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凈空法師:做人從孝親尊師做起
2013-07-02

凈空法師:做人從孝親尊師做起

2013年07月02日   來源:佛弟子文庫

  做人從哪里做起?從孝親尊師,從這個地方做起。為什么佛要如此的對我們要求?正因為佛法的修學,最后的目標是要我們“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兩句不是禪宗的專利,是所有一切大乘法門共同的目標,到最后都是明心見性。既然總目標在此地,要見自性必須要用性德,修學與自性才能相應。性德是什么?性德就是孝敬,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孝是從理上講,敬是從事上講,佛法這是有理有事。孝是一個觀念,也就是我們對整個宇宙人生的看法。

  文字是個符號,中國文字比世界上任何國家民族文字都來得優美,是高度的藝術。不僅僅是高度藝術(講高度藝術大家會同意),中國的書法,這是世界上都認為是高度的藝術品,書法家的作品都值得人家去珍藏。這是藝術,大家都懂得。里面還有高度的智慧,知道中國文字里面含有高度智慧的人就比較少一點了。這是我們祖先了不起的發明,讓你看到這個符號就覺悟,就不迷惑了,這是高度智慧的結晶。

  我們看這個“孝”字,你要是細細去觀察,你在這里面就開智慧了。“孝”這個符號代表什么?你看它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這一個字,在中國創造文字的體例里面,就有六個原則,這是屬于“會意”,讓你看到這個符號,體會其中的意思。“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個整體,“孝”表這個意思。我們到外國,外國人常講上一代跟下一代有代溝。代溝是什么?就是不孝。代溝在中國人講“不孝”,把“老”、“子”分了家,拆開來了,不是一個字,是兩個字,那就是大不孝。所以這兩個字合起來,告訴你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個整體,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生命的整體。你看看,是不是高度智慧的符號!

  中國人逢年過節祭祀祖先,外國人看到之后,就覺得非常奇怪,為什么中國人會有這種舉動?祖先,你根本就沒有見過面,說幾百年、幾千年的,你還紀念他干什么?這就是不懂得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一個整體,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是一個整體,這是我們從時間上來說。橫的方面來講,也是一樣的。所以大乘佛法講“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生命的全體,虛空法界是個整體,中國用這種符號來表達。如果你真正體會到,肯定到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你才是真正開悟。所以禪宗里面,古大德悟了之后,曾經說“盡虛空遍法界是沙門一只眼”,就是說的這個意思。他明白了,他承認了,他肯定了,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

  這個話乍聽起來很難懂,虛空法界跟我怎么會是一體,哪有這種道理?這是諸佛如來果地上親證的境界。佛跟我們初學講,我們初學搖頭,很難接受。雖然對于佛很佩服,佛有道德、有學問、有智慧,佛不打妄語,但是這個話說了,我們不敢承認。所以佛常用比喻說法,這里面比喻用得最多是“夢幻泡影”。作夢,每一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以作夢的經驗來觀察。當我們作夢夢醒的時候,對于剛才夢中的境界,還很清楚、很明白,你不妨仔細想一想,那個夢中的境界是不是自己變的?作夢的時候,夢里面一定有自己。哪一個人曾經做一次夢,夢里頭沒有自己?一定有自己。你也夢了很多人,也有山河大地,也有虛空,也有萬物。醒來之后想一想,那個夢從哪里來的?現代科學說這是意識變現出來的,在我們佛法里面講是阿賴耶種子起現行,跟現代講的意識變現很接近。由此可知,作夢的時候,整個夢境是自己心里變現出來的,真的是“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外無夢,夢外無心”,你整個的心變成了夢中境界。試問問能變的是自性,所變的是夢中境界,夢中境界哪一物不是自己?這么想沒錯。夢中自己是自己變現的,夢中所有一些人還是自己變現的,天地萬物都是自己變現的,除自己能變的之外,沒有一物離開了我們自性。所以諸位要常常從夢境里面去觀察、去反省、去思考,你就能體會到,佛在大經里面所講的境界,就可以相信了。

  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佛明白了、清楚了,所以對于一切眾生關懷、愛護、協助,沒有任何條件。為什么沒有條件?是自己,不是別人。左手有個癢處,右手去替它搔搔癢,那左手還要感謝右手嗎?不需要。為什么?一體。我們今天實在講大不孝,不曉得整個宇宙人生跟我們是一體。我們今天笑外國人有代溝,其實我們自己不知道有多少代溝,不止四分五裂,不止!這是中國用這么一個符號來代表。所以從這個符號上我們就明了,什么時候你覺悟到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你就懂得“孝”的意思。

  孝表現在事上就是敬,我們底下用一個養,養這里頭最重要是敬,沒有敬意,養什么?養父母之身,這是從最貼近的人做起,對父母。父母對我們的恩德太大了,父母生我們、養我們,受盡千辛萬苦,把兒女撫養成人,這個德太大太大了,永遠報不盡。所以佛教誡初學的學生,學生對佛很尊敬,佛就告訴他:“你家里頭有兩尊活佛在,你先要把你家里兩尊活佛孝敬好,你再到我這里來。”佛法是教學,前面兩天跟諸位說過,所以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不孝順父母,怎么會尊敬老師?不可能的事情,師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如果孝道沒有了,肯定師道也沒有了,這個世間必然是大亂,一切的秩序從基礎上崩潰了,人民決定沒有福祉可言,所以教孝就太重要了。中國自古以來,每一個朝代,那個帝王縱然對他父母再不孝,但是他還要標榜以孝治天下,死了以后,諡號里頭還要用一個孝字,然后我們才了解他多么重視孝道。

  我們“養父母之身”,父母的衣食住行我們都要照顧到。父母對我們自己在幼孩的時候,照顧得無微不至,到父母老年的時候,應當要有報答;老年他體力衰了,我們要盡人子之道。所以佛法的教學是從這里做起的,你要孝養父母。

  除了養父母之身以外,還要懂得“養父母之志”,也就是父母對你的愿望,你要能做到,你做不到那就對不起父母。但是現代人說起來是很奇怪,中國古時候父母縱然沒有念過書,也懂得尊重圣賢,總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能夠作圣作賢,“讀書志在圣賢”。但是現代做父母的人,已經跟中國傳統文化脫節;換句話說,對自己國家民族的文化逐漸逐漸淡薄,甚至于完全無知。于是羨慕外國人,給兒女起名字,都起上外國名字,那這個意思作兒女就難了。為什么?父母把你起個外國人的名字,那你將來一定要作外國人才對得起父母;你要不作外國人,那就不是父母的期望,這是說到我們今天的難處。從前父母給兒女命名,命名就是對他一生的期望,所以人長大之后把名改掉,那這是大不孝,在古時候是決定不許可的,名是父母對你的期望。所以我們要懂得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

  父母養的兒女如果多的話,兄弟姊妹要和睦。如果不和睦,你供養父母在物質上的享受,讓他一點都沒有欠缺,可是你兄弟不和睦,父母憂心看到難過,那是不孝。所以兄弟姊妹要和睦,妯娌要和睦,親族要和睦,父母才快樂。你在學校里面念書,書念得不好,父母憂慮、憂心,那是不孝。你在學校里面不尊敬老師,不友愛同學,天天鬧事,那也是不孝,然后才曉得孝的范圍有多么廣大。你學業完成了,踏進社會,你在社會里面工作,你有上司;到你工作一個階段,你的地位逐漸上升,你有屬下。如果你對上司不服從、不尊敬,對下屬沒有能夠照顧,沒有能夠教導,都是不孝,都讓你父母憂慮。我們學佛了,這學佛難,父母懂得佛法,兒女學佛了,他高興。他怎么高興?希望兒女將來作佛。你做了菩薩,孝都沒有盡圓滿;做到佛,那你父母的愿望滿了,這是“養父母之志”。所以孝養父母,要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

  所以誰把“孝”做得圓圓滿滿,一絲毫沒有欠缺?諸佛如來,他做圓滿了。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孝道里頭還欠缺一分;一百分算是滿分,等覺菩薩只有九十九分,還沒有到圓滿。由此可知,整個佛法就是一個孝道的圓滿成就,佛法的教學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到最后完成圓滿的孝道。如果我們對父母不孝不敬,你完全違背了佛陀的教學。

  今天許許多多學佛的同修,有些人來告訴我,家里面反對,反對他學佛。我說:不是你家里人反對你學佛,是你自己學錯了佛才讓人反對。你真正會學佛,你能夠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和睦親族,哪一個不歡迎你?你學了佛之后,自己以為了不起,看到你家里的人,這個也破戒,那個也犯法,將來你們都墮阿鼻地獄,那家里人怎么不跟你吵架,怎么不反對你?你自己沒做好,不能作師,不能作范,不能做一個好的表率。你沒有智慧,你沒有善巧方便,而且跟家里人作對。這怎么可以?

  所以從孝養父母下手;你真正學佛了,真正發愿修行,從哪里修起?從今而后,要認真去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佛法是師道,一個人學業、道業、事業的成功,都需要父母跟老師配合,才能把這個人教出來。教一個人,自己直接去教非常困難,必須父母跟老師配合得很好。做父母的人,兒女稍稍懂事,到七、八歲上學的年齡懂事了,父母說:“我是你的老子,你要孝順我。”兒子反問:“我為什么要孝順你?”這句話說不出口。所以教孝是誰?老師。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把孝順父母的大道理說給學生聽,學生回家就知道孝順父母。老師不能要求學生:“你要尊師重道,你要尊重我。”也說不出口,所以父母教兒女奉事師長。父母教兒女尊師重道,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這么樣密切配合,這個小孩他才會真正懂得明白了,恍然大悟,應該要這樣作法。

  從前家長對于老師,實在講非常尊敬。我記得我小時候七、八歲,大概我是上了兩個月的私塾,那個私塾是在鄉下一個祠堂,這里面有一位教書的先生,我父親把我送到那里去上學。先拜孔老夫子,它那個禮堂里面,供的是大成至圣先師孔老夫子的牌位,向這個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禮節,這是滿清的禮節,在民國初年。拜完孔老夫子之后,再請老師上座,我父親在前面,我們跟在后面,也給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這是家長把兒女付托給老師,請老師好好的管教。家長對老師行這么大的禮,老師要不認真教學,怎么能對得起家長?他不能不認真,不能不負責任。家長總是盡心盡力備一份禮物,供養老師。老師不在乎禮物的豐厚,是隨著每個人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好多送一點,環境不好少送一點,老師不計較這些,計較是你做家長的對老師有沒有誠意。

  現在沒有了,現在老師要是嚴格教學生,家長還到警察那里去告狀。你說當老師的敢教學生嗎?不敢教。你將來有沒有成就,老師就不負責任了。所以古時候教學,我覺得那個制度好,學生對于老師一生都不會忘記,感恩戴德,感激老師的教誨。哪里像現在離開學校,老師都忘得干干凈凈的,你說這個社會不亂怎么可能?不可能的事情。這個問題就是現在師道沒有了,師道為什么沒有?孝道沒有了。我們今天學佛,知道師道跟孝道使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國家興衰,世界的安定和平,孝道跟師道是真正的基礎。

  中國古代,漢武帝制訂的中國教學政策。教學的宗旨漢武帝制訂的,一直到滿清都沒有改變,每一個朝代改朝換代,但是教學宗旨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孝親尊師”。而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后,佛教育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跟儒家的教學不謀而合,這真正是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我們知道這個關系太大太大了。我們修行要想成菩薩、要想成佛,世間人把孝道舍棄了,師道舍棄了,他要搞六道輪回,那無所謂。我們今天要想超越六道輪回,要想作菩薩、作佛,那非從這個基礎下手不可。別人不做,我們一定要做,我們要做出成績表現給社會大眾看,讓社會大眾冷靜去思考,希望孝道跟師道逐漸在社會慢慢再能夠提起來,這個社會才有救。

  “奉事師長”,這里面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聽從老師的教誨,老師教導我們的,一生都不能忘記。就像佛經里面所說的“信受奉行”,要認真把它做到。所以佛法從這里開始,這兩句是根本大法,整個佛法的根基就在這兩句上。

  下面再講逐漸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慈心不殺”,培養慈悲心。五戒里面提一個“不殺生”,其他的就省略掉,不是沒有了。這一個慈心貫下去,“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個經文簡略,這都是屬于慈心,培養大慈悲心。

  “修十善業”,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以十善做標準,不能夠離開這個標準。起心動念是意業,言語是口業,身體的動作是身業,以這十個標準做為規范,不能離開這個規范太遠,這就是真正佛的學生,我們從這個地方奠定學佛的基礎。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