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社會需要正義與愛的紐帶
2012-08-16

社會需要正義與愛的紐帶

2012年08月16日   來源:華商報

  周克華,一個圖財害命的連環殺手,自2004年以來,在重慶、湖南、江蘇等地持槍搶劫作案10起,打死10人、打傷6人,于2012年8月14日清晨被擊斃。大家長松了口氣,民眾心里的石頭也終于放下。然而,像東北二王、魏振
  
  海、白寶山、成瑞龍、張君等罪大惡極的悍匪一樣,這些人生前讓人恐懼不已,但隨著時間的消逝,當人們忘記當初的怕與痛,往往就會以一種獵奇的心態去談論他們的性格、經歷、生活行蹤、冷峻殘酷等,而對這些案件以及案件背后的生存土壤缺乏足夠的反思。
  
  許多人認為,對于每個社會都存在的這種極端惡性殺人悲劇,很難預測和防范,只有個案的意義,我不認同這種消極的主張。作為文明社會的人群,我們不能把命運交托給偶然的力量,而有必要從這些扭曲人格所制造的慘劇中,尋求塑造某種自覺的生命倫理。我同意學者蕭瀚的看法,這種每天最直接威脅著每個普通民眾的暴力,卻是“定論和謬誤最多,但被討論得最少的領域”。如果對問題的探討僅僅停留于以暴制暴,那么并不符合我們對于更文明更良善生活的追尋。
  
  1876年,意大利著名犯罪學家龍勃羅梭正式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的理論。在大量的解剖、調查和比較的基礎之上,他認為,基于遺傳等先天因素,有些人無可救藥地就是危害社會的犯罪人。但這個理論在洞察社會與犯罪之間的關系方面存在著不小的盲點,如果將這一理論落實到社會政策層面,還可能會帶來荒誕后果。龍勃羅梭后來也修正了觀點,把犯罪原因擴展到了地理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他的最大問題在于仍然遵循著社會生物學和進化論的研究路徑,而沒有看到社會文明的積累和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斷與本能的、天生的支配力量進行掙扎斗爭的結果。
  
  這為我們正確檢視周克華案的悲劇提供了一個值得反思的起點。換言之,我們不能在簡單的治安、心理和生存的意義上來看待周克華的殺人邏輯,而應該深入到基本的愛與正義的層面,來尋找我們獲得安全生活的社會保障。不管周克華的惡性殺人有著怎樣的人格特性的根源,但是,周克華也完全可以不成為周克華。難道不是如此嗎?難道我們沒有理由做這樣的期待嗎?這是我們對社會進步所持守的信心依據,也是我們可以為了正義和愛而努力的動力所在。
  
  如果沒有正義與愛的支撐,一切揚善除惡的勝利,帶來的都將只是短暫的歡呼和長久的迷失。代價既然如此慘重,我們就沒有理由放任悲劇的重演,然后說這不可避免,無關社會責任,只需被動應對即可。我們絕不能這樣,因為我們應該活得更安全、更有尊嚴。正義與愛意味著擔當和負責,意味著知恥而后勇,意味著在每一次悲劇發生后,直面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存在的危機,直面我們在應對事件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基本倫理的缺失,也意味著去重新嚴肅地審視一個社會的基本的善與正當性的基礎。而最終,這一切,都要落腳到對作為社會個體的每一個自我的拷問:我們的身體力行,與正義和愛之間,到底還有多么遙遠的距離?
  
  周克華濫殺無辜的罪惡,反映出他內心的懦弱和蒼白,以及對于光明的一種深刻的恐懼。而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這些或歡呼或逃避或譴責的人,也具有同樣的戾氣和惶恐。我們渴望公正,卻往往自以為義;我們渴望寬容,卻被仇恨遮蔽;我們渴望愛,卻活在冷漠之中。這就是無論圍觀者還是受害者,所處的真實境況。在這個意義上,對于周克華殺人所涉的有關正義和愛的強調,絕非個人自省問題,完全事關公共民情。周克華雖被擊斃,仍留下很多疑團,正義遠沒得到伸張。我們需要安全,但安全有賴于正義和真相、愛與寬恕。周克華視生命如草芥,因此必須受到正義的懲罰,而且,必須檢討愛、憐憫、尊嚴、寬恕等精神在這個文化中的缺失之因,這一點也毫無疑問。
  
  站在公共領域而非個體人格心理意義上來說,我們以及這個制度,都渴望安全。我們對安全的渴望成為惡人該殺的理由;制度對安全的渴望成為維護穩定的理由。但是,沒有對正義的切實踐行和交代,就沒有公民對安全的合理信心和托付。暴戾之氣的泛濫,必定與正義的缺失、人心的猜忌息息相關。不播撒正義和愛的種子,不樹立社會的信任和盼望,不重建理性和節制的精神,不敬畏生命的神圣和尊嚴,這種悲劇就會不斷重演。
  
  “公義當與眼淚相連,唯愛能涌出喜樂。”無論罪人還是無辜者,生命的結束都令人嘆息。周克華被擊斃了,那是他應得的,但我們這些活著的人,有理由比現在所做的做得更多更好。要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并不安全,悲劇和苦難還會發生,然而,無論怎樣,我們都要從溫柔的愛中得到安慰,也要從光明的正義中得到自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努力克服那敗壞社會、褻瀆生命的力量。這是我們成長的關鍵,也是一個制度成熟的關鍵。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