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別在正見不明時,就胡亂閉關。
宗教意義上的閉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開悟的善知識護關;二是有了正見或明心見性。兩者得其一后,才可以閉關。
古人云:不破初關不閉關。初關者,得正見也,也即明心見性之后,才能閉關,這時,就走不錯路了。趙州老和尚八十歲仍在行腳,四處參訪,明心之后,才住山閉關。所以,在開悟之前,應主要以參學為主,先找到你生命的善知識,開悟之后,再閉關不遲。
若是盲目閉關,執幻為實,就容易走火入魔。再要是品質不端,因貪而不得,因愛成仇,或生發魔心,胡傳混說,就可能斷人慧命,造下無窮惡業,那就陷入古人說的“萬劫不復”了。元音老人的某弟子在閉關中就執幻為實,走火入魔,出關后,他大罵元音是大魔頭,最后招致了不祥。
在涼州,我們老是會聽到這類事,某女子跟神相交,過所謂夫妻生活,我們管這類女子叫神婆。在湖西,也有苗族女子跟所謂山神洞神相愛,后來甚至跟神有了性愛婚嫁之事,在作家沈從文的小說中就寫過此事。
若是佛門女子不明心性,未得正見,盲目閉關,貪執過重,執幻為實,也會出現古人說的魔事。若是她心不清凈,渴愛欲望,喧泄不得,再生起法執時,就會覺得有人用意生身――就是意識造的身子――跟她雙修。卻不知,那所謂的“意生身”,也是她自己的貪執造的幻象。若是再不明其理,四處張揚,就會泄出自家心病,鬧出笑話來。
這類魔事,皆因執著而起,你執著渴求啥,就會出現啥;對誰生起大貪,那幻覺中就會出現誰。重情欲而無由喧泄過于壓抑者,就會在幻覺中或是夢中出現情欲場景,就會覺得有人用神通跟她雙修。這類人要是壞了信根,是很難救治的,很容易變成精神分裂癥。
我曾在我的書中專門講過這種事,這里有必要再強調一下。
信心增上時,法執重感性。
偏執到極端,錯覺成幻境。
正慧斬虛妄,無執亦無驚。
時時當警覺,護持身與心。
避免陷邊徑,中道通圣城。
當一個人的信心與日俱增的時候,他的修行會越來越精進,但與此同時,他又會產生另外一種執著:對法的執著。這是一種非常感性的東西,不夠虔誠的人還不會產生這種執著。但是,不管出于什么樣的原因,生起執著便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若是你過于執著本尊,你就可能看到本尊;要是你執著光,你就可能看到光;要是你執著哪個佛,也會看到那個佛;要是你執著上師,你就會看到上師;要是你執著雙修,久久渴求或是觀修,因貪生幻,就會覺得有人在和你雙修,等等。這些感性的東西很難從邏輯上解釋,但都是法執所致。要是非常偏執,或是而且緊張到了極致。這時,其心理就會發生變化,氣脈明點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于是便出現了幻境。
對所有幻境,無論內容如何,好還是不好,你都不要執著。如果執著幻境,你就會認假成真、執幻為實,進而可能入魔。
你要牢牢記住,修行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調伏你不聽管束的心。因此,不管什么樣的覺受、什么樣的神通、什么樣的境界,都不會比你的平常心更加重要,也不會比你的智慧是否有所增長更加重要。當你想知道自己修行狀態如何的時候,就觀察自己的心,看看貪、嗔、癡、慢、妒是不是少了一點,對世界的愛是不是多了一點,心量是不是更大了。換句話來說,在修行的路上,只要是跟心性無關的東西,都是一些附加作用。你不要因此而沾沾自喜,也無須因此而惶恐不安。你只需把它當成路人,放寬心,靜靜觀察,漸漸平復你的狂喜、貪婪、不安或散逸的心。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任何殊勝覺受都是標簽,你并不需要標簽,你真正需要的,僅僅是一顆坦然、寂靜、清明的心。
那么,假如出現了幻境,又該如何抽身呢?這時,你要提起正念,用你的智慧之劍來斬斷虛妄。對此,禪宗老說,佛來也殺,魔來也殺。正慧自然會把虛妄之境斬斷的,所以你不要執著、不要驚喜,也不要害怕。你要明明白白地知道,那只是一種幻境而已。同時,你要養成時時保持警覺的習慣。適度的警覺是你最好的防護雷達,只要你用好它,就能護持好你的身心。
不過,你在明白一切都是幻境的同時,也要提防自己陷入一種消極的虛無主義狀態。虛無主義,是一種偏空的態度,它跟執幻為實相對,都是有失偏頗的。你知道,什么東西過了度都不好。就像我們所說的警覺。你時常要生起警覺,但又要注意不能過度警覺破壞真心的本體,所以說,要做好一件事情,掌握好度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度”,就是我們所說的中道。至于具體什么才是中道,你就必須在修行與生活的過程中自己慢慢去摸索,去調整了。
邊見,是指極端化的觀點,也就是非黑即白;而中道,則是其間的灰。黑里面要加入多少白,才能調制出最悅目的灰,這就需要你一點點去調試了。
在修行中,“避免陷邊徑,中道通圣城”。你既不能執著于“有”,也不能執著于“空”,否則就會陷入邊見。陷入邊見會產生什么樣的危險呢?執著于空,你就會陷入頑空、無記,變得不辨是非,進入一種無知的狀態;執著于有,把一切虛幻無常的事物都看做恒常的存在,你就會產生諸多執著、貪欲,生起無窮煩惱。
所以,你一定要實踐中道,才能得到究竟的解脫。