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出家為什么要剃發?
2012年7月24日
祈福(圖片來源:資料圖)
剃發:又作祝發、薙發、削發、落剃、落飾、落發、凈發。《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二載,悉達多太子發心,以利劍自剃須發,云:“過去諸佛為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舍于飾好,剃除須發,我今亦當依諸佛法。”
佛教徒出家是根據佛制來剃發。剃發、染衣、受戒則是取得僧人資格的必要條件。剃發染衣的用意是為了舍棄美好裝飾,實行樸素無華的生活。一般出家人也不留胡須,但我國有一部分僧人留須,他們認為出家時應剃須,此后可以留。南方國家的僧人則一律不留須。至于受戒并不需要在頭頂上燒戒疤。除漢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沒有燒戒疤的規矩。這可能與《梵網經菩薩戒本》燃身供養之說有關。唐朝已有煉頂(以艾燃頂)的習俗,這個習俗形成普遍的制度,據說是在元代。當時統治者想藉以識別真假,防止抗拒法令的人民逃到僧眾里面去。這話尚待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