,就完全有可能實現。
這樣的聞思修佛法的三慧,在外道與世間的學說之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它們最多只是讓人祈禱一個并不存在的遍計神我,想都沒有想到眾生的心性中本來就存在著功德圓滿的如來藏光明。因此我們應該好好地聞思修,努力獲得聞思修三慧,讓相續中充滿佛法的功德。
2、聞慧能認識煩惱
獲得了聞慧,能夠認識煩惱。凡夫的特點,是整天都身處煩惱之中,但認識不了這些煩惱,還認為自己各方面還比較不錯。其實世間人的很多的認識都是顛倒的,比如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首先把自己考慮到最前面、把對異性的貪執說成是“偉大愛情”、亂發脾氣傷害別人說成是“張揚個性”、把為自己的名聞利養的努力說成是“有上進心”、把“執著”當作是褒義詞等等。這些現象,都是沒有智慧所導致的,是無明的直接體現,長期這樣的非理作意,導致的是忙碌一生,最后還是一場空,不但什么都沒撈到,還增加了許多新的業障。通過對經論的聽聞,就能發現哪些是對自己和他人真正有利的,應該實行的,哪些是對自己和他人都有害的,應該放棄和斷除的。對自他有害的,就是煩惱。這樣當自己或他人的煩惱出現的時候,雖然沒有能力進行對治,但是能馬上認識到它,不會像以前一樣犯了錯還不知道哪里錯了,這就是聞慧的作用。
比如有些人經常在說:哎呀,我的執著很大,就是放不下哪。這句話就是典型的聽聞了但是沒有產生聞慧的情況。說這樣的話的人,往往只是籠統地知道了有一個“執著”,但是執著具體是什么樣子,如何對應到自己的身心相續上,則是一點也沒有考慮過。雖然他說的時候就處在執著之中,對于世間的恩怨、自己的功德等等都在當作實有,但是他卻一點也不知道這些就是嘴里說的執著,不認識自己的執著,就更不用說如何去對治了。真正具有聞慧的人,會有一分慚愧心,不會若無其事地,甚至是炫耀般地在說“哎呀,我執著很大”了。
3、思慧能壓服煩惱
獲得了思慧,能夠壓服煩惱。思慧是在思想上接受了之前學到的聞慧,這相當于世間說的思想得到了改造,得到了升華。雖然因為之前錯誤見解的習慣勢力還在,心里還不斷會有和它相應的煩惱的出現,但是當這些煩惱出現時,通過聞慧能馬上把它們認識出來,通過思慧,則能運用如理作意,而把煩惱壓服下去。
比如當自己看到某個人,感到很不爽的時候,具有思慧的人,就會用理解到的法理如理地去分析,知道自己之所以看對方不爽,是對方在某個地方沒有按照我的標準在行事,傷害到了自己的我執,這樣就通過對方,發現了自己還隱藏著的那些執著,并且在這個方面會產生不爽,說明類似的其他事情都會讓自己生起嗔心,這樣的自己,還根本不可能出離輪回的這樣牢獄。另外,對某個人不爽,說明自己慈悲心還非常膚淺,沒有認識到對方過去世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對不起過去世的這位母親,就如同對不起現在世的母親,這是非常不應該的事,根據思慧,可以有這樣的種種的如理作意,這樣就能把心中的不爽和執著給壓制下去,甚至還會由此而感謝對方提供了讓自己發現毛病的機會。
4、修慧能根除煩惱
獲得了修慧,能夠根除煩惱。修慧就像文殊菩薩的寶劍,它能斷除無明,這就從根本上把產生煩惱的可能性給截斷了。
比如修悲心,當串習成熟的時候,悲心成了自己的習慣思維模式,心里起心動念都在悲心的狀態中,任何時候都會把眾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樣雖然貪嗔等煩惱的種子還沒有斷,它們的習氣還會蠢蠢欲動,但是煩惱不會再有現行的機會了。而如果修的是般若法門,則當徹底見到了一切萬法都沒有實質,都是如夢幻一般的時候,眾生即使要產生實執,也沒有可以產生實執的所境了,執著斷除,煩惱也就沒有立身之地,連根拔除了。
又比如修人無我空性,當對于唯蘊無我串習成熟后,現量可以感受這個世界就只有如幻的五種蘊聚,而它們又是多體的、剎那變動的、互相產生因緣作用的,在這樣的世界中,根本就沒有一個常、一、自在“我”、“你”、“他”可以執著,這樣心相續里就非常的寂靜,沒有任何的躁動不安,不會有任何的煩惱,因為沒有一丁點可以產生煩惱的因素。
還有像修世俗中萬法如幻,每天精進地串習一切法都是因緣所成,沒有絲毫的來去,也沒有絲毫的實質,就像鏡子中的影像一樣虛幻不實,功夫成熟后,就會在現量中感受這種空靈的境界,在這種空靈的境界中,煩惱的顯現就得以永遠消除了。
5、聞思修三慧是檢驗學佛效果的標準
在今后的佛法學習中,大家應該以聞思修這三種標準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就拿現在在學的《般若品釋——凈水如意寶》來說,首先,每次學習前,至少要先把偈頌背下來,并做相應的預習,預習不能走過場,要找出《凈水如意寶》的脈絡,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聽法時,認真聆聽對法義的解釋,同時還要能夠知道“自性”、“空性”、“顯現”等法相名詞在現實中的含義,聽法后及時復習。這樣就基本能產生出聞慧來,知道了自己在哪些地方執著了自性,哪些地方本來應該是空性的等等。其次,要對法義進行細致的分析,既要抓局部又要抓全局,抓局部是盡量理解每個法相、段落的意思,抓全局是把對法相、段落的理解放到全論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并在法本的指導下,在現實中觀察自性為什么是空無的,顯現為什么是如幻的,所謂的“我”為什么在世俗中也并不存在等等的道理,這樣就能產生出對治煩惱的思慧來。最后,按照這樣的思慧進行觀察修和安住修的修持,讓思慧產生的分別智慧融入自己的相續,最后產生出能完整無遺呈現法義的分別妙慧來。如果大家覺得效果不理想,沒有產生三慧相應的作用,必然是沒有如理按照聞思修的規律去學習,就應該重新檢查學習的方法。
有些人剛學佛的時候,似乎信心很大,煩惱并不很強,但是時間長了之后,反而覺得煩惱反而增加了,信心也受到了影像。那他是不是退步了呢,其實不是的,因為剛學佛的時候,不認識自己心中的煩惱,之后隨著聞思的增加,逐漸看清了自己的內心,這才看到了很多煩惱,這些煩惱是無始以來妄動的執著習氣所形成的,是一直存在的,因此能認識到它們,這是一種進步。就像看大海,遠遠看大海的時候,看到的是一片寧靜的海面,但是當走進之后,就發現海面上翻滾著許許多多的波浪一樣。
另外,在不注意的時候,容易把聞慧當作修慧,口里說一些很高深的法相名詞,比如自性光明啊、煩惱即菩提啊等等,然后盲目地認為自己也已經獲得了這樣的領悟。這是沒有進行過認真思維,沒有仔細體會,沒有觀察自相續導致的,連思慧都不是,更不是修慧。這一點大家要仔細提防。
總之,聞思修三慧的作用是強大無比的,是世間上的任何事物都無法相提并論的,雖然修慧的獲得,需要對治自己的舊有習氣,因此并不輕松,但是思慧和聞慧,只要認真、如理地學習,是不難獲得的,它們產生的作用,也足可以認識和壓服煩惱。反之,沒有獲得三慧,會對學佛者造成很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